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猛交xxx,亚洲精品丝袜日韩,色哟哟亚洲精品,色爱精品视频一区

四川雅安漢源縣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11823身份證前6位:511823
長途區號:0835 郵政編碼:625300
隸屬政區:雅安行政級別:縣
車牌號碼:川T轄區面積:2349km2
人口數量:約35萬人人口密度:149人/km2
行政駐地:市榮鄉
行政區劃:富林鎮 九襄鎮 烏斯河鎮 宜東鎮 富莊鎮 清溪鎮 大樹鎮 皇木鎮 大田鄉 唐家鄉 富春鄉 河西鄉 大嶺鄉 前域鄉 后域鄉 大堰鄉 兩河鄉 富鄉鄉 梨園鄉 三交鄉 雙溪鄉 西溪鄉 建黎鄉 市榮鄉 富泉鄉 萬工鄉 安樂鄉 萬里鄉 馬烈鄉 白巖鄉 青富鄉 桂賢鄉 河南鄉 曬經鄉 料林鄉 小堡藏族彝族鄉 片馬彝族鄉 坭美彝族鄉 永利彝族鄉 順河鄉
漢源縣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行政代碼 面積簡介
富林鎮 511823100 8.8km2  漢源縣轄鎮,縣府駐地。隋置大渡鎮,后改名陽山鎮。唐升陽山縣,繼改為通望縣,明洪武九年置大渡河守御千戶所。清置鄉,1952年置富林鎮。面積8.8平方公里,……[詳細]
九襄鎮 511823101 82.5km2  漢源縣轄鎮。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漢初為沈黎郡、牦?h治地。清嘉慶初置漢源鄉,1950年建九襄鎮,1958年改公社,1992年復鎮。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1……[詳細]
烏斯河鎮 511823102 54.2km2  漢源縣轄鎮。明代為松坪土司治地。清入富林鄉,民國屬萬工鄉,解放初置馬托鄉,1958年改馬托公社,1973年建烏斯河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24.3公里……[詳細]
宜東鎮 511823103 96.3km2  漢源縣轄鎮。清設典史衙門,后置鄉。民國初置佐署,1936年置鎮,1956年置宜東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西北部,距……[詳細]
富莊鎮 511823104 55.4km2  漢源縣轄鎮。清嘉慶初境內置河東、河西、向陽三鄉,民國時合并置富莊鄉。1958年改富莊公社,1984年復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5.5……[詳細]
清溪鎮 511823105 33.1km2  漢源縣轄鎮。隋、唐、明為州縣治所,清雍正七年置清溪縣于此,設城廂鎮,嘉慶初改稱附城鄉,民國置城區鎮,1952年置清溪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詳細]
大樹鎮 511823106 28.9km2  漢源縣轄鎮。古為邛都夷地,原屬越西縣,設“零關道”驛站,1913年初置 ? 越西縣佐,設大樹鎮,1951年劃歸漢源縣改設大樹鄉,1958年改公社,198……[詳細]
皇木鎮 511823107 177.2km2  漢源縣轄鎮。明初為樺坪土司治地,置千戶所,清末設巡檢所。民國初置分縣衙署,后入萬工鄉,1950年析置皇木鄉,1958年建公社,1984年復鄉,1992年……[詳細]
大田鄉 511823200 23.6km2  漢源縣轄鄉。清嘉慶初置大田鄉,道光年間為大田土司治地,民國更名田域鄉,1951年復置大田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大田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1……[詳細]
唐家鄉 511823201 26.2km2  漢源縣轄鄉。晉置城陽縣治,清嘉慶名尚禮鄉,1951年更名唐家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唐家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11公里。面積26.2平方公里……[詳細]
富春鄉 511823202 29.7km2  漢源縣轄鄉。1953年由豐厚鄉、唐家鄉析置富春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13公里。面積29.7平方公里,人口0.8萬。國……[詳細]
河西鄉 511823203 27.3km2  漢源縣轄鄉。1951年置河西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9.6公里。面積27.3平方公里,人口0.9萬。轄香林、龍塘、莊子……[詳細]
