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天全縣位于四川盆地周山區西緣,地處二郎山東麓,青衣江之濱,行政區劃屬四川省雅安市,縣轄23個鄉(鎮),總面積2400平方公里,人口13.8萬人。縣境四鄰與雨城區、滎經縣、瀘定縣、康定縣、寶興縣、蘆山縣接壤,縣城設城廂鎮,距成都市(公路里程)180公里。境內水力、礦產、森林、旅游等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郵電通訊設施完備,電力充足,氣候濕潤,堪稱川藏線上的明珠。水能總儲量71萬千瓦;森林面積270萬畝,其間棲息著大熊貓、金絲猴、牛羚、大鯢等數十種國家珍惜保護動物。
天全是聞名遐邇的茶葉、藥材和“森林蔬菜”生產基地,金尖金玉邊茶、素茶、天麻、蟲草、牛膝、竹筍、蕨菜、刺龍牙、獼猴桃、香菇、銀耳、香谷米等特產風 味獨特,飲譽四海。 天全又是旅游者的神往之地。二郎山雄奇險峻,林莽蔽日,群峰層疊;喇叭河自然保護區頻頻出沒的珍禽異獸;白沙河、黃沙河“森林公園”迷人的山水林海,加之“森林蔬菜”的美味,青衣江中的雅魚,領略其間,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天全素享石材王國的美譽。以紅、綠、淺三色為主的二郎山系列花崗石儲量在30億立方米以上,品種30余個,而且品質好,易開采。目前批量開發的十余個品種深受國內外客商的青睞。
天全投資環境日臻完善,正以更加嶄新的容貌,熱忱的情懷,打開山門,誠招八方來客,笑迎天下佳賓。
天全是離雅安最近的山區縣,位于四川盆地西緣,二郎山東麓,東接成都,西連康定,國道318線縱貫全境,是通往西藏的咽喉要地,也是茶馬古道向西延伸必經的第一個縣,今天,在天全至二郎山隧道之間的甘溪坡、碉門、水獺坪、新溝一帶,被川藏公路所截斷的古道仍一段段殘留在山間,古道上的一個個驛站(村寨)仍保留著古樸的面貌,村寨里仍可以尋訪到年邁的背夫.
自然條件
天全縣位于四川盆地西緣,二郎山東麓,那味山脈南段,康巴文化線東端。地理座標東經102”16’至102”55’,北緯29”49’至30”21’東西長約60公里,南北寬約50 公里,幅員面積2394平方公里。縣境東與蘆山縣、雨城區接壤,南連榮經縣,西接滬定縣、 康定縣,北鄰寶興縣。川藏公路(國道318線)自東而西縱貫縣境,縣城東距雨城區39公里,距成都市172公里。
天全縣境內地貌呈深中切割,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縣境西北部多為中高山地,占全縣總面積的86.7%,最高處月亮灣灣崗,海拔5150米;縣境東南部為低山、河谷丘陵區和河谷沖擊平壩區,占全縣總面積13.3%,最低點多功鄉飛仙關橋下,海拔600 米,中間地帶多為丘陵,河谷兩側有少數小平壩,為縣內的主要農耕區。天全境內高山區、 中山區,在地理上主要是邛崍山脈南支夾金山山嶺的南段和二朗山山頂的北段,與寶興縣交界的山王崗至滬定縣渣口石一線是高山區和中山區的分界線,老場鄉鵝婆山到紫石鄉拐向東南抓老山一線是中山區和低山區的分界線。
天全縣緯度位置跨北緯30”,地形位置當四川盆地登上青藏高原東坡,東西海拔懸殊,氣溫差異大,具有垂直變化的山地氣候特征;其大氣環流,受季風控制,形成天全氣候類型是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基帶的山地氣候。年平均氣溫 15.1℃,1月平均氣溫 5℃,8月平均氣溫23.7℃,降水量由東到西隨高度遞增,年平均降雨量達1660毫米,天全降水量豐沛,雨季長達半年,麗日多在200天以上,秋雨多,頻率達73%;平均日照數在964小時,是全國日照時最少的區域之一。天全常年平均蒸發量最大是5月至8月,在105毫米以上,其中7月份蒸發量為138毫米,最小是12月份為29.8毫米,平均蒸發量為922.6毫米,年降水量是蒸發量的1.9倍,年平均風速僅每秒0.1米,相當于風力二級。天全的災害性天氣 主要表現為低濕、陰雨和洪澇,時有冰雹、大風、于早出現。
