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平遙縣轄鎮。1962年為段村公社,1982年建鎮。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14公里。面積37.3平方公里。轄弓村、北常、堡和、南常、七洞、北羌、旭莊、南羌、廉莊、東安社、希賢、西安社、棗林、馬壁、希堯、段村、橫坡、阮莊、陳西19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焦化、水泥等業為主。農業主產小麥、玉米、薯類。
段村鎮位于縣城西南12公里,坐落于太行山支脈千秋嶺北麓,晉文公廟下黃土塬上。北接中都鄉,南鄰沁源縣,東連卜宜鄉,西與介休市交界。全鎮總面積62.2平方公里。屬山地、半丘陵地形,南部屬山區地形,中、北部較平坦,全鎮呈南高北低之勢。全鎮產業分布大致為南部生態區、中部生活區、北部工業園區的布局。是全縣為數極少的有礦產資源鄉鎮,存儲有煤、青石、鐵、鋁釩土等寶貴資源。煤焦、建材、運輸是傳統主導產業,從業人數占全鎮青壯年勞力的1/3以上。官溝、青沙兩河自南向北匯入汾河,兩河環繞古鎮,勢如雙龍擁珠。境內河道長約25公里,流域面積約0.4平方公里。境內有邢汾高速公路出入口,平泰公路、常東公路、段佛公路、段溫公路縱橫交錯。全鎮主要公路總里程約為36.5公里,其中平泰路約21公里;境內常東路長約3.5公里;邢汾高速路約12公里(引線長約2公里);段佛公路3.5公里;段溫公路約3.5公里。另外,全鎮交通用地面積約6.3平方公里。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名勝古跡有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段村,有河西廟,面積約4000平方米;有保存完好的清朝前期商戶修建的段村尚家大院,廉莊有歷史名將廉頗故里廉莊廉宗祠堂,陳西村有保存完好的七佛殿,北常村帶有神秘色彩和美麗傳說的乾山樓,面積大約是1200平方米;有馬壁村明代建筑結義廟,面積約3300平方米;有堡和村槐柏交錯生長的千年古樹奇觀,有普洞村獨具特色的層次式古村院落,有隋唐時期建筑北常普音寺,也有橫坡村道莊廟建筑群,2010年還在弓村發現仰韶文化的遺跡。紅色革命舊址有文祠神村廟圪塔戰役遺址,段村長安陵園是張法中、廉子明革命烈士墓址所在地;段村鳳凰堡北頭廟是原段村小學舊址,抗日教師張永芳犧牲于此。
1997年,下轄1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段村1108戶,4327人。2001年將原普洞鄉并入段村鎮,轄段村、普洞村、馬壁村、橫坡村、希賢村、希堯村、陳西村、旭莊村、廉莊村、阮莊村、南羌村、北羌村、南常村、北常村、七洞村、東安社村、西安社村、文祠神村、弓村、堡和村2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地段村,全鎮1500戶,4494人。2011年,全鎮11094戶,3.09萬人,耕地面積25863畝。
農業經濟
生產條件 2011年,全鎮總耕地面積25863畝,農業人口30902人,人均占有耕地0.84畝,園地面積2728畝,林地面積為5215畝。種植業以小麥、玉米為主,糧食總產量5791.1噸,農民人均純收入6439元。
農業經濟結構 全鎮農作物種植面積26093畝,占耕地面積100%,回茬230畝、耕地利用率100%;在全部農作物中,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21828畝、占用耕地面積21818畝、回茬10畝、總產量6987.18噸,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83.65%,說明我鎮在糧食作物種植上,秋糧播種面積21799畝、總產量6980.38噸,其中玉米19377畝、總產量6687.6噸,分別占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的88.77%,總產量的95.7%,說明我鎮在秋糧中,谷子播種面積1271畝、總產量1821噸,高粱播種面積90畝、總產量23.9噸,豆類播種面積411畝、總產量23.88噸,薯類播種面積555畝、總產量57.2噸,糜黍播種面積70畝、總產量3.8噸,燕麥播種面積25畝、總產量1.9噸。夏糧小麥播種面積29畝、總產量6.8噸。蔬菜播種面積4130畝,其中大棚面積146畝、33個園林地面積2728畝,林地面積5215畝;水澆地19395畝,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26093畝,回茬230畝、耕地利用率100%;在全部農作物中,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21828畝、占用耕地面積21818畝、回茬10畝、總產量6987.18噸,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83.65%,在糧食作物種植上,秋糧播種面積21799畝、總產量6980.38噸,其中玉米19377畝、總產量6687.6噸,分別占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的88.77%,總產量的95.7%,糧食播種以秋糧玉米為主。