大嶺鄉 511823204 27.2km2  漢源縣轄鄉。1953年置大嶺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9.6公里。面積27.2平方公里,人口0.6萬。轄青楓、海子、尚禮……[詳細]
前域鄉 511823205 25.8km2  漢源縣轄鄉。1951年置后域鄉,1958年建前域公社,1984年置前域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19.8公里。面積25.8平方公里,人口0.5萬。轄白鶴……[詳細]
后域鄉 511823206 46km2  漢源縣轄鄉。清嘉慶初置后域鄉,民國入田域鄉,1951年復后域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后域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18公里。面積46平方公里,人……[詳細]
大堰鄉 511823207 34.8km2  漢源縣轄鄉。1951年由宜東鄉析置大堰鄉,1958年建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32.7公里。面積34.8平方公里,人口0.7萬。九(……[詳細]
兩河鄉 511823208 64.1km2  漢源縣轄鄉。清嘉慶初置兩河鄉,民國入富莊鄉,1951年更名雙河鄉,1958年建公社,1981年更名兩河公社,1984年復兩河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詳細]
富鄉鄉 511823209 155.4km2  漢源縣轄鄉。1962年由雙河鄉析置富鄉公社,1984年置富鄉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9公里。面積155.4平方公里,人口0.3萬。轄富灣、富強、富厚……[詳細]
梨園鄉 511823210 68.6km2  漢源縣轄鄉。1951年由宜東鄉析置三江鄉,1958年建公社,1981年更名為梨園公社,1984年置梨園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36公里。面積68.6平……[詳細]
三交鄉 511823211 140.1km2  漢源縣轄鄉。1951年由宜東鄉析置三交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46公里。面積140.1平方公里,人口0.5萬。轄三交……[詳細]
雙溪鄉 511823212 62km2  漢源縣轄鄉。1951年由清溪鄉析置雙溪鄉,1958年并入九襄公社,1959年置雙溪公社,1984年復雙溪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21.6公里。面積62平……[詳細]
西溪鄉 511823213 44.3km2  漢源縣轄鄉。清嘉慶初置二郎鄉,民國入牛市鄉,1951年析置西溪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西溪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30公里。面積44.3平方……[詳細]
建黎鄉 511823214 28.4km2  漢源縣轄鄉。清嘉慶初屬二郎鄉,民國置牛市鄉,1951年更名建黎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29公里。面積28.4平方公里……[詳細]
市榮鄉 511823215 33.3km2  漢源縣轄鄉。1951年由富林鄉析置市榮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2.7公里。面積33.3平方公里,人口1.5萬。國道10……[詳細]
富泉鄉 511823216 28.1km2  漢源縣轄鄉。1951年由富林鄉析置富泉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2.7公里。面積28.1平方公里,人口0.7萬。國道10……[詳細]
萬工鄉 511823217 15.6km2  漢源縣轄鄉。1936年置萬工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4.5公里。面積15.6平方公里,人口0.9萬。省道漢(源)烏(……[詳細]
安樂鄉 511823218 19.8km2  漢源縣轄鄉。明為松坪土司治地,清入富林鄉,1951年析置安樂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4.2公里。面積19.8平方公……[詳細]
萬里鄉 511823219 101.5km2  漢源縣轄鄉。明為松平土司治地,清道光入富林鄉,1951年置萬里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8.7公里。面積101.5平方……[詳細]