天全縣境內河流縱橫密布,于支流多呈銳角相交,屬村支狀水系。天全河古名和川河,為境內主要干流,是青衣江一級支流,流向為西北向東南,全長109.4公里,流域 面積2047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80.56%,多年平均流量每秒107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徑流總量33.65億立方米,天然落差3590米。天全河支流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共有12條,其中一級支流8條,二級支流4條,依上游至下游順序為黑旋溝、蜂子河、昂州河、兩路河、門坎河(二級支流)、前碉溝(二級支流)、大魚溪、拉塔河、打紙堂河(二級支流)、 白沙河、思經河、干河(二級支流人榮經河系青衣江二級支流,穿過榮經縣天鳳鄉與天全縣興業鄉長約5公里的峽谷,經峽口村由南至北經新場、前陽、樂英等鄉,于樂英鄉的兩河口 處匯人天全河。榮經河在天全境內段,流程15公里,流域面積174.1平方公里,榮經河天、全段的主要支流有2條,鋼廠河、前陽溝(流域面積不足50平方公里)。另外,老場河是天全與蘆山界河寶興河的支流。
天全資源
【植被帶譜】天全地處四川盆周山區西緣,半濕潤常綠闊葉林區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常綠闊葉林生長良好,組成種類豐富,群落結構復雜。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帶,植被群落和植物種類隨地勢升高與氣候的變化,有規律地呈垂直分布。低山丘陵河谷平壩區,海拔600米至1500米,以低山丘陵為主、次為河谷平壩的農業地帶,自然植被除因、地、溝旁速生雜草外,下木灌叢有馬桑、蘆葦、蕨類,樹木有杉木、榿木、馬尾松、柏樹等。中山河谷深丘區,海拔1500米至3000米,自然植被有杉、青杠、苦皮子、烘桐等喬木及山核桃、杜鵑、月季等灌木。中山山原區,海拔1800米至3500米,森林茂密,野生資源豐富,有灌叢、下叢、落葉闊葉林、地被物等。高山區海拔為3500米以上,主要有冷杉、高山灌叢、高山棟類和高山草甸。
【植物資源】天全縣系四川省林業基地縣之一,森林資源豐富,又是首批實施天保工程的重點縣之一。林地面積143488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18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0.23%。大河、白沙河等地的用材林占全縣用材林面積90%,喇叭河自然保護區森林為保護野生動物資源林和風景林,防護林主要分布在西部大河、白沙河一帶,全縣共有樹種259種,優勢樹種按蓄積量多少依次是冷杉、櫟類、云杉、硬闊、軟闊、華木、杉木、馬尾松。國家保護樹種,一級有供桐,二級有香樹、水青樹、杜仲,三級保護樹種有青木杉、西康玉蘭、領春葉、銀葉桂、厚樸。縣內古稀樹木,主要在西部原始森林地區,其中不少是千年以上的冷杉和云杉,較為著名的古稀樹木還有“天鼓樹”、“古銀杏樹”、“紅豆杉樹”等,此外,埋藏年代不詳的“烏木”也頗為珍貴。
【動物資源】據不完全統計,天全的野生動物有哺乳、鳥類、爬行、兩棲、魚類5綱27目70科211種,國家列為保護對象的有22種,其中: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大熊貓,羚牛、金絲猴;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有獼猴、小熊貓、金貓、豹、水鹿、紅腹腳雉等;國家三類保護動物有大靈貓、小靈貓、斑羚、銅雞等。珍稀保護魚種:布氏哲羅娃魚,生活在天全河上游的西段水域,為省內特有魚種之一,是現存地球上最南部的鮭科魚類,稱為“水底活化石”,1983年被天全縣人民政府列為重點保護魚種。特有動物有重口裂腹魚、齊口裂腹魚、無耳贍山滑晰等。
【水力資源】天全縣水力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為114.02萬千瓦(不含榮經過境河人可開發量為71.26萬千瓦。其中天全河水能理論蘊藏量為58.21萬千瓦,可開發量為49.4萬千瓦;二、三級支流14條(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者人水能理論蘊藏量為55.sl萬千瓦,可開發量為21.86萬千瓦。境內地表水多年平均年地表徑流量為37.71億立方米,平均徑流量1576毫米,自然水量總計為67.14億立方米。
【國土資源】全縣土地總面積 23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 136922畝(田 57730畝,地79192畝),林地面積143488公頃,水域面積3741公頃,其余為草地、園地、交通用地、礦山及其他用地面積。全縣土壤復雜多樣,自然土壤劃分為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黃壤、高山寒漠土等10種類型。草山草坡主要是分布在中高山區,每畝載畜能力38.5頭黃牛。
