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猛交xxx,亚洲精品丝袜日韩,色哟哟亚洲精品,色爱精品视频一区

行政區劃 中國物流行業網 > 地名查詢 > 行政區劃

漠河縣歷史沿革

發布時間:2018-4-28

漠河縣,以境內漠河命名。漠河,古稱“木河”、“末河”,因河水黑如墨,又稱“墨河”。又因河水曲折旋轉若石磨之轉動,亦稱“磨河”。“墨”、“磨”同音,漸沿用“漠”。漢晉屬鮮卑,隋唐屬室韋,金屬上京蒲峪路,元屬嶺北行省,明屬奴爾干都司木河衛,清代屬黑龍江副都統轄區,為索倫部游獵之地。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10月)于老溝開辦漠河金礦。金礦興起,“兵民輻輳,商賈繁榮,屹然為邊重鎮”。光緒三十四年七月初九(1908年8月5日),清廷批準設置漠河直隸廳,駐漠河,列入“緩設名單”。宣統元年(1909年),設置漠河總卡官,駐漠河,節制洛古河、訥欽哈達、漠河、烏蘇里、巴爾嘎力、額木爾、開庫康、安羅卡倫。總卡官于宣統二年五月初一(1910年6月7日),“接管地方一切事務”。隸屬璦琿兵備道。

中華民國成立后,1914年5月8日,奉令將漠河總卡衙門改設漠河設治局,駐漠河街,隸屬黑河道。1917年1月1日,將漠河設治局改為漠河縣,為二等縣,縣署駐漠河街。全縣共劃分兩個行政區,管轄21個村屯。1929年2月,撤銷道制,改由黑龍江省直轄。同年4月,由二等縣提升為一等縣。東北淪陷后,初由黑龍江省管轄,1934年12月改隸黑河省。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隸屬黑龍江省。1947年3月,撤銷漠河縣,并入呼瑪縣。1948年1月,將斯大遼克以西劃給內蒙古自治區管轄,確定洛古河以上第一號航標燈為黑龍江省與內蒙古自治區的分界點。1981年5月14日,國務院批準,設置漠河縣,以呼瑪縣北部的漠河、興安兩個公社和大興安嶺地區所屬的阿木爾、圖強、古蓮3個區為漠河縣的行政區域。同年8月16日,正式成立縣人民政府,駐西林吉鎮,歸大興安嶺地區管轄。(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有改動)

1981年,國務院批準恢復漠河縣,在古蓮區的基礎上組建漠河縣政府,撤銷阿木爾、圖強兩區,其行政區管轄原阿木爾、圖強、古蓮和待開發的無人區富克山4個區。轄西林吉(原屬古蓮區)、圖強(原屬圖強區),勁濤(原屬阿木爾區原名阿木爾鎮)3個鎮和漠河、興安(原名額木爾)2個公社。馬倫、開庫康公社劃歸塔河縣。1984年改公社為鄉。

1990年末,全縣行政區劃管轄為西林吉鎮(縣城,設一個橋北街道辦事處,13個居民委員會,7個自然屯);圖強鎮(下設育英一個街道辦事處,10個居民委員會);勁濤鎮(下設長纓一個辦事處,13個居民委員會);漠河鄉(下設3個村民委員會;3個自然屯);興安鄉(下設5個村民委員會,5個自然屯)。

1992年末,漠河縣位于黑龍江省西北部,黑龍江上游右岸,大興安嶺山脈北麓,祖國的最北端。東與塔河縣接壤,南與呼中區和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左旗毗連,西與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右旗為鄰,北與俄羅斯隔江相望,沿黑龍江國境線長245千米。全縣總面積18233平方千米。總人口8.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3萬人;滿、蒙古、達斡爾、鄂倫春等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2%。轄7個鄉鎮。縣政府駐地西林吉鎮。(本段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有改動)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80982人,其中:西林吉鎮37209人,圖強鎮16190人,勁濤鎮15434人,育英鎮3234人,長纓鎮4217人,興安鎮1853人,漠河鄉2845人。

2005年9月30日,《黑龍江省民政廳關于對大興安嶺行署所轄漠河縣漠河鄉更名請示的批復》(黑民區[2005]113號):同意將漠河縣所轄的漠河鄉更名為北極鄉,鄉政府駐地仍為北極村。2011年1月4日,《黑龍江省民政廳關于漠河縣北極鄉撤鄉設鎮的批復》(黑民區[2011]5號):同意漠河縣撤銷北極鄉,設立北極鎮。以原北極鄉的行政區域為新設北極鎮的行政區域,隸屬關系不變,北極鎮人民政府仍駐北極村。2011年7月14日,《黑龍江省民政廳關于將漠河縣勁濤鎮更名為阿木爾鎮的批復》:同意將漠河縣勁濤鎮更名為阿木爾鎮。更名后,行政區域、隸屬關系、鎮政府駐地不變。