在秋糧中,谷子播種面積1271畝、總產量1821噸,高粱播種面積90畝、總產量23.9噸,豆類播種面積411畝、總產量23.88噸,薯類播種面積555畝、總產量57.2噸,糜黍播種面積70畝、總產量3.8噸,燕麥播種面積25畝、總產量1.9噸。夏糧小麥播種面積29畝、總產量6.8噸。蔬菜播種面積4130畝,其中大棚面積146畝、33個。
畜牧養殖 在2010年底,全鎮豬存欄6162頭、牛存欄238頭、羊存欄7473只、家禽存欄260423只,而到2011年底,全鎮豬存欄5854頭、牛存欄319頭、羊存欄7588只、家禽存欄324644只,這樣比較起來,除了豬存欄略有減少外,牛存欄增加34%、羊存欄增加1.54%、家禽存欄增加25%,這說明了我鎮畜牧業有逐年增長態勢。
園林栽植 2011年底,全鎮園林面積2728畝,產量389.3噸。其中:蘋果園面積690畝,產量140噸;梨園面積1000畝,產量126噸;棗園面積733畝,產量101.4噸。與2010年相比,產量略有增加。
林地面積 2011年底,全鎮共有林地32341.07畝。
經濟收入 2011年底,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5202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6439元。
農業結構調整 從1997年到2000年,農作物播種以糧食為主;糧食播種以秋糧玉米為主。農村經濟總收入23721.93萬元,2000年24539萬元,增長3.4%。從2001年到2006年,圍繞“四鎮戰略、四項工程、四個重點”奮斗目標,連續三年對5953畝小麥和39855畝玉米及7504.6畝雜糧進行直補兌現,調動農民開展生產、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使種植結構趨向合理,2006年,玉米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比2001年增長55%,薯類面積達到3400畝,比2001年增長36%,小麥面積2558畝,比2001年減少74%,糧食作物種植效益提高,糧食和經濟作物種植比例趨向合理。大力發展民營林業,股份林業,全面完成4500畝退耕還林和5500畝荒山造林工程,同時從2003年開始連續三年對希堯、希賢、橫坡、陳西、弓村等土地進行開發、完善,發展干果經濟林2000余畝;以段村、七洞為代表,建設養殖小區7個,總數達18個,養殖戶190余戶,2006年底全鎮蛋雞量達37萬只,比2001年增長1.6倍。從2007年到2010年,農業快速轉型、土地流轉,創建現代農業發展機制,以馬壁、阮莊、東安等發展蔬菜大棚140余畝,以希堯、希賢、橫坡、陳西、弓村等村為主集中連片發展核桃、紅棗等干果經濟林3000余畝,以橫坡、堡和、七洞等村為主發展養殖業、建成規模養殖場3個,段村、普洞、北羌、南常、陳西等村灌溉工程保澆耕地5000畝以上,農業經濟實現由粗放型經營向產業效益轉變: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7818萬元,2010年41618萬元,同比增長50%,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660元,2010年為5220元,同比增長了43%。2011年,依托地理和資源優勢,以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為主線推進鎮農業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和集團化過程,鼓勵農民發展干果經濟林、設施蔬菜和規模養殖,使段村、橫坡、希賢、西安等村干果經濟林建設達2170畝,成為縣中南部干果經濟林示范園區,在設施蔬菜建設上,完善馬壁村140余畝日光溫室大棚設施建設,每個大棚年收入達2萬元以上,成為丘陵山區的典范,在畜牧養殖上,扶持擴建樹平養殖小區,達肉羊2000余只、肉牛500余頭的規模。2011年峰威養殖小區在原有養羊、養雞的基礎上新建養豬廠。農村經濟總收入為5.2億元,同比增長2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439元,同比增長23%。
惠民工程 2011年,各項惠農政策落實,發放各類補貼資金200余萬元,
工業經濟
