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寧德周寧縣瑪坑鄉溪邊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925202 | 身份證前6位:350925 |
長途區號:0593 | 郵政編碼:352000 |
隸屬政區:瑪坑鄉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J | |
溪邊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溪邊村系寧德市周寧縣瑪坑鄉第三大行政村,位于周寧縣瑪坑鄉東北部,座落于“千年古剎”--方廣寺的山腳,距該寺僅2公里,東與福安市康厝鄉接壤,西接瑪坑鄉沈洋村,是周寧縣與福安市的交界村,距縣城40公里。
該村地域面積6.28平方公里,現全村人口達1376多人,360戶,轄溪邊、半山、東垅、社坪、倒嶺、前洋6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
溪邊村四面環山,村落布局星羅棋布,比較零散。村中古房屋居多,依山而建,新房錯落有致、排列整齊。小溪數條繞村或穿村而過,景色秀麗,固得名“溪邊”。該村民風純樸,村民直爽、熱情,受福安民間文化的影響大,多以福安方言為主。
溪邊村居民早在清朝乾隆年間由外地遷徙至此,逐步發展壯大,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村民多以彭姓為主,曾在清光緒年間有過秀才數人,半山自然村多以林姓為主,清末時期十分富足,解放后多被評為地主或富農,至今在外工作人員數十人。
溪邊村有清末民國初期的木制結構房屋三十來座,且多以座北朝南為多,屋內古樸雅致,整潔舒適,許多雕刻古樸美觀,極為精細,具有美價值。村中有彭氏和林氏祠堂,已有百年的歷史,保存著二氏的家譜和族譜等。村中古井、石巷與獨特的民間迎神祭祖、辭歲迎新等風俗交融出山村獨特的魅力。此外,還有陳婧姑(俗稱“奶娘”)、林公宮等廟宇數座。倒嶺村清代古屋至今保存著當年舉人還鄉的匾額,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溪邊村水田和旱地面積達1500多畝,糧食作物有水稻、甘薯,經濟作物有馬鈴薯、蔬菜、茶葉等。主要以茶葉為主導產業,茶園面積達1381多畝,近幾年來,逐步調整種植結構,立足村莊地理優勢,發展種植蘆柑、水蜜桃、板粟等水果。該村森林、竹林、水力、鉬礦等資源豐富,林地面積達9818畝,竹林面積達1000多畝,溪流水量大,且全年不會干涸,具有建設中型水電站的地理位置優勢。在與首章村交界山地蘊含儲藏量較大的鉬礦資源。除此,養雞、鴨、羊、牛等成為該村的副業,并在不斷發展壯大,逐步形成形成規模。
全國與溪邊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