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黃島區薛家島街道竹岔島社區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0211003 | 身份證前6位:370211 |
長途區號:0532 | 郵政編碼:266000 |
隸屬政區:薛家島街道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號碼:魯B | |
竹岔島社區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竹岔島
竹岔島又名雞鳴島,稽查島。位于薛家島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南8.5公里的黃海中,北距陸地最近處張砣2.9公里。該村由竹岔島、砣島、大石島、小石島四島組成。四島距離相近,遠眺渾然一體。歷來竹岔島上有村民居住,砣島、大、小石島從無居民,總面積0.38平方公里。2004年有189戶,560人,是一個歷史300余年依存-的典型漁村,主產海參、鮑魚和石花菜等海珍品。二十世紀80年代是青島市的海珍品基地、國際比賽釣魚基地。曾多次榮獲山東省委、省政府漁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國際比賽釣魚基地
古時,島上野竹成林,且與砣島、大石島、小石島連片,將海水分成幾個海岔,故名竹岔島。又竹岔島海域古為漁場,二十世紀30年代國民青島當局在島上駐警稽查,以防海盜搶劫漁船,曾稱“稽查島”。解放后,此名逐漸銷聲匿跡。雞鳴島的由來是,古時一漁船在海霧彌漫中,在海上遇險,危急中,聽到島上雞鳴聲,循聲得救而得名。清康熙初年,孟、項兩姓先民來島居住,后兩家不和睦,于康熙九年將此島以360兩銀子賣掉離去,同年,有楊姓從膠南市楊家山里,王姓從嶗山王弋莊,薛姓從薛家島先后遷來定居,繁衍成村,由來至今。
竹岔島風光優美,似海上仙山,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是薛家島旅游度假區海上的一個風景點,薛家島古八景之一“鳳凰吸珠”源于此。島上有眾多的風景名勝,有青島地區罕見,保護完好的火山口地貌溶巖流,有大自然形成的許許多多的釣魚平臺,還有神龜孵卵、二郎擔山、鴛鴦洞等,是旅游觀光度假的好去處。
竹岔島秀美如畫、世外桃園般寧靜,吸引了眾多的文人墨客。二十世紀70年代原中國作家理事、山東省文聯前主度《鐵道游擊隊》作者劉知俠與其妻劉其驊曾來島上居住創作《沂蒙飛虎》等,歷時五年。先后有曾任中央文化部長賀敬之及著名詩人柯巖、著名詩人張光年夫婦、劇作家薛壽山夫婦、作家馮德英等曾來過竹岔島。劉知俠陪同賀敬之再次來到竹岔島時,滿懷熱情的賦詩一首:“漫說荒島神雞聲,幾見當年紅嫂情。曾護知俠抗劫難,我來倍感航明燈。”如今島上當年劉知俠的書房依然存在,為竹岔島憑添了一道風采。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竹岔島村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全面發展經濟,競爭搞活,在穩定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依據本村的自然優勢,大力發展海洋捕撈、海水養殖業、旅游業,走出島外務工經商辦廠。現今竹岔島村有海珍品養殖專業戶16家,有大小40只機動漁船從事海洋捕撈和海水養殖作業,16組潛水船在各地潛水工程作業,在村開飯店和在島外的工商業戶10家。2004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106萬元,人均純收入5936元。
竹岔島碼頭
隨著經濟的發展,竹岔島的建設日新月異。1979年竹岔島村投資31.5萬元,開始進行舊村改造,經過4年的時間,將古老的舊草房全部拆除,全部建成了標準、寬敞明亮的新瓦房。對所有的街道進行了硬化、美化,建成了具有紅瓦綠樹、碧海藍天之特色,聞名青島乃至山東的海島新漁村。1981年在當地政府和青島北海艦隊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投資70余萬元,薛家島至竹岔島的海底電纜敷設成功,1988年2月正式通電,徹底解決了竹岔島的用電問題。為確保該島的水源充足,2000年投資99萬元擴建了5000立方的大口井,村民吃上了自來水。1996年投資70萬元,在島上安裝了數字微波通訊設施,數字電話普及到家家戶戶。1978年前村里用一只馬力的木殼機動船只與薛家島碼頭通航,1985年在村西海岸修建一長50米漁港碼頭,停泊100噸級漁輪。2001年開發區管委(區政府)、薛家島街道辦事處、竹岔島村共同投資,由青島海洋大學鐵殼船只一艘運送游客。2002年在海岸原碼頭的基礎上,擴建了一座300噸級的旅游交通碼頭,2004年青島輪渡公司旅游快艇由薛家島安子碼頭到竹岔島日日通航。如今竹岔島水、電、交通、通訊完善,餐飲、度假旅游服務等配套,游客日日巨增,竹岔島村民均辦理社會養老保險和農村合作醫療,社會各項事業上蒸蒸日上。
聯系電話:86-0532-86878961
郵政編碼:266555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