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簡介 | |
石獅村 | 石獅村在鄉政府駐地南偏東4.8公里處,碧巖山麓山坡地,海拔875米。該地四面群山,重峰疊巒,面朝佛耳山,堪稱得天獨厚。山上巖石甚多,形狀各異。在碧巖山右……[詳細] |
和春村 | 明、清屬金田鄉還二里。民國三十五年屬福珊鄉福新保,1952年屬第十四區福春鄉。1953年從福春鄉析出成立福新鄉。1958年屬長坑公社福新大隊。1965年……[詳細] |
祥地村 | 祥地村:原來稱為上第,后來亦稱為祥東。距安溪縣城大約有75公里。1958年屬長坑公社祥東大隊,1965年改為祥華人民公社祥東大隊,1984年改為祥華鄉祥……[詳細] |
白坂村 | 白坂村 在鄉政府駐地西南9.8公里處,佛耳山西麓,海拔983米。古時該地盛產白色竹葉,故稱白葉坂、白玉坂,后簡稱白坂。村委會設在寨仔,轄4個自然村,……[詳細] |
崎坑村 | 崎坑村 在鄉政府駐地西南9.8公里處,與華安縣、漳平市毗鄰的山村,海拔890米。原屬珍山村,1960年析出,稱奇卿。因四面環山,山高坡陡,而諧音崎坑。村……[詳細] |
后洋村 | 安溪縣祥華鄉后洋村,位于安溪縣西北部,海拔約800米多的山溝村落,距縣城80多公里,距祥華鄉政府8公里,東面臨石獅村,西是美侖村,南連美西村,北接小道村……[詳細] |
小道村 | 小道古代稱“小到”,1961年后改稱為小道。南宋時期由張氏先祖開基鳳島,元朝為金田鄉還集里鳳島坊小到,明清為金田鄉還一里鳳島坊小到,民國為福珊鄉華地堡小……[詳細] |
白珩村 | 白珩村在祥華鄉政府駐地南偏西10.1公里處,佛耳山東南麓,海拔900米。曾稱為白巖,但不久仍為今名。村委會設在炭科垵,轄兩個自然村。村民主要為黃姓![詳細] |
河圖村 | 原稱烏土,雅化為河圖。1960年屬祥華公社福新大隊,1983年由福新大隊拆出,設為河圖村委會。 河圖村至祥華鄉 14公里,至長坑鄉 16公里,距福……[詳細] |
新寨村 | 新寨村地處祥華鄉政府駐地南7.7公里處,海拔860米。與該村毗鄰的舊寨村有座舊寨(俗稱王家寨),村里有兩座寨稱盛寨和佃寨美,因舊寨比盛寨、佃寨美建筑時間……[詳細] |
舊寨村 | 舊寨村位于安溪縣的西北部,海撥650米,距鄉政府駐地10公里,東面與蘭田鄉交界;南面與鄭坑村交界;西面與美西村交界;背面與石獅村交界。全村人口,2650……[詳細] |
鄭坑村 | 鄭坑村地處祥華鄉政府駐地東南10公里處,海拔570米。因山峰環抱,故原稱盛卿,又稱盛坑。其中有一個地名為鄭坑,1965年撤區建社,大隊刻制公章時,誤將盛……[詳細] |
祥華村 | 祥華古代稱“華山”,四面環山,后改為“華地”,建國后改為祥華。設立于宋,元朝為金田鄉還集里。明、清為金田鄉還一里。民國時期為福珊鄉華地堡。建國后,195……[詳細] |
福新村 | 福新村隸屬于福建省泉州安溪縣祥華鄉,在鄉政府駐地東北4.8公里處,海拔996米。原名鰲頭,又稱五厝頭。 明清時隸屬還二里長坑鄉福春,民國時為![詳細] |
福洋村 | 福洋村地處祥華鄉政府駐地北偏西5.7公里處,海拔930米。據傳,古代該地有一農戶,養100只鴨,一夜下了200個蛋,被認為是福地,故稱福洋。村會委設在前……[詳細] |
珍山村 | 珍山村隸屬于福建省泉州安溪縣祥華鄉,在鄉政府駐地西南6.9公里處,海拔835米。該地原為雷、許、張、吳、蔡、柯、鄭7姓居住,元元統年間(1333—133……[詳細] |
東坑村 | 東坑村古稱“公卿”,四面環山形成一個小平原,只有一個入口沒有出口,由此得名“公卿”,后人將“公”改為“東”,“卿”改為“坑”,即成了東坑村。設立于145……[詳細] |
白玉村 | 泉州市安溪縣祥華鄉白玉村地處祥華鄉政府駐地南偏西7.2公里處,佛耳山東北麓山垵上,海拔1005米。民國時,白玉坂、玉石、白珩為多卿鄉白玉保,取白坂、白珩……[詳細] |
美西村 | 美西村地處祥華鄉政府駐地南8.8公里處,佛耳山麓,海拔870米。四面高山,中間為小盆地,原名多卿。當時,該地-較多,故稱。宋時屬積德鄉崇信里第8都,明清……[詳細] |
美侖村 | 美侖村 在鄉政府駐地南5.8公里處。 原屬美西村,1982年從美西村析出,因位于美西北向的美侖山(又稱大侖尾),故名。村委會設在大侖,轄6個自然村。有草……[詳細]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2001~2002年,祥華鄉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提高經濟競爭力、增強環境吸引力為目標,突出做好茶業產業化、招商引資、小城鎮建設三篇文章,重點抓好計生、科技興農、基礎設施、黨的建設四大方面工作,推進全鄉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2002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44350萬元,鄉財政收入6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30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100.68%、102.97%和17.3%;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30965萬元,完成企業稅收140萬元,比2000年亦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全鄉計生初婚率10.11‰,出生率10.33‰,政策符合率95.77%;糧食播種面積75600畝,糧食總產20338噸;抓好祥華萬畝鐵觀音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建設,茶葉產量達2602噸。兩年來,先后興建了美西希望小學、祥華茶葉市場和美西市場,完成了石獅新村規劃建設和全鄉農村電網改造;實現村村通水泥路,砌筑了祥華溪溪堤,實施了珍山、福新、鄭坑扶貧工作。2002年9月24日,鄉九屆一次-會召開,-洲當選為鄉-。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