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長垣縣位于河南省東北部,屬新鄉市,東隔黃河與山東省東明縣相望,西鄰滑縣,南與封丘毗連,北與滑縣、濮陽接壤,因“縣有防垣”而得名。新(鄉)菏(澤)鐵路橫亙東西,省道308線、213線穿越全境,濟(源)東(明)、大(慶)廣(州)兩條高速公路在這里“十”字交匯。全縣國土面積1051平方公里,耕地86萬畝,轄6鎮、8鄉、4個辦事處,人口80萬。是“中國廚師之鄉”、“中國防腐蝕之都”、“中國起重機械之鄉”、“國家綠色農業發展示范區”、“國家級衛生縣城”。郵編453400,區號0373。
自然地理
氣候特點
長垣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季節性降水差異較大,春季多風少雨,夏季多雨較熱,秋季氣候涼爽,冬季較冷少雪。土層深厚,土質較好,農用價值較高,礦產資源相對貧乏。
地形地貌
長垣縣為黃河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境內無山,地勢平坦低洼,海拔57-69米之間,黃河大堤連接太行堤呈東北--西南走向貫穿全境,將全縣自然分為兩部分:堤東為黃河灘區,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堤西黃河沖積平原,區內地勢平坦,少有緩坡。
歷史沿革
長垣縣境內有浮丘店仰韶文化遺址,大崗、宜丘、蘇墳等 龍山文化遺址,可以證明六千年前就有人類在此勞動生息。
長垣,西周時屬衛國。春秋時期,衛國于長垣之地同時置蒲邑(今長垣縣城)、匡邑。匡城遺址在今長垣縣城西南10公里的張寨鄉孔莊村一帶,舊名為匡主。著名的匡人圍孔,就發生在此地。
戰國時期,衛之匡邑、蒲邑,被魏國兼并,在今縣城東北5公里的陳墻村一帶,置首垣邑。此地在當時有一道長墻,或曰防垣。此防垣或用于防水,或用于防兵,此時已有“長垣”之名。根據楊寬所著的《戰國史》載:“魏在沿黃河地區還有圓錢(無郭)流通,鑄造的城市主要有共、垣、長垣(今河南省長垣縣東北)等城。長垣所鑄有‘長垣一釿’、‘長瞏一釿’。當時鑄錢多用于地名,可見當時的防垣很長,故稱長垣,而首垣則為防垣之首,長垣名由此而來,清代以前陳墻村還稱為墻里村,至今還有以墻命名的村莊。圍魏救趙就發生于此,史稱桂陵之戰。
公元前221年,秦并天下,設郡縣,改首邑為長垣縣。西漢時名長垣縣,新置平丘縣與長羅候國。新莽改長垣縣為長固縣。東漢至長垣候國與平丘縣。建武五年(公元29年)復置長羅候國。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長羅候國廢。三國時屬魏,隸袞州陳留國。
西晉時長垣屬陳留國陳留郡。東晉十六國時期,先后為后趙、前燕、前秦、后燕、后秦、東晉六國所轄,東晉兩次控制此地約六年。南北朝時期,南朝宋武帝占據河南,置袞州于滑臺,轄長垣。太平真君八年(公元447年),將長垣并入外黃(今杞縣東北,蘭考東南)。景明三年(公元502年)復置長垣縣,仍屬東郡。東魏、北齊時隸不變。從戰國(魏)至隋初歷時八百余年,縣冶皆在今陳墻村。
