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金寨縣轄鎮。位于縣境東南部,淠水之源,天堂寨麓,平均海拔200-1100米。面積309.4平方千米,人口33870人(2009年前后)。轄14個行政村,218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燕溪村。209省道、燕天縣道穿境而過。景點有燕子河大峽谷、五猴山、聞家店東岳廟(六霍暴動指揮部)、五星縣蘇維埃舊址、涼亭崗劉家老莊(紅四方面軍研究部署西征轉戰會議的舊址)等。
【沿革】1949年建燕聞鄉,1958年成立燕子河公社,1983年改鄉,1985年建鎮。1996年,燕子河鎮面積205平方千米,人口2.5萬人,轄涼亭、朱畈、鄭長、萬畈、方坪、龍門、花臺、范倉、爛坳、團山、蔡畈、棗坪、陳畈、老院、羅院、金坪、聞店、楊畈、燕巖、騎龍、金沖、樹林、土塘、轉春、匡畈、茶鋪26個行政村和燕子河街道居委會,國營鮑家窩林場在境內。
2008年3月10日,金寨縣政府正式批復燕子河鎮村級區劃調整:原茶鋪村和匡畈村合并為大峽谷村,村部設在原匡畈村部;原轉春村和土塘村合并為麒麟河村,村部設在原土塘村部;原燕巖村、樹林村和街道合并為燕溪村,村部設在原街道居委會;原其龍村、文店村和羅橋村合并為聞家店村,村部設在原文店村部;原蔡畈村、花臺村和龍門村合并為蔡畈村村部設在原蔡畈村部;將原爛坳村和陳畈村合并為爛坳村,村部設在原爛坳村部;原方坪村和朱畈村合并成為方坪村,村部設在原方坪村部;原鄭長村、萬畈村和涼亭村合并為涼亭村,村部廟在原鄭長村部;原金坪村和范倉村合并為金坪村,村部設在原金坪村部;原棗坪村、團山村、老院村和楊畈村合并為毛河村,村部設在原棗坪村部;金沖村保持原建制不變。2008年11月初,撤銷張畈鄉,并入燕子河鎮。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41524103:~200 121燕溪村 ~201 220蔡畈村 ~202 220爛坳村 ~203 220方坪村 ~204 220涼亭村 ~205 220毛河村 ~206 220金坪村 ~207 220金沖村 ~208 220聞家店村 ~209 220麒麟河村 ~210 220大峽谷村 ~211 220楊樹村 ~212 220張畈村 ~213 220龍馬村
原【張畈鄉】位于縣境南部,北緯31°15′,東經115°44′-115°54′。東與燕子河鎮接壤,南與天堂寨毗鄰,西與水竹坪鄉交界,北與青山鎮相連,距縣城97千米。原名張家畈。據傳從前有一個張姓出任過宰相而得名(年代無考證)。原屬霍山縣西鄉第九保。1932年屬立煌縣,1947年改金寨縣。1951年劃小鄉時,成立龍馬、張畈、楊樹、土嶺4個鄉,1955年合并為張畈鄉。1956年成立高級社,1958年改為先鋒公社。1962年建區劃社時改稱張畈公社。1983年8月改張畈鄉,下設龍沖、馬畈、張畈、楊樹、王河、鐘山6個行政村。1996年,張畈鄉面積101平方千米,人口0.8萬人,轄王河、鐘山、楊樹、張畈、龍沖、馬畈6個行政村。?年,面積104平方千米,人口8230人,轄6個村,95個村民小組。2008年3月,張畈鄉村級區劃調整:原龍沖村和馬畈村合并為龍馬村,村部設在原馬畈村附近;原張畈村、鐘山村和王河村合并為張畈村,村部設在原張畈村;楊樹村保持原建制不變。同年11月撤鄉并入燕子河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