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縣居浙江省中部沿海,位于象山港與三門灣之間,由象山半島東部及沿海608個島礁組成,陸域1175平方公里,海域535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800公里,占全省海岸線的六分之一。現轄有10鎮5鄉3個街道,2005年底,戶籍人口52.74萬人。  象山歷史悠久。早在6700年前就創造了塔山古文化,,2010中國百強縣排名,象山縣,象山縣郵編區號人口面積查詢">

欧美性猛交xxx,亚洲精品丝袜日韩,色哟哟亚洲精品,色爱精品视频一区

浙江省寧波象山縣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30225身份證前6位:330225
長途區號:0574 郵政編碼:315000
隸屬政區:寧波行政級別:縣
車牌號碼:浙B轄區面積:1175km2
人口數量:約52.74萬人人口密度:449人/km2
行政區劃:丹東街道 丹西街道 爵溪街道 石浦鎮 西周鎮 鶴浦鎮 賢庠鎮 墻頭鎮 泗洲頭鎮 定塘鎮 涂茨鎮 大徐鎮 新橋鎮 東陳鄉 曉塘鄉 黃避岙鄉 茅洋鄉 高塘島鄉
象山縣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行政代碼 面積簡介
丹東街道 330225001 38km2  丹東街道,全稱: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丹東街道,丹東街道地處象山中心城區中部,歷為縣委、縣政府所在地,全縣經濟、文化、教育、體育、醫療、金融中心。現有陸域面……[詳細]
丹西街道 330225002 42km2  丹西街道位于象山中心城區西部,面積42平方千米,人口6.3萬人(2008年)。轄北路、新建、文昌、蓬萊、瑤琳、白鶴6個社區,北門、西門、五豐、楊家、方井……[詳細]
爵溪街道 330225003 31.8km2   爵溪街道位于象山縣東部沿海中段偏北,總面積31.8平方公里。下轄六個村和三個社區,人口3萬余人。 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爵溪人……[詳細]
石浦鎮 330225101 121.6km2  石浦鎮地處東海之濱、象山半島南端,地理座標東經121°48´-121°57ˊ,北緯29°08ˊ-29°13ˊ,北接新橋、定塘等鄉鎮;西扼三門……[詳細]
西周鎮 330225102 153km2  西周鎮以始祖周姓且位于象山西部而得名,舊有“西洲、西瀛、洲洲”等別名,現有象山西大門之稱。目前的西周鎮是由原西周鎮、下沈鎮、蓮花鄉、儒雅洋“兩鎮兩鄉”合……[詳細]
鶴浦鎮 330225103 102km2  鶴浦鎮地處寧波市第一大島——南田島,陸地面積102平方公里,下轄34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人口3.5萬。海島資源豐富,擁有19.5萬畝淺海,2萬畝灘涂,……[詳細]
賢庠鎮 330225104 66km2  賢庠鎮位于象山縣最北端,北瀕象山港,與寧波隔港相望,離寧波市區40公里。南距縣城15公里,是象山縣北部重鎮。鎮區域面積66平方公里,轄28個行政村,人口……[詳細]
墻頭鎮 330225105 50.67km2  承載千年歷史的墻頭鎮文化底蘊深厚,文物古跡甚多。悠悠古道西沙嶺為象山保存最完好的古驛道,遺存的“觀海樓”為象山最早的藏書樓,象山第一私立中學——立三中學……[詳細]
泗洲頭鎮 330225106 74km2  泗洲頭鎮地處象山西南部,北接西周鎮,南連寧海長街鎮,西與寧海胡陳鄉接壤,東北靠白仙山與茅洋鄉相連,東南臨蟹鉗港、馬岙門,經岳井洋可直通三門灣。全鎮總面積……[詳細]
定塘鎮 330225107 59.5km2  定塘鎮位于象山縣中南部,東鄰石浦鎮,南連曉塘鄉,西瀕岳井洋,北接新橋鎮,隔海與寧海縣長街鎮相望。全鎮陸域面積59.5平方公里,轄28個行政村,總人口3.……[詳細]
