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金寨縣轄鄉。位于縣境中部,大別山北麓、梅山水庫上游。屬梅山水庫庫區鄉。面積126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轄10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槐樹灣村,距縣城37千米。縣道梅(山)古(碑)公路縱貫全鄉,滬漢蓉快速鐵路和六武高速公路途經鄉境。名勝古跡有高廟遺址、響山寺古廟、六霍橋,國共兩黨省委、省政府舊址(1938年至1945年)等。1943年(民國32年)元月2日晚,日軍竄入立煌市區,制造“金家寨慘案”。
【沿革】鄉境在唐代初步形成集鎮,明朝嘉靖年間設置巡檢司。清屬六安六區,境內金家寨鎮為鄂豫皖三省重要交通驛站和商品集散地。民國初年,境內分屬安徽省六安縣槐樹灣保、霍山縣響山寺保及河南省固始縣金寨保。1932年9月20日,國民黨軍衛立煌部進占金家寨。10月設置立煌縣,縣城即為金家寨,當年屬河南省,次年3月劃屬安徽省,境內分屬金家寨鎮、胡店鄉。1938年至1945年,金家寨為安徽省臨時省會和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集團軍總部駐地。1947年9月2日,劉伯承、鄧小平所部三縱八旅解放立煌縣城金家寨,將立煌縣更名為金寨縣,縣城仍為金家寨鎮。1949年9月全鄉解放。
1954-1958年國家為治理淮河而修建梅山水庫,淹沒了境內曾是鄂豫皖結合部最繁華的城鎮——金家寨和2萬余畝良田以及數萬畝經濟林,1萬余庫區移民就地安置。嗣后,境內分屬古碑區雙石鄉(公社)和槐灣鄉(公社)。1983年改社為鄉。1992年撤區并鄉,雙石鄉和槐灣鄉合并為槐樹灣鄉,鄉政府設在槐樹灣中心集鎮。1996年,面積136平方千米,人口2.7萬人,轄槐樹灣、祝沖、響山寺、萬沖、板堰、白嶺、佛嶺、響潭、板棚、楊橋、長沖、硤口、大橋、雙石、戴嶺、興田、查坪、上碼頭、兩灣19個行政村。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41524204:~200 210槐樹灣村 ~201 220興田村 ~202 220板棚村 ~203 220板堰村 ~204 220萬沖村 ~205 220響山寺村 ~206 220楊橋村 ~207 220雙石村 ~208 220碼頭村 ~209 220長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