馬烈鄉 511823220 187.8km2  漢源縣轄鄉。民國時置馬烈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8.4公里。面積187.8平方公里,人口0.7萬。省道峨(眉)富(林……[詳細]
白巖鄉 511823221 18.9km2  漢源縣轄鄉。1951年由富林鄉析置白巖鄉,1958年改公社,1968年更名紅巖公社,1981年復名白巖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1.5公……[詳細]
青富鄉 511823222 32.8km2  漢源縣轄鄉。1981年建青富公社,1984年置青富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5.7公里。面積32.8平方公里,人口0.6萬。國道108線自東向西過境。轄青……[詳細]
桂賢鄉 511823223 49.9km2  漢源縣轄鄉。民國屬越西縣大樹鎮,1951年劃歸漢源縣置桂賢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5.7公里。面積49.9平方公里,人……[詳細]
河南鄉 511823224 144.2km2  漢源縣轄鄉。原屬越西縣,1951年劃歸漢源縣,1952年設第七區公所于此,1955年撤區并鄉稱河南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南部,距……[詳細]
曬經鄉 511823225 25.1km2  漢源縣轄鄉。古為邛都夷寨,原屬越西縣,1951年劃歸漢源縣置曬經鄉,1955年并入河南鄉,1962年析置曬經公社,1966年更名前進公社,1981年復曬……[詳細]
料林鄉 511823226 40.8km2  漢源縣轄鄉。原屬越西縣大樹鎮,1951年劃歸漢源縣置料林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7.5公里。面積40.8平方公里,人口……[詳細]
小堡藏族彝族鄉 511823227 58km2  漢源縣轄鄉。原屬越西縣大樹鎮,1951年劃歸漢源縣置小堡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12.3公里。面積58平方公里,人口0……[詳細]
片馬彝族鄉 511823228 54.9km2  漢源縣轄鄉。古為邛都曲曲烏夷地。民國屬越西縣大樹鎮,1951年劃歸漢源置片馬鄉,1958年改公社,1985年更置片馬彝族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13公……[詳細]
坭美彝族鄉 511823229 66.6km2  漢源縣轄鄉。古為邛都夷地,原屬越西縣,1951年劃歸漢源縣置坭美鄉,1958年改公社,1985年更置坭美彝族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15.3公里。面積6……[詳細]
永利彝族鄉 511823230 109.4km2  漢源縣轄鄉。明代為松坪土司千戶地,清嘉慶十九年(1918)劃歸峨邊廳,1956年劃歸漢源縣置永利鄉,1958年改公社,1985年更置永利彝族鄉。位于縣境……[詳細]
順河鄉 511823231 61.6km2  漢源縣轄鄉。1951年置順河彝族自治鄉,1959年建順河彝族公社,1984年置順河彝族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13.8公里。面積61.6平方公里,人口0……[詳細]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歷史上的漢源鄉、漢源街、漢源場多指九襄(今漢源縣九襄鎮)。1914年改清溪縣為漢源縣(縣治清溪鎮,今漢源縣清溪鎮),1950年漢源縣治由清溪鎮遷往新成立的九襄鎮(今漢源縣九襄鎮),1952年漢源縣人民政府駐地由漢源場(九襄鎮)遷至新成立的富林鎮(1952年6月6日內務部【內民第203號】批復)。
  縣情概況
    漢源縣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南部,全縣轄8個鎮,32個鄉,255個村,現有人口33萬,共有漢、彝、藏、回等17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約占10%,氣候獨特、資源豐富,經濟發展后勁充足,是成都經濟圈與攀西經濟帶上的一顆明珠。     漢源縣總面積2349平方千米?側丝35萬人(2004年)?h人民政府駐富林鎮
    漢源縣轄8個鎮、27個鄉、5個民族鄉:富林鎮、九襄鎮、烏斯河鎮、宜東鎮、富莊鎮、清溪鎮、大樹鎮、皇木鎮、大田鄉、唐家鄉、富春鄉、河西鄉、大嶺鄉、前域鄉、后域鄉、大堰鄉、兩河鄉、富鄉鄉、梨園鄉、三交鄉、雙溪鄉、西溪鄉、建黎鄉、市榮鄉、富泉鄉、萬工鄉、安樂鄉、萬里鄉、馬烈鄉、白巖鄉、青富鄉、桂賢鄉、河南鄉、曬經鄉、料林鄉、小堡藏族彝族鄉、片馬彝族鄉、坭美彝族鄉、永利彝族鄉、順河彝族鄉。
