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轄縣。位于省境東部,自治州東部。面積2383.6平方千米,人口27.9萬,有水、布依、苗、漢等民族,以水族為多,少數民族人口占62.6%。轄7鎮14鄉。縣政府駐三合鎮,距州府87千米。(本頁根據《中國政區大典》整理,1997年左右資料)
三合鎮 縣政府駐地。清雍正十二年(1734)設置三腳屯州同,1913年設三合縣,為縣治。1941年建三合鎮。位于縣境西北部,都柳江岸邊。面積181.4平方千米,人口3萬。321國道與三(都)荔(波)公路、三(都)獨(山)公路于此交會,水路通榕江。轄一街、二街、三街、四街4個居委會和交杠、三合、中街、巫塘、猴場、晨光、三郎、中納、龍臺、中樂、行嘗、姑掛、夭寨、順河、牛場、上排正、下排正、落椿、苗龍場、排招、巫孟、排偷22個行政村。
大河鎮 1953年建大河鄉,1984年改鎮。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17千米。面積70平方千米,人口1.2萬。三(都)都(勻)公路過境。轄甲排、龍場、懷所、山勤、營寨、打鋤、大河、苗草、民主、拉江10個行政村。
普安鎮 1950年建普安鎮。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1千米。面積82.3平方千米,人口1.9萬。321國道過境。轄星光、燕高、雙江、小河、新華、巖寨、平和、普屯、燎原、建華、展望、甲攬、羊吾、巫昔、的刁、崩寨、雞照、光華、總獎19個行政村。
都江鎮 清建都江廳通判,1914至1941年為都江縣治所。1950年設上江鄉,1984年改鎮,1991年更名都江鎮。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35千米。面積181.8平方千米,人口1.3萬。321國道過境。轄上江、控抗、小腦、里基、擺鳥、柳排、抑選、交德、大壩、怎雷、千秋、塔石、甲雄、甲找14個行政村。
中和鎮 1953年建中和鄉,1991年建鎮。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27千米。面積81.6平方千米,人口1萬。三(都)荔(波)、三(都)獨(山)公路過境。轄中和、姑引、務朝、甲化、廟良、拉旦、姑坡、姑引、松寨、龐寨、西洋11個行政村。
周覃鎮 1953年設周覃鄉,1984年建鎮。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49千米。面積153.2平方千米,人口1.3萬。三(都)荔(波)、三(都)獨(山)公路過境。轄板光、場壩、三院、水便、新合、板料、播花、拉近、水備、三江、洞攬、和周、板引、的查、板黨、水蒙、新各17個行政村。
九阡鎮 1941年建從善鄉,1954年改板葉鄉,1984年改九阡鄉,1991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65千米。面積274.6平方千米,人口1.8萬,轄白廟、姑償、板高、水懂、母改、水梅、石板、板甲、甲才、水各、水條、水昔12個行政村。古跡有清咸豐五年農民起義軍領袖潘新簡的王府、輔德王府、石板寨抗日舊址等。
拉攬鄉 1953年建拉攬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12千米。面積95.8平方千米,人口0.4萬。321國道過境,水路可達榕江入廣西。轄拉攬、排燒、高寨、懂述、來樓5個行政村。有國營拉攬林場。
豐樂鄉 1950年建豐樂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8千米。面積101.9平方千米,人口1.9萬。三(都)都(勻)公路過境。轄蕊抹、交然、堯基、新江、巴若、冗京、平寨、交同、沃屯、巴線、馬場、巴林、新江、鼠場、高莊、高原、江葉、敖寨、轎山、相子坪、苕寨、涼山22個行政村。
爛土鄉 1950年建爛土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25千米。面積130.7平方千米,人口1.8萬。三(都)獨(山)公路過境。轄甲照、庸寨、麻拱、爛土、奇江、后山、甲倒、石奇、堯呂、巴佑、屯橋、聯江、中江、巖江、五星、一心、平蕩、靛塘、茂陽、三利20個行政村。
交梨鄉 1950年建交梨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13千米。面積84.4平方千米,人口1.8萬。321國道過境。轄高戎、陽冬、前進、新聯、高屯、王家寨、永興、羊送、排代、梁家溝、野記、平沖、高洞、望結、排月15個行政村。
壩街鄉 1950年建壩街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51千米。面積161平方千米,人口0.8萬。321國道過境,水路可達榕江入廣西。轄壩街、高平、光明、壩輝、羊甕、中明6個行政村。
打魚鄉 1984年建打魚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22千米。都柳江及支流排調河流過鄉境。面積143.8平方千米,人口1萬。321國道穿境而過,水路通榕江入廣西。轄打略、平甲、巖勞、排怪、巫勞、打略、介賴、河壩、來述、排抱10個行政村。
羊福鄉 1984年建羊福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65千米。面積56.1平方千米,人口0.6萬,轄小昔、孔榮、排外、達榮、羊甲、里勇6個行政村。溪谷間有200余個崖墓,最為壯觀的是達洛寨后山的崖墓群。
巫不鄉 1984年建巫不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65千米。面積53平方千米,人口0.4萬。轄高堯、怎雅、堯排、大腦4個行政村。
水龍鄉 1953年建水龍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22千米。面積91.6平方千米,人口1.3萬。三(都)荔(波)、三(都)獨(山)公路過境。轄水龍、馬聯、拉佑、獨寨、地寨、祥寨、偉寨、科寨、孟寨9個行政村。古跡有引朗石棺墓。
塘州鄉 1953年建塘州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34千米。面積75.4平方千米,人口1.7萬,轄中化、水平、拉海、拉下、梅育、梅花、高本、雄寨、塘州、楊猛、陽樂、板良、石望、安塘、丁寨、燈光、下岳、塘賴18個行政村。
三洞鄉 1953年建三洞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36千米。面積127.1平方千米,人口1.6萬。三(都)荔(波)、三(都)獨(山)公路過境。轄下街、板悶、善哄、古城、岜炮、板厘、板南、板勞、定城、寨羅、達便、水根、板告、良村、喬村、板龍、群力17個行政村。
恒豐鄉 1953年建恒豐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65千米。面積68.4平方千米,人口0.9萬,轄塘黨、錦奎、豐來、板力、板孔、和勇、務條、留連8個行政村。
楊拱鄉 1953年建楊拱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74千米。面積107.3平方千米,人口0.5萬,轄揚拱、永陽、新陽、水昂、蘭懂5個行政村。
廷牌鄉 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75千米。面積17867平方千米,人口1.8萬,轄廷牌、板奇、上板料、廷新、新仰、的空、甘坤、本托、板老、羊樓、化賢、高潮、拉外、引雖、同心、甲王、甲約、石安、甲乃、良橋20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