【礦產資源】天全發現金屬礦產品有9種:銅礦、鉛鋅礦、鋁土礦、赤鐵礦、磁鐵礦、錳礦、銀礦、金礦等,但開發程度低,多數沒有開發價值。當前開發的主要是非金屬礦,共有12種:煤礦、硫鐵礦、石膏、鈣芒硝礦、水泥用灰巖、冶金用石英石、重晶石、建筑用砂巖、建筑用河沙卵石、硅瓦用粘土頁巖、飾面用花崗石、冶金用脈石英,是天全礦業開發的支柱。具有開發前景而尚待開發礦種有鋁土礦,耐火粘土,探明儲量分別是2595.2萬噸、712.6萬噸。
【基礎設施】公路和城市建設情況
1999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入7300萬元,國道318線天全段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并建成省級文明樣板路。滎天路改造工程已經啟動,始陽小城鎮、天全新車站等建設工程相繼竣工。市政建設圍繞“四化一開發”投入資金540萬元,完成開發區排污管網、慢車道、人行道、新車站支道建設工程和城區主要街道、人行道修繕工程;完成沿江路、環城路建設工程;實施城區主干道“亮化”、綠化工程,抓好縣城“一路兩溝”衛生治理,城市臟、亂、差得到有效遏制,開發區亂占濫建現象得到糾正處理,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投資60余萬元完成了1500m2商品房開發建設,安居工程落實了8萬平方米的建設用地,并完成了小區規劃,城廂小集鎮經省上批復納入全省小集鎮建設,前期建設基礎工作正有序進行。
建置沿革
天全古為斯榆地(或稱徙都),早在新石器時代即為人類聚居之處,古氐羌民族——徙族人民在此聚居、勞作、繁衍生息。據《史記穎0司馬相如列傳》記載,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馬相如受命略定西南,斯榆之君請為內臣,以故徙都(今始陽鎮)置徙縣,為天全建縣之始。西晉仍承漢制,改徙縣為徙陽縣,治地同前,南齊徙陽縣改稱樅陽縣,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3年)改樅陽縣為始陽縣,取“陽從茲始”之義。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唐王朝對蜀地行政區劃調整,置楊啟縣(今天全縣)。唐天寶元年(公元734年),在故始陽縣置始陽、靈關、安國、和川等四大兵鎮,唐代中葉以后,始為土司統治(高、楊二土司)。后蜀設碉門、黎、雅、長河西、魚通、寧遠六軍民安撫司,高氏建土署于始陽,楊氏建土署于碉門(今城廂鎮)。宋沿后蜀舊例。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設碉門、黎、雅等處安撫司,后改置六番招討司,司治設碉門,又分置天全招討司,司治設始陽。明代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改天全招討司為天全六番招討司,司治設始陽,直隸四川布政司,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改隸四川都司,同時改六番招討司為天全六番招討副司,治所設今城廂鎮。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土歸流,置天全州,州治在今城廂鎮,隸雅州府,并于今始陽置分州,道光時裁撤。 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府、州、廳,改天全州為天全縣,治地今城廂鎮,屬建昌道。
1935年,紅軍北上抗日進入天全縣,建立縣、區、鄉、村四級蘇維埃政權。1939年,西康建省,天全縣屬之。1950年2月8日,天全縣人民政府建立,屬西康省雅安專區。1955年西康省并人四川省,天全縣屬四川省雅安專區。1968年專區改稱地區,天全縣仍屬雅安地區。2000年12月10日,雅安地區撤地設市,稱雅安市,天全縣屬四川省雅安市至今。縣人民政府駐城廂鎮。
天全為地名始于元代,其來歷據《天全州志》載:境內有天全山,且自來多雨,在古大小漏天之間,而飛仙關人口處,舊名“漏閣”,古稱“漏天”,俗稱“天漏”,易漏為全,故名天全。
風景旅游