  地理位置
    漢源位于大渡河中游兩岸,為四川盆地與西藏高原之間的攀西河谷地帶,地處東經102°16′至103°00′,北緯29°05′至29°43′。東鄰樂山市金口河工農區和眉山市洪雅縣,南連涼山州的甘洛縣,西靠甘孜州的瀘定縣和本市的石棉縣,北接本市滎經縣。距-、小葉丹彝海結盟地80公里,離西昌衛星發射中心180公里,距紅軍搶渡大渡河的天險瀘定橋150公里,至世界低海拔冰川海螺溝旅游勝地120公里。漢源,歷為通往康藏、寧屬之咽喉。
  歷史文化
    漢源建制于公元前97年,至今有二千多年的建制歷史。縣城所在地富林鎮,是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古牦牛道"記敘著"南方絲綢之路"的悠悠歲月;太平天國、辛亥革命、萬里長征,曾在這里寫下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富林文化"、"清溪文廟"、"九襄石牌坊"古樸深遂;"漢源0"、"大渡晴波"、"雞冠朝陽"絢麗多姿,景色迷人,文化底蘊豐厚。
  交通運輸
    成昆鐵路過境17公里,在縣境內長河壩、烏斯河處建有長河壩站和漢源站兩個火車站;國道108線、即將開工的雅瀘高速公路、省道樂西公路橫穿漢源境內,縣內各鄉(鎮)公路暢通,其中有23個鄉鎮通鄉公路已硬化,交通便捷。
  自然資源
    漢源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在750萬千瓦以上,已開發利用3萬多千瓦,達到了初級電氣化縣水平。國家重點建設項目裝機360萬千瓦的瀑布溝巨型電站和裝機70萬千瓦的深溪溝電站,位于縣境東部大渡河上。
    漢源地處橫斷山脈北段東緣,海拔在550米至4021米之間,東端的白熊溝與大渡河匯合處最低,西北部與瀘定縣交界的馬鞍山最高。東北緣是邛崍山余脈南支大相嶺,西北緣是邛崍山余脈飛越嶺,南面是大涼山群峰。大渡河橫穿東西,流沙河縱貫南北,形成了四周環繞,中部河谷低平的地勢。全縣屬于北溫帶與季風帶之間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冬暖夏熱,四季分明。四周環山,谷深嶺高,加之大相嶺東北亙阻,漢源有大涼山北部大陸氣候特點,高地寒冷,河谷炎熱,雨量偏少且不均,氣候垂直變化十分顯著,瀑布溝人工湖形成后漢源氣候將變得更加獨特?h城年平均氣溫17.9度,無霜期300天,日照時數1475.8小時,年活動積溫5844.7度,年均降雨量741.8毫米。
    漢源盛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薯、土豆等農作物;"漢源貢椒"、"漢源金花梨"、"漢源黃果柑"、"漢源櫻桃"、"漢源蕓豆"等農產品馳名中外;四季鮮果不斷,梨、蘋、桃、李、櫻桃、桔、橙、桂圓、葡萄等琳瑯滿目,色彩斑斕;蕃茄、洋蔥、蒜苔、大蒜、豌豆等蔬菜常年出新,應有盡有,暢銷全國。境內還有銀杏、楠木、香樟、云杉等珍貴樹種和小熊貓,扭角羚等珍稀動物,豐富多彩。
    截止2005年底,全縣發現的礦產資源共33種。分別是:金屬礦13種:鉛鋅礦、銅礦、錳、鈷、鎳礦、砂金礦、褐鐵礦、鈦鐵礦、赤鐵礦、磁鐵礦、銀礦、鎘礦、錫石礦;非金屬礦20種:硫鐵礦、煤礦、磷礦、菱鎂礦、石灰石礦、花崗巖、高嶺土、石膏礦、方解石、長石砂巖、水晶礦、冰洲石、石棉礦、瑩石礦、-、辰砂、白云巖、粘土礦、建材用頁巖、建筑用砂石料。
    已探明儲量的礦種:鉛鋅礦,鉛+鋅金屬儲量為36.2 萬噸;錳礦,地質儲量為186.0萬噸;鈷、鎳礦,金屬儲量為 1.12萬噸;煤礦,地質儲量為487.7萬噸;磷礦,地質儲量為3.25億噸;菱鎂礦地質儲量為438.0萬噸。上述引用數據為地勘單位在50-60年代探明地質儲量。經過近40年開采 ,各類礦種地質儲量、儲量級別已經大大降低。
    現已開發利用的礦產:鉛鋅礦、錳礦、硫鐵礦、褐鐵礦;煤礦、磷礦、菱鎂礦、石灰石礦、花崗巖、粘土礦、建材用頁巖、建筑用砂石。以上開采利用的礦產資源部分探明了資源儲量,絕大部分資源未做詳細的地勘工作,無實際地質資料,未統計該類礦產資源儲量。
    具有開發前景而未開發的礦產資源:砂金礦。
  旅游資源
    漢源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富林文化"、"獅子山文化"享譽中外;"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名貫古今。清溪老城、魁星古樓、節孝牌坊展示著古樸深遂的建筑藝術;金鐘神韻、清溪文廟、朝陽古寺蘊藏著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酌髂险鳌⑻教靽、辛亥革命、紅軍長征在這里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如今,隨著瀑布溝水電站的建設,四川最大的人工湖--84平方公里的貢嘎湖、地勢全國罕見的新縣城----"鮮花、碧水、陽光"山水旅游城市即將展示在世人面前!