隋初仍名長垣縣。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移縣治于婦姑城(今城南司坡一帶),因該城西南有古匡城,故改為匡城縣;同年又于韋城(在今滑縣東南妹村)置長垣縣。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廢匡城縣并入長垣,皆屬東郡。唐朝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仍分匡城、長垣兩縣,皆屬河南道滑州。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廢長垣縣又并入匡城縣。五代時,后梁改匡城為長垣,屬東都開封府;后唐改為匡城縣,屬汴州;后晉匡城仍屬之;后漢、后州不變,以至于宋。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為避太祖“匡”字諱,改匡城為鶴丘縣。大中詳符二年(1009)年復改為長垣縣。自隋至金初歷時608年,縣治皆在今司坡一帶。
金明昌五年(1194年),黃河改道,自陽武東流,為避水患,于泰和四年(1204年)遷縣治于苗寨鄉柳冢一帶。
元初,曾改縣為保保州,不久仍改為長垣縣。金、元兩代計165年,縣治均在柳冢一帶。
明屬大名府開城。洪武二年因黃河水患,遷縣治蒲城鎮,即今縣治所在地。
清屬直隸省大名罕。民國18年改隸水河北省,長垣屬之。
抗日戰爭時期,-、日偽、搞日民主政府并存。1941年,0領導的冀、魯、豫行署第四專署決定將長垣縣河東部分北部劃歸東垣縣抗日民主政府管轄;1943年,又決定將長垣西北部劃歸衛南縣抗日民主政府管轄。同時,劃長(垣)、滑、濮(陽)、東(明)四縣邊區成立濱河縣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撤銷,歸長垣縣人民政府,縣政府在佘家、丁欒一帶辦公。1947年解放長垣城。1947年春,縣人民政府進駐縣城。
1949年長垣縣屬新建的平原省濮陽專區;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銷,并入河南省,長垣屬河南省濮陽專區;1954年濮陽專區撤銷,改屬新鄉專區;1955年2月,劃歸安陽專區;1958年4月,安陽專區撤銷,長垣又屬新鄉專區;1961年12月,安陽專區恢復,長垣又復歸安陽;1983年,安陽專區撤銷,長垣屬新設的濮陽市。1986年3月劃歸新鄉市至今。
行政區劃
長垣縣轄4個街道、6個鎮、8個鄉:蒲西街道、蒲東街道、南蒲街道、蒲北街道、丁欒鎮、樊相鎮、魏莊鎮、惱里鎮、常村鎮、趙堤鎮;蘆崗鄉、孟崗鄉、苗寨鄉、方里鄉、武邱鄉、佘家鄉、張三寨鄉、滿村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蒲西街道轄20個村委會:崔莊村、菜北村、王莊村、胡莊村、菜南村、曹屯村、荊崗屯西村、漏粉莊村、荊崗屯東村、西關村、小大張村、玉皇廟村、太子屯村、宋莊村、楊寨村、大張村、侯屯村、云寨村、米屯村、孫小張村。
蒲東街道轄30個村委會:東街村、南街村、西街村、北街村、北關村、中心街村、東關村、南關村、岳莊村、呂樓村、五里鋪村、頓莊村、姚占村、孔場村、楊莊村、柴堤村、蘇寨村、王樓村、七里莊村、八里張村、五里屯村、郭寨村、徐樓村、丹廟村、賈寨村、落陣屯村、小崗村、單寨村、學堂崗村、林莊村。