區域變遷

一、清末時期境域
  1909年(宣統元年),始置總卡衙門,衙署駐于漠河。總卡衙門負責漠河一代地方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稅收、民事和涉外事務等職責。據璦琿副都統姚福升于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勘定,漠河總卡所轄8處卡倫,為設治基礎。西到洛古河卡倫以上8千米的額爾納河口,下至呼瑪爾總卡所屬依西肯卡倫分界,東西長約350余千米。南以伊勒阿林山(金伊勒呼里山)山脊線與嫩江縣分界;北到黑龍江中游與俄羅斯國隔江相望,南北寬220千米。轄區總面積15.8萬方里,合3.95萬平方千米。

二、民國時期境域
  據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存(民國元年7月4日)《黑河道及沿邊各署局、卡暫行辦事權限》載:漠河總卡在民國之初區域無變,“呼瑪廳改設治局,現轄區域,暫依擬設呼瑪、漠河兩廳屬境為界,呼瑪內之呼瑪爾河總卡官,因呼瑪現設治即行裁撤。”“唯漠河總卡(官)距呼瑪甚遠,暫仍設立,并管所轄各分卡,仍歸呼瑪設治局節制。”1912年(民國二年)冬,因呼倫貝爾蒙古獨立,珠爾干河總卡官趙春芳組織漢軍二營,占據吉拉林,與叛蒙拼死抵抗。呼倫蒙古獨立后,唯珠爾干河總卡轄地不服叛亂。之后,黑龍江督軍命令趙春芳率兵退守漠河,并決定將珠爾干河總卡并入漠河總卡。
  1914年(民國三年)初,珠爾干河總卡轄地與漠河總卡轄地完全合并后,于同年5月間成立漠河設治局,其轄境范圍包括珠爾干河總卡并入轄地6.2萬方里,合1.55萬平方千米。轄境四至:東部以安羅卡轄界與呼瑪的依西肯卡轄界接壤,西部經額爾古納河與俄羅斯的后貝加爾州為界,東西長435千米,南至伊勒呼里阿林山與嫩江縣毗鄰,北至黑龍江主航道水中流與俄羅斯國的阿穆爾州以水為界,南北寬約375千米。據1914年(民國三年),黑河道尹調查,漠河設治局轄境總面積為22萬方里,合5.5萬平方千米,相當于今天漠河縣總面積的3倍多。
  1917年(民國六年)1月26日,漠河縣成立,縣轄區域與設治局區域相同,又據1928年(民國十七年)漠河縣公署內務調查統計,漠河縣總面積為30.36萬方里,合7.59萬平方千米。1929年(民國18年)歐浦設治建縣。將漠河東北部劃規歐浦縣,漠河區域變化為:東至馬倫與歐浦、呼瑪縣接壤,西至額爾古納河,與蘇聯后貝爾加州為界,東西寬345千米;南至伊勒呼里山,與嫩江縣和以牛耳河與呼倫貝爾的一部分為界,北至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與俄國阿穆爾州為界,南北寬375千米。

三、偽滿時期境域
  1934年(偽康德元年)漠河淪陷為日本殖民主義統治,偽漠河縣管轄范圍仍沿襲民國時期的區域。同年,偽滿洲國中央改行帝制,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將東北三省劃為14省管轄,漠河縣隸屬偽黑河省。據偽黑河省總務廳于1935年(偽康德二年)10月調查,漠河縣總面積為433150平方米,和32638.7平方千米。
  1939年(偽康六年)6月,又將興安北省北部劃歸漠河縣管轄。其四至:東與歐浦、呼瑪兩縣接壤,南與興安北省交界,西南、西部與室韋、奇乾兩縣毗鄰,西北和北部隔水與蘇聯赤塔、阿木爾兩洲相望。

四、解放時期境域
  1947年3月,漠河縣解放。人民解放軍某部三旅領導漠河人民成立民主政府,接管全縣。同年6月,黑河專署專員許烈到漠河視察,并率領章文坦、謝寶齋2人帶工作隊正式接收漠河,成立“建聯會”,一切權力歸建聯會。
  1948年1月,因西部斯大遼克相距漠河太遠,交通困難,不便領導,黑河專署派建聯會主任謝寶齋到內蒙古協商化界,將斯大遼克以西劃給內蒙古管轄,劃定洛古河以上第一號航標燈為內蒙和黑龍江省的分界點,同時成為漠河西部的分界線。

五、現行境域
  1981年5月14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塔河、漠河兩縣,其轄區域東以塔河縣為鄰,西與內蒙古的額爾古納旗為界,南和內蒙古額爾古納左旗、大興安嶺地區呼中區之一部接壤,北隔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與蘇聯赤塔、阿木爾兩洲相望。上至額爾古納河口,下至謝尼康河口,沿黑龍江邊界線長245千米,南北寬150千米,總面積18233平方千米,占大興安嶺地區總面積的21.6%,占全省總面積的3.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7人。面積是黑龍江省最大的縣份,人口密度是全省最低的縣份之一。

(根據“漠河政府網”等資料整理)