    [古 遺 址] 漢源古遺址有舊石器時代的富林文化遺址;新石器時代的獅子山型文化遺址、富林背后山型文化遺址、大樹背后山型文化遺址;秦漢時代的大田二半山冶煉遺址;古文化遺址有黎州古城遺址、王建城遺址、清溪古道遺址、大樹古堡遺址、清溪關遺址、孟獲城遺址、三交城古遺址。
    [古 墓 葬] 有背后山商周土坑墓、大瑤石棺葬,桃坪戰國、西漢土坑墓群、東漢磚室墓、明甕棺葬。
    [碑 刻] 有玉淵銘碑、山橫水遠石刻、劉延摩崖石刻、文昌宮書法碑、花椒免貢碑、三絕墓碑、紅軍長征石刻。
    [館藏文物] 有新時器時代的玉斧、雙耳罐、豆形器;商周時代的單口雙聯罐、繩紋陶釜、青銅兵器;戰國時代三叉格劍、巴蜀短劍、銅鉞、銅釜、戈;西漢時代的龍首玉帶鉤、貯錢罐、耳環、陶罐、銅柄鐵劍、銅刀、銅鏡、博山爐、銅釜、銅鍪、五銖銅幣、四銖半兩幣;唐代的三魯銅鏡、銅佛、銅鏡、乾元通寶;明代的瓷瓶、瓷杯、瓷碗、銅鏡;清代的瓷瓶;革命文物有水壺、菜刀。
    [古 建 筑] 文廟即孔廟:坐落在清溪古城東北隅,是歷代文人祭祀孔子的主要場所。始建于1799年,重建于1870年,是目前西南地區保護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筑群。萬仞宮墻、欞星門、泮池、戟門、鐘樓、大成殿等保存完好。廟內四周,古杉參天,丹桂飄香,庭園幽深。1987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修繕了大成殿,同年12月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座保存完整度在全省乃至西南地區都罕見的文廟,既是莘莘學子祭祀孔子的一個主要場所,又是濟濟游客攬勝的一個美好地方。在地方上被稱之為"南有金鐘、北有文廟"的宗教圣地、旅游佳境。
    石牌坊:為清道光年間清溪縣漢源場拔貢黃體誠為旌表其母節孝而請旨建造。九襄石坊全部為紅砂石建構,通高11.1米,寬7.4米,深1.9米。為清代流行的四柱三間,橫向三段與垂直三段的重桅牌樓。坊頂蓋的中脊上在矗立1.8米高的鏤空寶塔在各層樓蓋的脊頭上鐫刻背插寶劍,張晴翹尾的8個"鴟吻"和16朵云紋飛檐,四根梅花柱分隔中門和東西兩側門,柱的南北側皆有抱鼓石護持,北面東西側門橫額分別書刻"渾金""璞玉";南面分別書刻"鐘禮","郝法",坊柱北面內聯為"誓地下為未亡人孝養承歡婦職克兼營子職","幸膝有成立子義芳是訓宗不愧儒宗";下款為清溪縣知事謝聯堃題。外聯為:"北日興標綽楔","他年鸞誥表隴阡。"下款為清溪縣學政楊廷三題。南面坊柱內聯為:"竹柏法凌霜勁節永延千歲蔭","芝蘭擢秀榮封佇九重褒"。下款為四川學政文清顏題。外聯為:"光爭日月昭千載,""志凜冰霜萃一門"。下款為清溪縣知事吳云程題。楹聯紼為陰刻楷體,牌樓雕飾為空或半鏤空高浮雕。不僅玲瓏剔透,且題材豐富,共有浮雕169副,圓雕塑13座,其中裝飾紋樣40余種,人物571個,浮雕主體內容取材于戲劇,兼有神慶,小說,既有單幅,也有數幅連續劇,因而有"抬頭望牌坊,48本戲在上面唱"的民顏?杀孀R的戲目有,薛仁貴征東;四朗探母;十二寡婦下西;七仙女下凡;張公百忍,包公審二鬼偷油。三娘教子,古城會;三英戰呂布,長板坡,郭子儀卸甲封玉;渭水垂釣及二十四孝;封神演義故事等。從多造像準確生動,個性鮮明。整座石坊造型美觀,莊重華麗,雕刻精細,內涵豐富。與上里石牌坊相比,無論從年代,造型,石刻藝術均不相上下,是雅安境內僅存的一對綽楔雕塑珍品,已成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進行了第一期維護,改路減少車輛對石牌坊的震動危害。每逢節假日石牌坊都會有許多旅游者光顧。