涂茨鎮 330225108 62km2  涂茨鎮位于象山縣城的最東北部,地處象山港口,東瀕大目洋,西接大徐鎮,北鄰賢庠鎮,與舟山群島隔海相望。距寧波東站37公里,交通便利。全鎮下轄21個行政村,……[詳細]
大徐鎮 330225109 56km2  大徐鎮位于象山縣東北部,距縣城僅5公里,瀕臨象山港、西滬港灣與大目洋,是著名革命詩人殷夫的故鄉。大徐扼縣東北部咽喉,北連賢庠鎮,東接涂茨鎮、爵溪街道辦事……[詳細]
新橋鎮 330225110 126.28km2  新橋鎮地處象山中南部,東瀕大目洋與東陳鄉相連,西臨蟹鉗港、馬岙門與寧海縣、泗洲頭鎮隔港相望,南以將軍山為界與石浦鎮、定塘鎮相鄰,北靠五獅山與茅洋鄉接壤。……[詳細]
東陳鄉 330225200 56km2  象山縣東陳鄉地處象山半島中部,縣城南郊,瀕臨東海。沿海南線一級公路穿境而過,新建100米寬的縣中心城區濱海大道將東陳與縣城融為一體,新開發的12平方公里……[詳細]
曉塘鄉 330225201 45.5km2  曉塘鄉地處象山半島中南部,東鄰石浦港,南瀕高塘島鄉,西接岳井洋,北連定塘鎮。行政區域面積45.5平方公里,轄19個行政村,人口1.9萬,耕地面積1990……[詳細]
黃避岙鄉 330225202 43.6km2  黃避岙鄉地處縣境北部,北離寧波80Km,南距縣城18Km,三面環海,地域優越,物產豐富,風光旖旎,西北瀕臨象山港與奉化、鄞縣隔港相望,南依西滬港與墻頭、……[詳細]
茅洋鄉 330225203 47km2  茅洋鄉地處象山縣中南部,三面環山,一面通海,鄉域面積47平方公里,轄21個行政村,1.5萬人,耕地11000畝,山林46520畝,灘涂800畝,森林覆蓋……[詳細]
高塘島鄉 330225204 58.8km2  高塘島鄉位于象山縣最南端,東接鶴浦鎮,南瀕貓頭洋,西臨三門灣,北連中國六大中心漁港之一的石浦港。陸地面積58.8平方公里,分高塘與花岙二島。全鄉轄區18……[詳細]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象山縣居浙江省中部沿海,位于象山港與三門灣之間,由象山半島東部及沿海608個島礁組成,陸域1175平方公里,海域535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800公里,占全省海岸線的六分之一。現轄有10鎮5鄉3個街道,2005年底,戶籍人口52.74萬人。
    象山歷史悠久。早在6700年前就創造了塔山古文化,是長江流域史前文化的有力補充。春秋時,為越國鄞地,唐神龍二年(706)立縣,因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     改革開放以來,象山縣立足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鞏固農業基礎,強化工業主體,發展特色經濟,推進城市建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先后榮獲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漁業生產先進縣、科技進步先進縣、體育先進縣、雙擁模范縣、民間藝術之鄉、柑桔之鄉和省建筑之鄉、小康縣稱號。2001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82.2億元,比上年增長12.5%,財政收入6.01億元,農漁民人均純收入5400元,城鎮居民年可支配收入10683元。
    特色效益農業蓬勃發展。形成了“三水一菜”(水產、水果、水禽、蔬菜)主導產業,2001年實現農業產值37.5億元,列全省前茅。全縣現有柑桔、枇杷、楊梅、茶葉、竹筍等經濟林30萬畝,浙東白鵝飼養量達到148萬羽。“種子種苗”工程有效實施,建成優質柑桔、特種野豬、浙東白鵝和大黃魚等種苗基地15個,水產品總量居全國前茅,海洋捕撈業平穩發展,水產養殖業迅猛增長,海淡水養殖面積23萬畝,建有全國最大的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基地,現已發展深水抗風浪網箱80只。海洋生物資源綜合開發利用不斷突破。全國四大群眾漁港之一的石浦港后方建有華東地區最大的水產品批發市場——中國水產城,年交易量20萬噸。
