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市武昌區黃鶴樓街道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420106007 | 身份證前6位:420106 |
長途區號:027 | 郵政編碼:430061 |
隸屬政區:武昌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號碼:鄂A | 轄區面積:1.64km2 |
| |
黃鶴樓街道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黃鶴樓街位于武昌區西端鬧市中心。北依蛇山,南接紫陽路,東至首義廣場,西臨長江,分別與中華路街、紫陽路街和首義路街毗鄰。面積1.64平方公里,現有居民18288戶、5.2萬人,人口密度32500人/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設在后長街8號,她因“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在其境內而得名。
黃鶴樓街建制幾經變遷。武昌解放初期建立的武漢市人民政府武昌辦事處第一區公所下轄西大街、大成路街和解放路街3個行政街,1956年3街合并為解放路街,1960年分解為黃鶴樓街與解放路街,1969年底,兩街合并為黃鶴樓街至今。
從建國初期設立居委會組織以來,該地區最多時擁有26個居委會組織;90年代后期,為擴大居委會的規模,居委會數量開始遞減為20個;2000年劃分為10個社區居委會,5個家屬社區居委會。由于閱馬場道路交通改造工程和彭劉楊路西段道路改造工程拆遷,2006年重新劃分為9個社區居委會,4個家屬社區居委會。
在宋朝時期,黃鶴樓腳下,平湖門一帶就“賈船客舫,不可勝計,居民市肆數里不絕”。清末,城內“十里長街”,列肆如櫛,商賈云集,為武昌最繁華的商貿市場。辛亥革命后,民族商業發展較快,維新布店由擺地攤發展到設店經營,曹祥泰雜貨店開辦了肥皂廠,并到漢口設號經營百貨批發。抗戰期間,市場一度蕭條冷落。解放后,黃鶴樓地區商業歷經了曲折的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市場空前繁榮,解放路段有各種商業網點200余家,金銀珠寶、布匹、鞋業、家用電器等各種專營商店薈萃,是武昌集吃、穿、用、娛樂于一體的繁華商業中心,曾產生多家馳名遐邇的商號和精品,如大中華的武昌魚、雅園餐廳的牛肉粉絲、同興樓的鮮豆皮、燒梅,前店后廠、做鮮賣鮮的老字號曹祥泰、百年藥材老店劉有余等。90年代以來,通過加大對老解放路基礎設施建設,商業一條街的經營環境得到極大改善,重現解放路傳統商業街輝煌。如今解放路中段上市景繁華,店鋪林立,商貿云集。解放路南段依托武漢音樂學院的強力打造,王府音樂特色一條街已初具規模。
轄區內地名儲備十分豐富,后長街是作為天子大道之側的輔助路蜿蜒在蛇山腳下,彭劉楊路是紀念辛亥革命志士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三烈士而命名的,黃鶴樓道是通向黃鶴古樓的必經之路,還有先賢街、九龍井、書院巷、三佛閣等,每一個路名都有它的歷史內涵。90年代中后期,隨著舊城改造步伐的加快,一幢幢新式住宅樓拔地而起,城市花園、黃鶴世家、金榜名苑等小區先后建成。
黃鶴樓街地理條件優越,轄區內道路縱橫,武昌解放路、彭劉楊路、臨江大道三條主干道穿街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境內共設7個公交車站點,有著四通八達的交通輻射線,能在半小時到達市區內環線的任何地方。1988年-1990年實施彭劉楊路擴建工程,原瀝青路和人行道僅寬16米,擴寬后為40米。1991年8-9月,對長江大橋蛇山引道擴建,將該路段幅展寬22-24米,新增瀝青路面310平方米。1996年完成對解放路砼車行道改造工程,1997年又換鋪彩色人行道1.23萬平方米。1998年完成大成路改造工程,2005年完成閱馬場交通改造和彭劉楊路西端道路拆遷改造,十幾條主次干道的興建改造,使轄區面貌得到了明顯的改觀,既方便了群眾生活,又改善了投資環境。
轄區內文化底蘊深厚。一是悠久的歷史文化。明朝以后,歷代都是三楚之地的政治、文化中心,現存郢州城墻、九龍井、八卦井、梳妝臺等多處歷史遺跡遺址。二是獨特的首義文化。處在首義文化圈的中心,匯集著湖北軍政府舊址紅樓、孫中山銅像、黃興拜將臺、彭劉楊路三烈士塑像等首義文化的主要勝跡。三是豐富的美食文化。毛澤東詩句“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是美食文化的主要內涵。彭劉楊路上先后引進謝先生、艷陽天、鑫華園等近10家有一定規模的酒樓,經營面積13000平方米。四是現代都市文化。有省話劇院、湖北劇院、首義園、博大演藝廳以及20余家音響、琴行、音像、圖書、廣告創意等文化傳播管理機構。
轄區內名勝棋布、旅游資源豐富。既有享譽中外的千古名樓-黃鶴樓,又有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的辛亥革命紀念館,還有中南地區最大、有著現代化一流設施的湖北大劇院,以及市民休閑娛樂的首義綠化廣場、武漢長江大橋、楚游宮等系列名勝景點。首義文化和旅游資源是該地區較獨特的資源優勢,街黨工委、辦事處確定了以文化美食旅游產業為龍頭、走特色強街、項目立街、改革活街、服務興街的發展思路。在轄區內初步形成了“三街、三區、一園”的旅游發展格局,即彭劉楊路旅游文化美食一條街、解放路旅游精品特色購物一條街、大成路夜市小商品一條街;首義文化旅游區(以紅樓、首義廣場、湖北劇院、首義飲食文化廣場等文化景點為系列)、解放路中段旅游商貿購物區、臨江開發娛樂休閑區;全國5-景區黃鶴樓公園。
街道經濟起步較晚,幾經起落。進入90年代街道經濟逐年發展,從年收入不到100萬元和利潤不足10萬元發展到2007年完成全口徑財稅收入10213萬元,固定資產投資額 萬元,重點建設項目投資額 萬元,招商引資19700萬元。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從市、區劃轉到街道的企業不斷增多,1997-2002年共接收劃轉企業38家。通過在劃轉企業和原直屬企業中全面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加速民營化進程。目前,已完成47家企業改制,改制面達85.45%。
轄區駐有中央、省、市屬大單位28家,高等院校1所,中學3所,小學4所。有國家重點生化企業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有全省重點三甲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及以治療燒傷而聞名全國的武漢市第三醫院,還有曾培育出陳靜、喬紅、高峻、柳大華等一大批奧運冠軍、世界冠軍、亞運會冠軍的湖北省體育局首義路體育培育中心,座落在原兩湖書院舊址上的武漢音樂學院是華中地區培養音樂人才的最高學府,武漢市第四十五中學、武昌實驗小學有“江南名校”的美譽。轄區各單位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深入扎實,“四城同創”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成效明顯,在2006-2007年度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有26個單位分別被省、市、區評為文明單位
全國與黃鶴樓街道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黃鶴樓街道區劃
420106007001 111 讀書社區
420106007003 111 中營社區
420106007004 111 西廠口社區
420106007005 111 商家社區
420106007007 111 彭劉楊路社區
420106007008 111 大成社區
420106007010 111 花堤社區
420106007011 111 生物社區
420106007013 111 武音社區
420106007014 111 省人民醫院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