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大橋鎮位于江都區南部。面積155.66平方千米,人口137071人(2009年)。轄8個社區、4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永濟社區。寧通高速公路、興港公路穿境而過,白塔河、紅旗河流經鎮境與長江相通,南有新港公路直通江都港區。紀念地有1994年建的波斯亭。古跡有始建于唐代開元二年的開元寺古廟。
【沿革】2000年,撤銷昌松鄉、中閘鄉并入大橋鎮。2003年,大橋鎮轄永濟、青龍、仁壽、波斯、新港5個社區和鎮楊、童興、楊墅、三義、馬塘、波斯、善玉、三江營、雙港、昌西、建民、松山、昌勛、董岔、六河、中閘、三豐、佘坂、迎興、星星、迎山、屏江、長江漁業村23個行政村;嘶馬鎮轄長江社區和圣容、喬梓、嘶馬、太字、前進、鮑莊、常興、高巷、楊橋、臨江、常平、其秀12個行政村;花蕩鎮轄花苑社區和齊心、三墩、花蕩、松橋、坤平、忠誠、啟于、光明、忠愛、忠勤10個行政村。2005年,花蕩鎮、嘶馬鎮與大橋鎮合并設立大橋鎮,鎮政府駐大橋;調整后,大橋鎮面積160.16平方千米,人口13.69萬人,轄7個居委會、45個行政村。
[原昌松鄉]位于江都市東南部,距市區21千米。1944年建史家鄉,同年更名昌勛鄉,1949年為紀念史昌勛、六松山兩位烈士而命名昌松,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27.1平方千米,人口2.7萬人,轄東堡、波斯、善玉、薛河、郭巷、建民、松山、史莊、昌勛、六河、雙河、董岔、倪莊13個行政村和波斯居委會。
[原中閘鄉]位于江都市南部,距市區18.5千米。1949年分設茲云、中閘、三江、迎山、屏江五個鄉,1956年并為三江鄉、中閘鄉,1957年并為中閘鄉,1958年并入大橋公社,1959年析置中閘公社,1983年改中閘鄉。1996年,中閘鄉面積28平方千米,人口2.7萬人,轄中閘、副業、迎江、益心、三豐、余坂、中心、韋高、三江、河口、星星、方蕩、屏江、溪業、雙港、海洋、迎山、茲云18個行政村和中閘1個居委會。
[原大橋鎮]位于江都市東南部,距市區17千米。1949年10月為大橋鎮,1958年改公社,1985年建鎮。1996年,面積13.5平方千米,人口2萬人,轄鎮揚、童興、工農、新塘、蔡興、楊墅、三義、顧塘、馬場9個行政村和東大、仁壽、中大、鎮北、通太、白沙、永勝7個居委會。
[原花蕩鎮]位于江都市南部,距市區13千米。1958年屬大橋公社,1961年析建花蕩公社,1983年改鄉,1995年建鎮。1996年,面積32平方千米,人口3.4萬人,轄三墩、齊心、石莊、花蕩、松橋、坤平、忠誠、啟于、馬家、光明、昌花、忠愛、忠勤、勤安、東佘15個行政村和鎮中居委會。
[原嘶馬鎮]位于江都市東南部,距市區25千米。1956年為嘶馬鄉,1958年設公社,1982年改鄉,1989年建鎮。1996年,面積32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轄圣容、喬橋梓、嘶馬、太字、常平、臨江、揚橋、鄰泰、勝利、其秀、紅菱、懷友、西莊、鮑莊、高巷、袁觀、常興、前進18個行政村和東風,躍進,團結3個居委會。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21088118:~002 121永濟社區 ~003 122仁壽社區 ~004 122波斯社區 ~005 122興港社區 ~006 122長江社區 ~007 122花苑社區 ~008 122東園社區 ~009 122西園社區 ~200 122童興村 ~201 220楊墅村 ~202 220三義村 ~204 122波斯村 ~205 220善玉村 ~206 220昌西村 ~208 220松山村 ~209 220昌勛村 ~211 220六河村 ~212 220中閘村 ~213 220三豐村 ~214 220佘坂村 ~216 220星星村 ~217 122三江營村 ~220 220迎山村 ~222 220三墩村 ~223 122花蕩村 ~225 220坤平村 ~226 220忠誠村 ~227 220啟于村 ~228 122光明村 ~229 220忠愛村 ~232 220喬梓村 ~233 122嘶馬村 ~234 220太字村 ~235 220鮑莊村 ~236 220常興村 ~237 220高巷村 ~238 220常平村 ~239 220前進村 ~240 220其秀村 ~241 220楊橋村 ~243 220果木良種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