     工業經濟快速增長。4000余家工業企業中,形成了以華翔、天安、巨鷹、甬南等大企業為龍頭,以針紡織、機械電子、水產品加工等為主體的門類較為齊全的體系。針紡織業是象山的傳統優勢行業,有企業近千家,產值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40%,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機械電子是象山工業的主導產業,主要生產汽車配件、輸變電設備、電子通信設備、消防器械、醫療器械、食品設備等,發展勢頭迅猛。2001年,全縣工業產值251億元,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產值73億元。
    建筑產業特色優勢明顯。全縣有建筑企業54家,其中國家一級資質企業5家,從業人員7.5萬人,2001年完成施工產值80.2億元,綜合實力躋身全國建筑大縣行列。宏潤、龍元集團是浙江省最早獲取外經權和多項一級資質的建筑企業,年施工產值均達到20億元,連續7年包攬外省市進滬施工企業綜合考評冠亞軍。幾年來全縣建筑企業共創國家“魯班獎”8項,上海市“白玉蘭獎”59余項,省級以上優質工程獎213項。上海高架橋、杭州黃龍體育中心等一大批“高、大、難、新”項目,由我縣建筑企業承建。目前,建筑市場已拓展到全國20多個省市,并在越南、也門、馬來西業等國承建項目。
    海洋旅游業蓬勃興起。2001年接待游客6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2.5億元,比上年增長70.3%。距中心城區5公里的國家“AAA”級海濱旅游度假區松蘭山六個沙灘蜿蜒相連,岬角礁石峭挺拔,山川洞穴千姿百態,與石浦皇城沙灘、紅巖長廊成為寧波市新十大名景。由杭州宋城集團和象山共同投資5億元的綜合性海洋文化旅游項目——“中國漁村”,規劃用地面積2000畝,計劃于2004年完工。還有“海上仙子國”之稱的漁山列島、“中國檀香山”之美譽的檀頭山、鐘靈毓秀的靈巖山以及擁有峻峰怪石、摩天石林的花岙島等都能讓你留連忘還。
    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中心城區由丹東、丹西、爵溪三個街道組成,總面積111.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0平方公里,人口12萬。人民廣場、體育館、廣電中心、醫療中心、高教園區等一批標志性、基礎性設施相繼完成或正在緊張施工中。她正向著“創建最佳人居環境,建設現代化生態型濱海城市”的目標大踏步前進。
  【自然地理】
     三面環海 一線穿陸
    象山,位于浙江省東部沿海中段,寧波市的東南部,在象山港與三門灣之間。其地理位置北臨象山港,與鄞州區、奉化市隔港相望;東北遙對舟山市普陀區的六橫島和寧波市北侖區的梅山島;東瀕大目洋;南接貓頭洋,隔三門灣與臺州市的三門縣相峙;西連寧海縣,象山半島自寧海縣紫溪、梅林至一市東延入海。象山處于象山半島的東部,由象山半島東部本土和沿海600多個島礁組成,具有“二面環海,一線穿陸”的理特征。象山是名副其實的半島縣。
    象山縣境東西最大距離為70千米,南北最大距離為90千米。陸地總面積1175平方千米,其中半島部分為995平方千米,島礁部分為180平方千米。
    北甬南溫,融入“長三角”
    象山縣是寧波市所轄的最南的一個縣,位于寧波和溫州兩個開放城市之間,屬長三角洲經濟經濟區外沿。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沿海經濟開發區。北與寧波北侖開發區、鄞州區一衣帶水,距遠東經濟中心上海市僅300千米。21世紀,長江三角洲地區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增長極。上海國際經濟中心的建設,特別是寧波現代化國際港口和重化工業基地的建設,必將有力地帶動北部象山港和南部石浦港兩大港口的開發建設和整體經濟發展。