區劃沿革

一、清末區劃
  1909年(宣統元年)置漠河縣總卡,實行卡倫制管理,分轄洛古河、訥欽哈達、漠河、烏蘇里、巴爾嘎力、額木爾、開庫康、安羅8卡。此外,有 連 一個鎮,駐有國稅征收局,新立屯一個鄉,駐有鄉警所。

二、民國區劃
  1912年(民國元年),原呼倫貝爾管轄的珠爾干河總卡并入漠河總卡,同時將其所轄11卡劃入漠河總卡管轄,同年,中華人民國政府內務部頒發《地方自治務例》,行政區劃實行區制,因當時政令不一,總卡管轄區域仍沿用舊時卡倫制,全境共設1街1鎮1鄉,19個卡倫。即:漠河街、溫河卡、漠河卡、訥欽哈達卡、畢拉爾卡、連鎮、開庫康卡、莫里勒克卡、額勒和哈達卡、珠爾干河卡、新立屯鄉、烏蘇里卡、牛耳河卡、長甸卡、奇乾卡、安羅卡、洛古河卡、永安卡、伊木河卡、額木爾卡、巴爾嘎力卡、溫河卡、巴爾嘎力卡、奇雅河卡。
  1914年(民國三年),裁撤漠河總卡衙門,置漠河設治局。其行政區劃沿用總卡舊制。
  1917年(民國六年),改設治局為縣,始置區,全縣共設兩個行政區,轄21個村屯(卡倫屯)。第一區:南起吉拉林河北至額勒和哈達,共轄11個卡倫屯。第二區:西起額爾古納河口,東至依西肯東界,共轄9個卡倫屯,另有連 1個鎮。
  1922年(民國11年),全縣劃為一街、一鎮、一鄉。街、鎮、鄉按區段管轄所屬卡倫屯。漠河街,街內按警察配置劃分3個區,3個甲,60牌。連 鎮,設2個區,未設甲,25個牌。新立屯鄉,設1個區,未設甲,25個牌。
  1925年(民國14年),全縣劃為3個行政區。漠河為第一區,轄漠河街,洛古河、訥欽哈達2個卡倫屯。連 為第二區,轄連鎮,烏蘇里、巴嘎力2個卡倫屯。新立屯為第三區,轄新立屯鄉,阿木爾、開庫康、安羅3個卡倫屯。
  1928年(民國17年),取消區制。全縣劃為1城,1鎮,1鄉。即縣城(轄漠河,訥欽哈達、洛古河);連 鎮(轄連 、烏蘇里、巴爾嘎力、額木爾)。1930年(民國19年),全縣劃分為1個鎮、4個閭,18個村。

三、偽滿區劃
  1934年(偽康德元年),偽漠河縣成立后,沿用民國行政區劃。
  1936年(偽康德3年),偽滿政府實行保甲制。全縣共設4個保,40個甲,400個牌,轄4000戶(獨身按一戶計算)。縣城內設2個保,連 鎮設1個保,新立屯設1個保。保,設保董1人;甲,設甲長1人;牌,設牌長1人。
  1944年(偽康德11年),全縣改保甲制為街村制。全縣劃為漠河、連 2個街,洛古河、漠河上村、烏蘇里、額木爾4個村。洛古河村(轄西口子、斯大了克、洛古河3個自然屯)、漠河上村(轄訥欽哈達、漠河上村2個自然屯)、烏蘇里村(轄永合站、烏蘇里、巴爾嘎力3個自然屯)、額木爾村(轄新立屯、額木爾、開庫康、馬倫4個自然屯)。

四、解放后至1976年
  1947年,漠河縣解放后,撤消縣治,劃為呼瑪縣第五行政區,區轄漠河、額木爾、馬倫、開庫康4個鄉。
  1956年,撤區實行鄉村制,設漠河、額木爾、馬倫、開庫康4個鄉。鄉下設村,共6個村。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實行鄉村合一制,改鄉為人民公社,即漠河、額木爾、馬倫、開庫康4個人民公社,公社下設生產大隊,共12個生產大隊。
  1970年在原漠河縣境內設立古蓮、阿木爾兩個區(縣級),區設公社。
  1976年將阿木區轄圖強公社劃出,設立圖強區(縣級),三個區均為政企合一制。

(根據“漠河政府網”等資料整理)

導讀:行政區劃網提供了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包括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地理位置、概括地圖、歷史沿革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同城企業

Copyright © 2012-2025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物流行業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召县| 永吉县| 英吉沙县| 伊川县| 平果县| 同德县| 明星| 凤山市| 施秉县| 昌乐县| 长宁县| 那曲县| 驻马店市| 金坛市| 雷山县| 仙游县| 左贡县| 临江市| 来宾市| 西盟| 莱芜市| 江安县| 称多县| 汽车| 辽阳县| 永兴县| 桑植县| 大姚县| 彝良县| 和田县| 疏附县| 望奎县| 卢龙县| 河津市| 拜泉县| 南皮县| 易门县| 洞口县| 正蓝旗| 正阳县| 静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