【二郎山風景名勝區】二郎山風景名勝區2000年2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為省級風景名勝區,位于四川盆地西緣的天全縣境內,青衣江上游,總面積1600平方公里,包括二郎山景區、喇叭河景區、紅靈山景區、白沙河景區,處于川西旅游大環線上,西面與滬定縣、康定縣為鄰,北面與寶興縣接壤,地處蒙山、碧峰峽風景名勝區和海螺溝、貢嘎山風景名勝區之間,東距成都180公里,最低海拔770米,最高海拔5150米,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具有景層較高、景觀資源豐富、類型多樣的特點,是一個多景型、多視點、復合度極高的風景區域,具有雄偉、險峻、神奇、韶秀、清幽的風貌,是人們休閑、娛樂、游覽、觀光、科考、探險的理想勝地。
二郎山景區(自然、人文景觀結合型景區):位于二郎山東坡,距天全縣城50公里,總面積330平方公里,海拔3437米。景區原始生態環境保護很好,動植物種類繁多,山雄水秀,原始古樸,盤山公路險峻,群山連綿起伏、林海茫茫峰巒疊翠、溪溝眾多、峽谷幽深,集雄、奇、險、幽于一身。景區內有邊茶故道、二郎山盤山公路、二郎山隧道景點、門坎山“鴿海”(哄桐林)、黑燕溝石林、聾吧溝瀑布群等。隨著盤山道的千回百轉,可見飛瀑、流泉、熔巖景觀、植被景觀,每年五月,大小杜鵑盛開,紅、蘭、紫、白交相輝映,絢麗多彩,冬季二郎山雪景又自有一番風貌。山頂埡口,可四面觀景,西望貢嘎雪山峰媒奪目,大渡河婉蜒如帶,盡收康巴高原風光,東望峨眉、瓦屋,云蒸霞蔚,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恰。1940年,著名畫家大師張大千西康之行為二郎山的風貌神韻感染,作國畫《二郎山》;50年代,一曲《歌唱二郎山》唱遍全國,從此二郎山聞名于世。
喇叭河景區(自然景觀為主型景區):南面緊鄰二郎山景區,距天全縣城40公里,西與康定縣接壤,東與紅靈山景區相交,北與白沙河景區為鄰,總面積234.34平方公里。1973年正式建立喇叭河自然保護區。景區生態環境良好,保持了良好的原始風貌,植被分布帶譜完整,動植物種屬繁富、珍稀保護品種眾多,已知區內有維管柬植物 68科 380屬 1500余種,脊椎動物206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珍稀樹種有供桐、水青樹、連香樹、楠木等18種之多,屬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有大熊貓、牛羚、金絲猴、金錢豹、綠尾紅雉、紅腹角雉、小熊貓、水鹿、林麝、短尾猴、獼猴、鴛鴦等32種之多,是不可多得的野生珍稀動植物天然基因庫。景區內有貝母山巖壁、大峽一線天、喇叭河跌水群等景點。珍稀動物景觀有百牛0硝、群鹿戲水、雉飛鳳舞等各種珍稀飛禽走獸景觀;珍稀植物景觀有鴿翔林海的供桐林、花團錦簇的杜鵑林、珍稀高雅的“四珍”林等,堪稱綠色寶庫、動物樂園。
紅靈山景區(人文景觀為主型景區):景區西、北交喇叭河景區,東鄰白沙河景區,南臨川藏公路,距天全縣城20公里,總面積26平方公里。景區是以自然山水與佛教文化相結合的旅游勝地,這里植被保護完好,山清水秀,瀑布懸泉,廟宇眾多,殿宇亭臺曾多達128殿,上千余間,頗具規模。歷史上佛教界有人曾稱譽為“小峨眉”,在康巴地區僧俗群眾中有較大影響,為其心目中的“靈山”,上山朝拜者經年不絕。景區由土地崗、七靈山、紅靈山、王母殿、小西天雷音寺等景區組成,10余處廟宇,大小景點60余處,山頂可觀云海、云瀑、佛光、海市蜃樓,看日出、日落、欣賞“日月同輝”奇觀,景觀最突出的特點是巍峨險峻,千姿百態,奇幻瑰麗。
白沙河景區(人文自然結合型景區):西鄰喇叭河景區,北與寶興縣為鄰,距天全縣城15公里,總面積528平方公里。本景區為名勝區海拔最低處,大致分為南北兩個景區。北景區為自然生態景區,本區森林廣布,溝壑縱橫,水量充沛,峽谷眾多,植被帶譜完整典型,山景、水景、植被景觀,天象氣候景觀等多種景觀在不同時空中均有分布,景色秀麗,風光绔麗。有龍門峽、沉香巖燕子洞、葫蘆水、大小天生橋、白沙河大石筍、涼水景三迭飛瀑、水海子牛井溝“百牛圖”、陰山溝“小黃山”等景點景型;南景區為歷史人文景區,側重體現地方歷史發展的軌跡及其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展現革命史實和革命斗爭精神,具有較為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既是觀光、游覽、休閑的場所,更是鑒古知今、緬懷先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有“西南鎖鑰”禁門關、茶馬區市遺址、紅軍大崗山之戰遺址、天全烈士陵園、慈朗寺、吉祥寺等景點景型。尚有許多天然形成的旅游景點以及國家保護的珍貴動植物,是尚待開發旅游的處女地。
全國與天全縣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