南蒲街道轄36個村委會:張占村、西郭莊村、龐相如村、黃相如村、梨園村、郜坡村、后寺谷村、前寺谷村、甄莊村、木崗村、翟占村、朱莊村、雨淋頭村、何占村、瓦棚村、夾堤村、魯山村、闊占村、凡屯村、杜村、莊科村、高店村、棗科村、邵占村、趙店村、喬堤村、金占村、木掀店村、南孔莊村、陶行村、牛店村、司坡村、東郭莊村、趙莊村、王堤村、小張村。
蒲北街道轄24個村委會:趙滑棗村、前楊樓村、西梨園村、殷莊村、呂陣村、高占村、杜樓村、聶店村、北堆村、南堆村、小務口村、楊滑棗村、琉璃廟村、徐屯村、張屯村、段屯村、史莊村、朱滑棗村、王莊村、邢固屯村、邢固堤村、董占村、程莊村、閆占村。
丁欒鎮轄34個村委會:丁西村、丁東村、丁南村、丁北村、浮邱店村、止胡占村、楊莊村、田莊村、馬盤池村、羅章占村、尚占村、王師村、中劉村、西劉村、后馬村、王占村、段莊村、車角城村、前吳莊村、后吳莊村、上官村、韓占村、朱官橋村、薛官橋村、大沙邱村、劉沙邱村、楊沙邱村、杜沙邱村、曹沙邱村、史莊村、前馬村、關西村、關東村、蘭占村。
樊相鎮轄35個村委會:樊東村、馮占村、胡莊村、谷占村、孫占村、小屯村、白占村、秦莊村、韓占村、蔡口村、上官村、邢張莊村、于莊村、梁廟村、樊西村、北樊相村、樊北村、樊南村、北成功村、連輔村、酒占村、高廟村、李莊村、八里井村、青崗村、張莊村、王辛店村、吳屯村、大碾村、劉村、張辛店村、韓屯村、李辛店村、八黑馬村、董辛店村。
魏莊鎮轄46個村委會:魏莊村、任占村、花園村、張莊村、王了村、韓了墻村、東了東村、東了西村、馬房村、董占村、王莊村、鄭堤村、周莊村、信占村、王占村、邢口村、付堤村、付占村、華占村、合陽村、西楊莊村、大車西村、大車東村、梁占村、李莊村、總管村、孟占村、丁占村、楊樓村、后劉口村、前劉口村、侯占村、王劉村、岳占村、茅蘆店村、戚寺村、孫堂村、大留寺村、東董占莊村、高占村、陳占村、后參木村、前參木村、毛參木村、林參木村、盧參木村。
惱里鎮轄28個村委會:惱里村、堿場村、西辛莊村、東辛莊村、周村口村、武占村、馮占村、小岸村、楊莊莊村、烏崗村、胡占村、蔡占村、小辛莊村、小馬占村、高章士村、前文戶村、鄭辛莊村、后文戶村、大馬占村、左占村、西沙村、東沙村、武樓村、六里莊村、東油村、西油村、吳占村、龍相村。
常村鎮轄40個村委會:常西村、馬東村、馬西村、馬南村、前大郭村、后大郭村、賀莊村、呂莊村、新建村、小郭村、東劉莊村、柳橋村、唐家莊村、朱占村、李占村、王占村、常東村、韋莊村、岳劉莊村、前孫東村、后孫東村、牛河村、司河村、高村、營里村、郝占村、辛興村、寧莊村、石橋村、羅莊村、小堤西村、大堤西村、馬北村、大前村、大后村、劉唐村、小屯村、侯唐村、韓莊村、油坊占村。
趙堤鎮轄30個村委會:前桑元村、中桑元村、后桑元村、河里韓村、聚村、馬坡村、大寨村、小寨村、后劉村、李村、白莊村、東趙堤村、前小渠村、后小渠村、瓦屋占村、黃崗村、西趙堤村、新東村、新西村、東馬村、東岸下村、李家村、尚占村、鮑家村、孫莊村、楊莊村、大浪口村、前馮家村、東朱家村、宋莊村。
蘆崗鄉轄41個村委會:蘆崗村、西陳村、王蘆崗村、馮樓村、官路張村、馬占村、習禮王村、雙廟村、三青觀村、楊喬村、劉此占村、韓廟村、小辛莊村、姬占村、白河村、李占村、杜店村、東河集村、喬占村、滑店村、漿李村、關公劉村、東小青村、中小青村、西小青村、張占村、王辛莊村、大付占村、周營村、姜莊村、劉堂村、金占村、韓占莊村、鄭占村、程占村、王占莊村、尚占村、楊占村、崔占村、程莊村、七古柳村。
