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市武昌區珞珈山街道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420106013 | 身份證前6位:420106 |
長途區號:027 | 郵政編碼:430061 |
隸屬政區:武昌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號碼:鄂A | 轄區面積:3.5km2 |
人口數量:約8.79萬人 | 人口密度:25114人/km2 |
珞珈山街道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珞珈山街位于武昌區與武漢東湖生態旅游管理區接界的東湖之濱珞珈山麓。東北面有東湖環繞,西北面與水果湖街茶港中南路街小洪山毗鄰,南面沿八一路、廣八路、珞珈山路、珞獅北路與洪山區珞南街接壤,街轄面積為3.5平方公里。轄區常住人口8.79萬人,農業人口0.05萬人,非農業人口8.74萬人,有漢、回、壯等29個民族。轄區有8個社區居委會和隸屬于洪山區洪山街的卓刀泉居民委員會東湖村小組。
珞珈山街以境內的珞珈山命名,珞珈山馳名于世,原名邏迦山,1929年聞一多參與籌建武漢大學時將“邏迦”二字按諧音改為“珞珈”,象征堅硬的寶石,自此“珞珈山”之名沿用至今。該山東西走向,由東西兩部分組成,主峰在東部,高118.5米,東北臨東湖,西北為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南至八一路。東西兩部之間寬闊谷地座落武漢大學,該校具有中國古典建筑風格的早期建筑物掩映在蔥籠蒼翠的綠樹叢中,與湖光山色交相生輝。
解放初期(1949年6月)珞珈山街屬武漢市長青區公所管理。1950年7月市政府調整區劃,隸屬洪山區武珞鄉,1957年劃歸武昌區并組建街辦事處。1960年劃歸洪山區,建立洪山區人民公社珞珈山分社,1961年又改為街辦事處。1965年劃歸武昌區,在“文革”中更改街名為紅衛街并建立街革委會,1972年整頓街名,恢復了原名,1980年恢復街辦事處建制后,1986年7月區劃時留下部分居委會(即武漢大學一、二、三居委會、湖北省軍區居委會、武漢水利電力學院一、二居委會等)至今,2000年4月4日,因武漢大學校園整治,將珞珈山街辦事處機關整體拆遷,搬到湖北省地礦局職工醫院內過渡至今,同時將新村灣居委會撤銷。
八一路是珞珈山街與洪山區珞南街交界處的一條主干道,該路為東西走向,全長2500米,東起卓刀泉北路(武大校門左側),西抵洪山廣場,位于珞珈山街轄區內長略有1600米。“九五”期間是我街城市建設和管理發展最快的時期,東湖環湖路文明橋至風光村路段,沿中科院水生所武漢大學一側,新建休閑草坪設施20000平方米,其中珞獅北路與八一路交叉口至文明橋的1720米長的排污箱涵已經完工。
珞珈山街轄區是一個文教、科研和軍事機關較為集中的地區,轄區單位有:武漢大學、中科院水生所、省地礦局職工醫院、湖北省安全廳、湖北省軍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駐武漢特派員辦事處、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武漢微電子中心、市自來水公司東湖水廠、省體工二大隊、省軍區珞珈山干休所、省軍區珞珈山招待所、市-文保分局珞珈山派出所等14家。
全國與珞珈山街道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珞珈山街道區劃
420106013001 111 東湖村社區
420106013002 111 水生村社區
420106013003 111 省軍區社區
420106013006 111 茶港社區
420106013007 111 珞睿社區
420106013008 111 珈智社區
420106013009 111 風光村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