    萬安橋:位于大樹區河南鄉河南村東,清道光八年建,為桿欄式廊橋,單孔石礅。橋用粗圓木圍身,平臥兩橋頭石礅上,上釘木板,結實平整。全長18米,寬4.5米,高6米。橋的兩端有門樓,均為重檐歇山頂式結構,取勢獨特,古素有致。
    魁星樓:在萬里鄉富全村的白巖河畔,聳峙于兩山峽谷中,為六角造型,三層重檐,攢尖頂,底層為穿柱式,全木質結構。整座樓通高15米,占地90平方米,高拔峻秀,古意蒼茫。
    白云寺:在后域鄉壇罐窯,建于明嘉慶年間,目前是縣內唯一幸存的古寺。
    [清邑八景]
    漢源0:指九襄景色。舊時漢源街一帶氣候溫和得春較早,每年農歷二月時,林木蔭翳,繁花細草特饒旖旎,幽情逸致不亞于錦江春聲。有詩云:十分0漢源鄉,水秀山明鎖艷陽。桃李笑含新雨露,燕鶯爭唱舊晴光。橋題翥鳳星云燦,院擬崇文翰墨香。民物殷繁多士集,蘭亭愿共引流觴。為漢源八景之一。
    雞冠朝艷:后域鄉境西的雞冠山,山體高峻,山脊海拔在3200米以上,主峰海拔3640米,峰巒嵯峨,危崖陡峭。每當旭日東升,夕陽返景時,從九襄西望,山體半輪,峰巔凹凸微顫,酷似雞冠,故名"雞冠朝艷"。境內麓坡上的"銅鐘"、"臥僧"二峰,可示晴雨,故有"晴鐘雨和尚"之稱,為漢源八景之二。詩云:嶂疊雞頭聳大觀,朝霞日日映斑斕。形如宛頸晨煙合,艷逗長春曉露寒。一幅丹圖懸峭壁,千尋匹練掛雄冠。黎人不必多猜擬,瑞獻南山壽域寬。屏列雞冠似繡,絳幘雞人報曉。起秀萬片霞飛,沉當旭日朝暉。
    海堂書燈:在舊清溪縣城北五里許的海棠書院內,院內一海棠池,環植海棠,芙蓉百余株,構搖香亭于其中,春秋暇日宴賓朋于此,紅云香霧填塞街衢,世稱小香國。案自宋以來院與池俱廢沒,而邑人猶往往遙見燈光,故名海棠書燈,為漢源八景之三。
    玉淵靈泉:舊清溪縣城東川主崗有玉淵池。方廣丈許,泉水自石罅中流出,四時不竭,清潔異常,城中官吏,每用此水烹茶,方以成都薛濤井,有過之無不及也。詩云:玉液分明釀玉淵,清溪城外飲靈泉。千秋醴駱其神也,一掬甘泉若泠然。脈引崍山通風髓,精回潔水泛龍涎。此中定有丹砂在,欲問當年方海仙。靈湫一掬正冷然,燦玉賜名郡守賢,試把蒙茶和雪煮,芳香尤勝白云泉。為漢源八景之四。
    風洞濤聲:指建黎鄉風洞山下的石灰巖溶洞。溶洞深不可測,清泉潺潺,彩石熒熒。每值日中,風霧自洞0,濤聲如琴音,故有"風洞濤聲"之美名。為漢源八景之五。詩云:沈黎無日不風聲,鼓蕩機從谷口生。十里坡前云出岫,三秋月后歲陳牲。新濤入耳燕山涌,古洞含煙撥海傾。但愿年年凝淑氣,祥和廣被四時清。澎響山腰,云起蓬蓬洞口遙。不是廣陵秋漲急,飛簾怒發正鳴條。
    大渡晴波:大渡河波濤洶涌,每晴明時,從大樹龍塘山頂下瞰大渡河,只見河水一波未平一波復起,如拖匹練,如掛白虹。古詩云:粼粼生百波,銀濤雪流猶未足擬也。為漢源八波之六。
    邛崍霽雪:指大相嶺雪景(大相嶺古名邛崍山,亦名邛笮山)。大相嶺秋冬積雪,盛夏方解,每值晴霽時望之如玉山,如瑤圃。唐人有句云:山雪照窗明。清人楊楫詩云:千秋積雪壓邛崍,萬里罡風吹不開,絕塞西當銀世界,籌邊東拓玉樓臺。盤頭不減青松影,嶺外誰招白鶴來。我憶當年行部處,蒼茫云海共徘徊。為漢源八景之七。