    寧波市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提出加快啟動建設象山港大橋的戰略部署,突顯了象山區域的區位優勢,將使象山進一步融入寧波,接軌上海,聯通臺州、溫州,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象山港大橋一旦建成,丹城到寧波只有50千米的“半小時旅程”,并且可將同三線等多條高速公路與沿海國道主干線、寧波沿海南線等多條高等級公路連接成網,進一步擴大干線公路的輻射范圍,實現寧波市“半小時交通經濟圈”的戰略目標。加上杭州灣跨海大橋的疊加效應,象山將進入上海“3小時公路交通圈” ,全面融入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從而進入一條社會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象山是天臺山余脈向海洋延伸的一部分,象山全境以丘陵為主,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
    群山疊翠
    象山位于浙東丘陵的沿海地區,山地面積為793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70%左右。縣內大多是200米以下丘陵,坡度平緩,山嶺起伏綿延。地形總體特征是丘多、山低、坡緩。
    全縣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天臺山余脈自寧海縣向東延伸至象山半島,形成了縣境西北部寧象交界處的最高部分。這些山峰,山體宏偉,峰巒迭起,主峰多在500米以上。其中東搬山由寧海縣茶山蜿蜒而來,群峰綿亙,主峰海拔810.8米,為本縣第一高峰。其東南有牛料崗,海拔756米,是本縣第二高峰。周圍有海拔300-700米的山峰20余座。
    山地一般高200—450米,分布較廣,縣內主要有爵溪山地、黃避岙山地、南鄉山地等3片。
    平疇間布
    象山的平原大多散布于沿海地區,這些平原多由海灣促淤成灘,經過人工圍涂而成,稱為海積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象山港、東部各海灣和南部三門灣。其特點是面積大、范圍廣,占象山平原的主導地位。其中南莊平原和定山平原面積最大,歷有“上八萬(畝)” “下八萬(畝)”之稱。
    此外,象山還有沖擊平原,以山前沖擊扇為主要形態。因境內山勢矮小,腹地短淺,所以面積不大,以丹城、白石、九頃、梅溪一帶比較典型。
    洪積平原以溪谷平原為主要形態,形狀多為狹長,大多地處溪谷。
    象山溪河源短流促,獨注入海。流域面積在20平方千米以上的水系有大塘港、南大河、淡港、西周港、下沈港、東塘河、樊岙港。其中大塘港水系位于定山平原,流域面積為134平方千米。干流大塘港原為三門灣內港,1975年堵口蓄淡成河,長18千米,平均寬500米。
    半邊山
    象山縣的半邊山風景點,瀕臨浩瀚東海,是個三面碧水相擁的小小半島。從石浦港起航,坐小機輪僅30分鐘水路。景點的臨海山體獨特峻俏,瀕岸礁石秀美壯觀,卵石灘色彩斑斕十分誘人。
    蒙頂山
    蒙頂山在西周鎮南面。因春夏季節常云霧蒙頂而得名。有三條路可以登山:一條由北麓沙地村上山,沿路有上馬石、縛虎山、歡喜嶺等多處勝景,路徑盤曲仄小;一條從東麓賴家村上山,羊腸小道,陡峭難攀;另一條由南面芭蕉東嶺頭上山,路寬闊平緩,今山上茶民都從此路上下。
    南韭山
    南韭山為韭山列島的本島,是浙江省中部沿海的較大島之一,位于象山縣丹城鎮東32公里的海面上,西距大陸最近點為18.61公里。據民國《象山縣志》記載:“韭山以產大韭得各”,又因島處舟山群島之南,所以寇以“南”,稱南韭山。
    檀頭山
    在象山半島東南方向的大目洋與貓頭洋之間,有一座面積為11余平方公里的海島,她叫檀頭山。
    五獅山
    五獅山又名五指山,在茅洋鄉、東陳鄉、新橋鎮交界處,海拔557米,是縣內名山之一。有詩云:“日臨翠壁千峰動,風卷青松萬壑寒。鳥道極天城郭小,花香滿地洞門閑。”遙望雄峰,峻秀挺拔,壁立難登,猶如五獅相搏,又似五指相聚,故有“五獅”、“五指”之稱。
