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黃島區薛家島街道董家河社區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0211003 | 身份證前6位:370211 |
長途區號:0532 | 郵政編碼:266000 |
隸屬政區:薛家島街道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號碼:魯B | |
董家河社區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董家河村
董家河村位于薛家島街道辦事處南6公里處,唐島灣南岸,月牙灣北岸,南依溫山,南北兩面是海,素有“南依溫山北為唐(唐島灣),左右兩山為屏障,冬無嚴寒夏無暑,片片漁州涉重洋”的優美環境。
社區風貌
明朝嘉靖年間,一董姓人家從云南省遷來這里定居立村,家業逐漸興盛,擁有財產萬貫,人稱“董世萬”。當時村南有一河,經常泛濫成災。董家出資開挖河道,拓寬了河床,改道河水繞村流入唐島灣,避免了水患,故村名為董家河村。后來海寇入侵,董姓全部逃離他鄉,從此這里再無董姓了。
清朝康熙年間,薛姓四甲人兄弟三人由施溝村遷來這里居住重新立村,村名仍稱董家河村,由來迄今330余年的歷史。全村現有耕地789畝,山林510畝,共有258戶,804人。薛姓占80%以上,世代半耕半漁,二十年來主要從事海上捕撈和飼養水貂,經濟收入相對比較穩定。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董家河村打破過去單一的生產、生活模式,大力發展經濟、競爭搞活,海水捕撈養殖和水貂飼養業,集體個體全面發展。1991年以來,水產養殖業發展較快,在唐島灣灘涂養殖對蝦、棱蟹,體肥味美,聞名島城,養蛤蜊,年產貝類30余萬斤,年產值達70余萬元,是當地蛤蜊的主產區。在連三島海域大面積養殖海參、鮑魚、扇貝等海珍品,年產值1000余萬元,成為主要致富門路。近海捕撈、垂釣是傳統的優勢產業,盛產各種魚蝦,大都供應開發區市場。2004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690萬元,人均純收入5860元,逐步邁入小康水平。
社區全貌
在經濟建設的同時,注重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上世紀90年代中期使村民吃上自來水,看上了有線電視,直撥電話普及到家家戶戶。先后建起了村委辦公室、文化大院、文體場。90年代末投資修建了由村至唐島灣的道路,并進行了硬化,優化了環境。全村都辦理了養老保險和農村合作醫療。董家河村有著多姿多彩的傳統娛樂,一年一度投資扎制彩車,舉辦地方特色“高蹺大秧歌”,在開發區街道表演中最為引人注目。
隨著大開發、大旅游的發展,董家河村將會更富庶、更美好。
聯系電話:86-0532-86879601
郵政編碼:266555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