    龍池夜月:指雙溪鄉境內大相嶺主峰背后山西麓的龍池,風物奇異,舊時建有蘭若寺,池中月影時隱時現,謂之"龍池夜月"。詩云:古寺方塘一鑒空,光含夜月轉鴻蒙。0兔魄孤輪白,借照龍鱗萬點紅。漢斗都歸形色外,盈虧不計三五中。為因神物繞燒尾,卷起煙云鎖桂宮。
  歷史沿革
    隋置漢源縣。漢水出界內飛越山之仙人洞,縣因名。意為漢川水(今名流沙河)之源。
    2000年,漢源縣轄8個鎮、27個鄉、5個民族鄉!「鶕谖宕稳丝谄詹閿祿喝h總人口347471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富林鎮 32030 九襄鎮 42860 烏斯河鎮 10330 宜東鎮 16080 富莊鎮 9473 清溪鎮 4884 大樹鎮 19674 皇木鎮 7055 大田鄉 11488 唐家鄉 14597 富春鄉 7789 河西鄉 9212 大嶺鄉 5624 前域鄉 5386 后域鄉 4005 大堰鄉 7461 兩河鄉 3922 富鄉鄉 3148 梨園鄉 4504 三交鄉 4783 雙溪鄉 6992 西溪鄉 3880 建黎鄉 4031 市榮鄉 15682 富泉鄉 7274 萬工鄉 8619 安樂鄉 8242 萬里鄉 3939 馬烈鄉 5651 白巖鄉 7420 青富鄉 6173 桂賢鄉 9655 河南鄉 5613 曬經鄉 3641 料林鄉 5721 小堡藏彝族鄉 7014 片馬彝族鄉 4728 坭美彝族鄉 2469 永利彝族鄉 3573 順河彝族鄉 2849 
    2004年,漢源縣轄8個鎮(富林、九襄、皇木、宜東、富莊、清溪、大樹、烏斯河)、27個鄉(大田、唐家、富春、河西、大嶺、前域、后域、大堰、兩河、富鄉、梨園、三交、雙溪、西溪、建黎、市榮、富泉、萬工、安樂、萬里、馬烈、白巖、青富、桂賢、河南、曬經、料林)、5個民族鄉(小堡藏族彝族、坭美彝族、永利彝族、順河彝族、片馬彝族)
    2006年9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批準:同意漢源縣富泉等4個鄉人民政府駐地遷移。具體批復如下:將富泉鄉人民政府駐地由蘭加村遷到大農村。將市榮鄉人民政府駐地由四農村遷到富塘村。將萬工鄉人民政府駐地由下堰村遷到萬場村。將小堡藏族彝族鄉人民政府駐地由團結村遷到丁家村。
  
全國與漢源縣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Copyright © 2012-2025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物流行業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泽县| 繁昌县| 栖霞市| 新昌县| 申扎县| 新和县| 衡水市| 疏勒县| 班玛县| 保康县| 合肥市| 临海市| 彰化县| 普格县| 顺昌县| 东辽县| 巴中市| 丹阳市| 天等县| 盱眙县| 东莞市| 塘沽区| 巩义市| 镇康县| 武安市| 义乌市| 顺昌县| 平昌县| 永德县| 隆化县| 公主岭市| 洞头县| 连平县| 安乡县| 临邑县| 南平市| 拜城县| 崇阳县| 霍州市| 佛坪县| 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