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永陽縣為應山縣。以城東應臺山得名。大業二年(606年)廢應州,省平靖縣并入應山縣。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復置應州,轄應山一縣。武德八年廢應州,省禮山縣并入應山縣,與吉陽縣同屬安州。宋開寶年間,省吉陽縣并入應山縣,屬安州。宣和元年(1119年)安州升為德安府,轄應山。明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應山縣并入隨縣,十三年五月復置。
1914年屬江漢道。1927年廢道,直屬湖北省。1932年屬第五行政督察區;1936年改屬第三行政督察區。1949年屬孝感專區,1959年屬武漢市,1961年復屬孝感專區,1970年屬孝感地區。1988年10月11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應山縣,設立廣水市(縣級)。1993年由孝感市代管。2000年6月25日,國務院批準將孝感市代管的廣水市劃歸地級隨州市代管。
1996年,廣水市面積2647平方千米,人口82萬人。轄3個街道、11個鎮、6個鄉:應山街道、廣水街道、十里街道、平林鎮、長嶺鎮、陳巷鎮、楊寨鎮、關廟鎮、余店鎮、蔡河鎮、東篁店鎮、吳家店鎮、郝店鎮、馬坪鎮、興隆鄉、城郊鄉、李店鄉、太平鄉、駱店鄉、寶林鄉。市政府駐應山。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廣水市總人口885936人,其中:應山街道76543人,十里街道42585人,廣辦街道74795人,武勝關鎮39986人,楊寨鎮53804人,陳巷鎮52544人,平林鎮25912人,長嶺鎮51227人,馬坪鎮42142人,關廟鎮57300人,余店鎮40210人,吳店鎮29311人,郝店鎮35793人,蔡河鎮47110人,城郊鄉52021人,寶林鄉18517人,李店鄉42773人,太平鄉32682人,駱店鄉43865人,興隆鄉26816人。
2004年末,廣水市面積2647平方千米,人口890245人。轄3個街道、11個鎮、6個鄉,22個居委會、376個村委會。
2005年2月4日,《湖北省民政廳關于廣水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復》(鄂民政發[2005]11號):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同意廣水市調整下列鄉鎮行政區劃:(一)撤銷寶林鄉,將原寶林鄉的院子灣、華家尖、白水河3個村委會劃歸蔡河鎮管轄,其余行政區域劃歸十里街道辦事處管轄。(二)撤銷興隆鄉,將原興隆鄉的行政區域劃歸余店鎮管轄,鎮人民政府駐余店。(三)撤銷李店鄉,將原李店鄉的行政區域劃歸太平鄉管轄,鄉人民政府駐太平。(四)撤銷平林鎮,將原平林鎮的行政區域劃歸長嶺鎮管轄,鎮人民政府駐長嶺。
2005年末,廣水市轄3個街道、10個鎮、3個鄉。共有29個居委會、351個村委會。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廣水市常住總人口755910人,其中:應山街道98587人,十里街道46666人,廣水街道75111人,武勝關鎮37010人,楊寨鎮36701人,陳巷鎮39236人,長嶺鎮66685人,馬坪鎮31221人,關廟鎮43906人,余店鎮49973人,吳店鎮22383人,郝店鎮26816人,蔡河鎮37773人,城郊鄉49269人,李店鄉30862人,太平鄉26629人,駱店鄉36236人,中華山林場128人,三潭風景區718人。
2014年,撤銷太平鄉,設立太平鎮(鄂民政函[2014]33號);撤銷李店鄉,設立李店鎮(鄂民政函[2014]34號)。調整后,全市轄3個街道、12個鎮、2個鄉:應山街道、十里街道、廣水街道、武勝關鎮、楊寨鎮、陳巷鎮、長嶺鎮、馬坪鎮、余店鎮、關廟鎮、吳店鎮、郝店鎮、蔡河鎮、太平鎮、李店鎮、城郊鄉、駱店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