    漁山
    象山縣海城上島礁奇多,著名的漁山列島就是其中之一。漁山列島有南漁山和北漁山之分,常說的漁山通指的是北漁山。北漁山面積0.78平方公里。宛若鎮海之柱戳立萬頃碧波之中,亦如在蔚藍色的海天相托相護下的一塊綠色翡翠。
    珠山
    珠山位于賢庠、涂茨二鎮交界處,又名珠巖山,海拔541米。宋寶慶《四明志》載,“珠山,一名珠巖山,山頂一石圓如珠,高百余丈,因名珠巖。”古有“海舶遙望,巖頂寶光射星漢”的傳說,又有“赤玉盤堆削琢峰”之贊,是縣內一大勝景。
    隔溪張水庫位于浙江省象山縣西周鎮隔溪張村上游0.5km處,系屬淡港水系的上游支流,壩址上游集雨面積10.6km2。隔溪張水庫為以供水、灌溉為主,結合防洪等綜合利用的工程,屬三等工程。
    象山地處東經121°34'-122°20',北緯28°45'-29°49',瀕臨太平洋。其地理位置決定了象山具有非常明顯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特征,即四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無霜期長(年平均約248天,生長期為345天),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為16—17℃),溫和濕潤,雨量豐沛(年平均降水量1400mm以上)。
    由于地形不同,縣內西北部與東南部沿海地區在氣溫西北部比東南部石浦地區略高,年積溫西北部超出6000℃;年降水量,即使在久旱年份,西北部山區都要超過東南部的石浦地區。
    漲落有序的潮汐
    象山三面臨海,許多島嶼都被大海包圍著,這時我們會發現海水有一個漲落的現象:它每天兩次涌上海灘,把露出水面的礁石、海灘淹沒了,海灣、海港水位增高了;到了一定時間,海水又逐步降將,礁石、海灘又露出水滿。
    人們把海水涌上來叫做漲潮,海水落下去叫做退潮。海水漲到最高峰位叫做0,退到最低點位叫做低潮。漲潮發生在白天,我們稱它為“潮”;漲潮發生在夜晚,我們稱它為“汐”;海水這種有規律的漲落,合起來叫潮汐。
    象山是個海洋大縣,沿海岸為規則半日潮區。潮汐與象山人民的生活、生產關系十分密切,掌握潮汐漲落規律對出海捕魚、曬鹽、人工養殖、安排海港和河口船只進出、防臺等都有重要意義。
    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陽的引力作用而形成的。地球對地面上海水的引力,比月亮和太陽大幾百萬倍,所以海水留在地球上,而不會被月亮和太吸走。但是,月亮和太陽都像大的磁鐵一樣吸引著海洋,它能把靠近它一面的海水吸得鼓脹起來,引起潮汐。
    太陽雖然比月亮大得多,但是由于月亮離地球比太陽離地球的距離近得多,因此,月亮對地球的引力比太陽大得多。潮汐主要是由月亮引起。當地球某地對著或背著月亮時,這個地方受月亮的作用力最大,海水就上漲形成漲潮區;其他地區的海水流向漲潮區,形成退潮區。
    地球自轉一周,某地必有一次對著月亮,一次背著月亮,故形成兩次漲潮,而兩次漲潮的間隔,就有兩次落潮。
    象山漁諺:“初三潮,十八水,初八、廿三小水低。”月亮和太陽與地球的相對位置,對海潮的影響極大。例如,當月亮和太陽與地球成一直線時,月亮和太陽對地球引力加在一起,引起不同尋常的海潮,這種海潮稱為大潮,農歷每月初三、十八各發生一次;當月亮、地球與太、地球這兩條連線成直角時,引力就弱,潮水很低,這種潮叫做小潮。象山農歷初三、十八潮位最高;初八、二十三為一月中潮位最低。
    天然氧吧
    據測定,我們生活的大氣環境中,氧氣約占20.7%,一個成年人每天新陳代謝大約需要消費500升氧氣。而人體內氧氣貯存量卻僅有1.5升左右。其余只能靠呼吸空氣中的氧氣來補充。