1997年,全鎮鄉鎮企業營業收入完成21450萬元,同比增長25.4%;通過召開鄉鎮企業研討會,調整發展思路,出臺發展發展鄉鎮企業新政策,營造全鎮較為寬松的發展環境和政策環境。在鄉鎮企業管理機制上,積極推行扶優扶強戰略,使騰達焦化廠、輝煌焦化廠、益源焦化廠等大型鄉鎮企業為鎮域經濟發展起巨大作用。同時,抓放小改革,以改制華隆水泥廠為例,全鎮鄉鎮企業產權置換改革邁出新步,有力促進個體私營企業的快速發展。1997年針對焦炭業、化工業滑坡的實際,注重產品科技含量和市場占有率,以照元年產5萬噸一級焦炭項目為例,推動全鎮焦炭產品的更新換代,促進全鎮鄉鎮企業走出低谷。全鎮營業收入達21450萬元,上繳稅金160萬元,從業人員達3700人,實現速度效益同步增長。
1998年,全鎮鄉鎮企業增加值為2000萬元,突出機制轉換,實施民營戰略,深化改革,明確產權。按照縣企業體制轉換的要求,對段村焦化廠等五戶焦化企業摘牌歸位,使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經濟實體。立足上項,乘勢辦企,先后新建段村四合水泥廠、兆元焦化有限公司、七洞承輝水泥廠等企業,為經濟發展新增長點。
1999年,全鎮鄉鎮企業總產值17586萬元,鎮政府出臺污染性企業限期技改文件,對企業新產品升值、擴大規模起到積極促進作用。2001年,全鎮鄉鎮企業總產值10355.4萬元,全鎮鋪開三大類31項技術工程項目,以普洞耐火磚廠為代表的耐火材料生產企業,對耐火設施進行改造,實現燃燒煤倒吸式二次燃燒,達到環保要求。以普洞焦化廠、七洞焦化廠、南常型煤加工廠為代表的焦化企業全面啟動焦爐改造工程,兆元焦化有限公司實現煤焦油回收,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石料加工初步建成以段村為中心的礦產品深加工基地和以普洞為中心的石料開采加工基地。黑礬溝煤礦與松山底煤礦均由集體經營改為個人承包,激發企業活力。在引資上項上,引進正在建設的鋁鈣渣生產線,水泥廠技改立項正在審批。
2002年,全鎮鄉鎮企業總產值達11407萬元,同比增長10.2%,實現營業收入6603萬元,同比增長10.1%。全鎮11個焦化企業全部進行技改,達到環保要求。段村引進鋁鈣渣生產線,于八月份建成投產;南羌引進鐵廠1個; 段村水泥廠投資4000萬元通過環保評審。招商引資和建設大規模高效益的新型工業體系初步形成。
2003年,全鎮鄉鎮企業總產值達1.52億元,同比增長33.3%,實現營業收入1.38億元。在非典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下發展平穩,并在招商引資、技改轉型、上項升級等方面實現突破。占地1500畝的段村經濟園區建設工程全面啟動。
2004年,全鎮鄉鎮企業總產值實現1.72億元,同比增長14%,營業收入實現1.48億元,同比增長1.3%。對鎮17處144支土焦爐進行徹底整治。同時以引資為重點,先后有40萬噸水泥廠、昌興耐火材料廠等工業調產項目相繼實施。對全鎮6處煤礦和32處采石場等資源開采企業進行關停,共關停不法企業12個,引導轉型3個,有效保證全鎮礦產資源的有序開采和合理利用。對80余個礦產企業進行隱患安全隱患排查排除安全隱患3處,關閉非法采掘2處,保證全鎮鄉鎮工業有序合理經營生產。
2005年,依托礦產資源優勢,致力打造段村重化工工業園區,全鎮鄉鎮企業總產值實現3億元,同比增長了33%。積極資源型企業、污染型企業走轉產、轉型之路,發展新型環保工業,投資9.3億元,占地350畝的倡鈺鑫煤氣化公司30萬噸-已立項,對本地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起龍頭帶動作用。
2006年,鄉鎮企業總產值實現31894萬元,比2001年增長了77.1%,比2005年增長6.31%。以煤化集團60萬噸機焦,以錩鈺鑫煤氣化公司焦化煤氣等新型工業調產項目相繼實施。投資9.3億元,占地350畝的錩鈺鑫煤氣化公司30萬噸-和21萬噸二甲醚項目完成專家認證。對6處煤礦和32處采石場等資源開采嚴格監管、打擊,關停不法企業12個,引導轉型3個,保證礦產資源合理利用。
2007年,全鎮鄉鎮企業總產值38456萬元,以煤化集團70萬噸焦化廠為龍頭,規劃建設煤化集團工業區,其中包括投資3000萬元建設2.4億標塊煤矸石新型材料磚項目,投資2000萬元建設廢氣廢硫項目,投資3000萬元的26000千瓦的發電項目。在平泰線以東以锠鈺鑫煤化公司為龍頭,規劃建設段村工業園區,擬定完成21萬噸二甲醚可行型報告,并組織專家進行環境影響測評。積極推動污染型企業轉產轉型,走生產清潔性、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之路。
2008年突出轉型升級,先后有海能達有限公司、南常村森雍煤業有限公司、中捷煤業有限公司等企業主動淘汰落后工藝,轉型改造升級。平遙煤化公司2.4億標塊煤矸石燒結磚項目,作為縣重點工程之一,可年消耗煤矸石60萬噸,實現年銷售收入8500萬元、安置就業500余人。同時,金眾煤業有限公司180萬噸重介質洗煤項目在南羌村選址,占地120畝,投資1.4億元完成環評、土地等審批項目。