孟崗鄉轄35個村委會:孟崗村、李戶占村、郜樓村、邱村、十五里河村、田莊村、步占村、焦占村、紙房村、趙莊村、佰玉村、香里張村、候石頭村、張小占村、尚小占村、六里莊村、田石頭村、二郎廟村、九南村、西陳村、孔村、葦元村、大王莊村、楊占村、馮灣村、張莊村、孫占村、埝南村、野占村、吳占村、石頭莊村、王石頭村、九北村、北陳村、付樓村。
苗寨鄉轄37個村委會:苗占村、前李拐村、后李拐村、閆莊村、張占村、安占村、林占村、文占村、前宋莊村、后宋莊村、占村、梁占村、墳臺村、韓占村、小街村、許占村、南岳村、東廟村、辛莊村、武占村、西關村、九崗村、馬也莊村、杜占村、楊樓村、東于林村、西于林村、何呂村、高莊村、位占村、西舊城村、蘇舊城村、西柳中村、東柳中村、賈莊村、胡口村、東舊城村。
方里鄉轄28個村委會:方南村、翟町村、葛堂村、王莊村、雷店村、邢占村、翟占地村、方東村、方西村、郭占村、張莊村、三娘占村、董營村、呂莊村、前瓦村、后瓦村、王占村、鐵爐村、蘇莊村、黃村、邵占村、西李村、周莊村、陳莊村、新樓村、文莊村、劉莊村、戶固村。
武邱鄉轄36個村委會:武邱村、灘邱村、卓占村、紙房村、敬占村、前師村、后師村、頓家村、清城村、河自村、羅圈村、羅占村、陳占村、三義村、尚占村、牛莊村、于占村、南嘴村、灰池村、紅門村、勾家村、三合村、張莊村、毛莊村、何店村、小渠村、西角村、鮑占村、北嘴村、新生村、黃占村、羅家村、曹店村、常里村、趙莊村、馬占村。
佘家鄉轄48個村委會:佘西村、楊板村、南王莊村、高店村、佘東村、朱口村、后佘村、鐘家村、北關村、苗找村、武找村、南關村、東張村、牛莊村、西郝村、佘南村、趙家村、西黃村、東黃村、各占村、前樓村、東邵二占村、河里高村、北邵二占村、車占村、王莊村、邵二占村、陳莊村、王岸村、東連莊村、佘新莊村、翟家村、高岸村、郭岸村、西連莊村、金岸村、西韓板村、寺門村、太平莊村、西邵二占村、東關村、新起占村、西張村、黃莊村、西莊村、韓板村、陳板村、東郝村。
張三寨鄉轄28個村委會:張東村、張北村、張西村、張南村、臨河村、新寨村、馬安和村、崔安和村、陳安和村、虎頭占村、皮東村、肖官橋村、草坡村、橫堤村、李官橋村、焦官橋村、小屋村、河道村、官橋營村、韓占村、西角城村、張卜寨村、大東村、大西村、大前村、皮北村、皮西村、皮前村。
滿村鄉轄23個村委會:后滿村、吳坡村、唐洼村、毛莊村、三官廟村、辛莊村、李莊村、雙廟村、鄧東村、鄧北村、曹呂村、大楊樓村、蘇呂村、鄧西村、前墻村、陳墻村、前滿村、東梨園村、小呂村、呂村寺村、馮墻村、宜邱村、周宜邱村。
文物古跡
學堂崗圣廟
位于長垣縣城北5公里的滿材鄉學堂崗村東,1978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據《 名勝志 》載:“昔孔子聘列國與四弟子(子路、曾晰、冉有、公西華 ) 弦誦于此,故曰學堂崗”。后人在崗上建廟,以作紀念。該廟始建于漢,唐、宋漸盛,元遭兵火無存,明天順三年( 1459 )重建,經明、清兩代十數次增修,逐漸成為豫北規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其主體建筑有: 欞星門、大成殿、古壇亭、“ 春風、化雨 ” 二亭、深造堂等。現存杏壇亭、杏壇亭、杏壇碑亭和明、清碑刻六通。
全國與長垣縣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