    象山森林覆蓋面積達58%,象山人均公綠面積11.89平方米。年平均氣溫16—17℃,根據有關專家測定,象山區域大氣的各項指標均達優質獨家去條件,特別是香山每立方厘米大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達1.47萬個,完全達到國家度假區一級標準。而當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含量達到10—100萬個地時候,空氣本身就有防治疾病的作用,而大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一般為每立方厘米400—700個。所以,象山大自然的“綠色”空氣,被譽為“天然氧吧”。
    象山陸域面積為1175平方千米,以“七山一水二分田”基本格局組成,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森林覆蓋率56%以上,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吸收與散發熱量收支平衡,是人居條件比較優越的地方;但臺風活動頻繁,常伴有-,水系源短流急,獨注入海,工程調蓄性能弱,而且河網密度低,潛伏旱澇災害隱患。全縣多年平均降雨量1463毫米,多年平均水資源徑流總量9.33億立方米,降雨徑流時空分布呈現自西北東南遞減,集中在梅雨、臺風期間,為雙峰型。年際變化極度偏離均衡,變幅最大為2.83,以及工程地質、地形、淹沒移民和經濟條件的限制,導致水資源開發利用困難。 
    象山縣海洋資源豐富,是華東地區集“漁、港、島、灘”等各種海洋資源于一體的最佳地區之一。近年來,按照“漁業產業化、產業多元化、漁港城市化”目標,實施“漁、港、景”聯動開發,努力推進全國漁業大縣向海洋經濟強縣的跨越。漁業經濟與工業經濟、旅游經濟的結合更加緊密。2003年實現水產品總產量56.4萬噸。經過多年的發展,全縣擁有250馬力以上鋼質漁輪1500余艘,外海捕撈能力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名列前茅,多次獲國家、省、市漁業生產先進縣稱號。面對海洋捕撈資源衰退、漁場縮小、生產成本提高等多種困難,積極調整捕撈作業結構,優化提升海水養殖業,深化水產品加工業,引導轉產漁民從事養殖、洋地運輸、濱海餐飲、休閑漁業等多種行業。水產養殖得到新發展,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全國領先,紫菜養殖和海水池塘養殖居全省前茅。水產品加工能力不斷提高,出現了超星等利用海洋生物技術加工水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港口開發加快推進。石浦港是全國六大中心漁港之一,是全國一級群眾漁港。以石浦漁港為中心,“一鎮兩島”(石浦鎮和南田島、高塘島)作為有機整體的漁港經濟區,正在進行統盤規劃開發。
    海洋旅游業異軍突起。海洋旅游資源豐富,植被蔥郁、空氣清新,海鮮美味,是浙江省海洋旅游業四大板塊之一,是華東地區發展海洋旅游業的最佳地區之一。1997年以來,象山旅游業從無到有,蓬勃發展。目前,全縣初步形成了“一帶、三區、十大產品”(百里黃金海岸旅游帶和松蘭山休閑度假區、石浦港漁文化旅游區、大塘港生態觀光旅游區)的大旅游發展格局,成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濱海旅游度假勝地
全國與象山縣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Copyright © 2012-2025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物流行業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阳县| 延吉市| 镇雄县| 会同县| 翁源县| 定南县| 乌拉特后旗| 元谋县| 大英县| 娄烦县| 民勤县| 昌邑市| 临猗县| 海南省| 乳源| 东阿县| 富顺县| 贺兰县| 辽源市| 诸城市| 全州县| 高雄县| 海晏县| 安国市| 宁海县| 枞阳县| 南康市| 宝山区| 鲜城| 巴林右旗| 南漳县| 金门县| 白沙| 永善县| 浦城县| 外汇| 蒙阴县| 肇东市| 营山县| 葫芦岛市| 雷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