2009年,強化項目投入,強力推進工業項目建設,海能達工業有限公司10萬噸白灰生產項目竣工,遠景泰工業有限公司10萬噸生產項目正在施工,金眾煤業有限公司180萬噸洗煤廠正在準備開工。共與外部大戶投資洽談3戶,利用外資1000萬元,舉辦各種形式聚談會吸引資金200萬元,優化發展環境,規范工業園區和建筑材料市場運作秩序,大力加強“土小行業”整治力度,完成率達100%。扶持新建新型石灰生產線2個。以峰巖、煤化兩大龍頭企業為驅動,堅持壯大煤、焦、化、電產業主體,由資源型為主向多元化經濟為主的強優企業轉變,企業初步實現集約發展、內涵發展、綠色發展、綜合高效發展、安全發展、文明和諧發展、創新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2010年,全鎮工業經濟的主導地位得到進一步提高,大批落后產能企業相繼被淘汰,煤炭資源重新整合、上檔升級。煤化集團2.4億元標塊煤矸石燒結磚項目,馬壁遠景泰工業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白灰生產線、榮泰煤業1萬噸消失模鑄造項目、清遠建材6000萬塊矸石磚等項目已實施,初步形成支柱多元的產業集群。
2011年,作為全縣工業重鎮和重化工園區,全鎮年產值在20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4戶,實現總產值60億元,同比增長20%;固定資產投入7.5億元,同比增長36%。引進日本和韓國技術,設備總投資38.4億元,占地980畝,年產值98億元,利潤22.8億元,稅金7.6億元,可就業2200余人的新型光學材料項目為全省轉型跨越的標桿項目,一期工程液晶和導光板項目于7月16日奠基開工建設。引進總投資1.4億元,產值可實現收入18億元,稅金1億元,就業500余人的180萬噸節水型重介質洗煤項目順利建設。平遙元寶灣煤業有限公司投資6000余萬元,組建約200人就業,利稅500萬元,年產3萬噸電機殼的平遙桂源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轉型已運營。鴻發煤業總投資2億元可產60萬噸改造項目已全面啟動。天然氣液化達成新的合作意向,投資增加了7億已達到14億。投資18.6億元130萬噸機焦項目已準備就緒。
商業和服務業
段村鎮是傳統的中心集鎮,隨著軟、硬環境的改善,第三產業迅速發展。1997年,商業以個體經營為主,主要商鋪種類有副食、服裝、生產資料、日雜,共36戶,實現經濟收入184萬元。服務業主要種類有金融、通信、飯店、理發、修車、……,共10戶,營業收入245萬元。2001年后,商業以個體經營為主,主要商鋪種類有副食、服裝、生產資料、日雜……,共110戶,實現經濟收入552萬元。服務業主要種類有金融、通信、飯店、理發、修車、……,共21戶,營業收入500萬元。近年來,段村鎮緊緊抓住集鎮中心的集聚與輻射效應,全鎮的商貿服務業比重逐年上升,隨著段村商業街區改造的完成,集鎮框架進一步延伸,逐步增加了人氣、商氣和輻射帶動功能,餐飲、零售、娛樂、運輸等產業發展強勁,2010年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500萬元。
2011年,商業以個體經營為主,集貿市場1個,萬福隆超市連鎖店1個,較大型便民超市店10個……,共380戶,實現經濟收入5700萬元。服務業主要種類有農村金融機構2個,通信公司3個,郵遞服務1處,……,共25戶。
農村社會事業
新農村建設 以段村佛殿溝煤礦集中住宅小區、普洞移民新村住宅小區為標志,城鎮化功能和形象大幅提升。有線數字電視實現戶戶通,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家庭接入寬帶互聯網,道路硬化基本實現村巷全覆蓋,鎮政府所在地段村集鎮功能進一步完善。
教育 2010年共投入2000余萬元實施涉及7所學校8個項目的校安工程,各校全部配備多媒體電老化教學設施。形成1所初級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7所完全小學、1所鎮公辦獨立幼兒園的格局,實現學校布局全優化,校安工程全覆蓋。
衛生 鎮內有衛生院1所,醫護人員42名,病床50張,設有急診、內科、外科、婦幼、化驗、放射等科室,能開展婦產科、外科的常規手術。全鎮有農村衛生所27個,共配備醫護人員60名,形成了較為健全的醫療預防保健網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93%。
文化 群眾熱愛體育運動,有1300㎡標準的村民健身廣場1處,多次組織全鎮型的比賽并派隊參加縣里組織的比賽,“煤化杯”籃球賽上,段村鎮派出代表隊取得冠軍的好成績。
社會保障 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人數27928人,社會養老保險人數15919人,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054人。
全國與段村鎮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