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南門以在縣城南門而得名,今屬縣城建成區南隅。北鄰綏南社區,東鄰綏東社區,西隔鹿溪橋閘與京里村為鄰,南隔鹿溪與溪南村想望。
1986年,縣政府撥專款12萬元,在西湖洋開一條寬9米、深2米、長933米、流量每秒4立方米的引水渠,上接梧桐陂,下接南門溪,對南門橋以上河道清污排障、對雙溪口至城東溪(東門溪)380米土渠改石渠。經治理,南門溪又有源頭活水,南門居住環境得工程改善。隨著西湖公園小區建設,南門溪再一次成為“龍須溝”,今城建主管部門和綏安鎮政府,南門社區共商根治改造南門溪的方案,近期有望實施。
全社區有耕地水田面積196畝。有林地250畝,果園地300畝,荒山地150畝。有502戶,2024人,60歲以上257人,90歲以上占5人,100歲以上1人。
【政區沿革】
南門自古有“金南水鎮”之稱,民國29年為綏安鎮的金南保,民國33年與榕樹保(南樹埔、京)合并為金榕保。新中國初期為第一區(城關區)金榕鄉,1987年劃屬城關區的城關鎮轄,1958年9月為城關公社南門大隊,1980年9月從城關公社分出綏東、綏西、綏南、綏北、南門5個大隊設立城關鎮,1982年并入綏安鎮,1984年9月大隊改為行政村,成為綏安鎮南門村,轄王頂、溝仔尾、田仔乾、港仔口、土橋新村5個自然村,分設7個杜村民小組。
【姓氏源流】
王頂社:134戶、691人。
蔡姓43戶、240人,祖源大南坂下樓村;
郭姓18戶、120人,祖源漳州薌城區蓮池尾;
程姓2戶、10人,祖源轅門村;
李姓8戶、48人,祖源黃侖村;
張姓6戶、22人,祖源深土埭頭村;
涂姓2戶、11人,祖源盤陀圩;
王姓1戶、5人,祖源綏南村;
胡姓2戶、11人,祖源鹿溪村;
陳姓7戶、40人,祖源縣城北街;
謝姓6戶、21人,祖源赤湖南峰村;
林姓6戶、18人,祖源六鰲林美村;
黃姓3戶、12人,祖源杜潯徐坎村;
魏姓4戶、20人,祖源縣城北街;
莊姓3戶、10人,祖源港仔口;
柯姓6戶、24人,祖源溪南村;
馬姓4戶、18人,祖源廣東潮安;
薛姓1戶、4人,祖源石榴鎮東山村;
劉姓3戶、15人,祖源霞美鎮劉坂村;
方姓6戶、20人,祖源云霄縣;
吳姓3戶、11人,祖源京里村。
溝仔尾:128戶、544人。
蔡姓6戶、33人,祖源大南坂下樓村;
郭姓1戶、3人,祖源本村王頂;
張姓10戶、32人,祖源溪南村中營社;
王姓3戶、12人,祖源綏南村;
胡姓3戶、9人,祖源鹿溪村;
謝姓47戶、185人,祖源赤湖鎮南峰村;
黃姓55戶、258人,祖源來自杜潯鎮徐坎村;
莊姓1戶、3人,祖源本村港仔口;
柯姓2戶、5人,祖源溪南村;
劉姓2戶、10人,祖源霞美鎮劉坂村;
洪姓1戶、6人,祖源廣東潮州;
楊姓2戶、10人,祖源后港……
田仔乾:134戶、550人。
蔡姓4戶、23人,祖源大南坂下樓村;
范姓1戶、6人,祖源盤陀鎮埔野村赤檜過社;
李姓3戶、13人,祖源黃倉村;
張姓12戶、52人,祖源深土鎮埭頭村;
陳姓26戶、119人,祖源縣城北街;
謝姓56戶、218人,祖源石榴梅林雙溪口;
林姓5戶、21人,祖源六鰲龍美;
黃姓23戶、82人,祖源杜潯鎮徐坎村;
魏姓3戶、13人,祖源縣城北街;
柯姓1戶、6人,祖源溪南村;
鄒姓1戶、2人,祖源華安縣;
劉姓3戶、10人,祖源霞美劉坂村。
港仔口92戶、357人。
蔡姓13戶、45人,祖源大南坂下樓村;
陳姓26戶、109人,祖源縣城北街;
徐姓2戶、10人,祖源六鰲鎮;
林姓3戶、14人,祖源六鰲鎮林美村;
莊姓36戶、143人,祖源本村港仔口社;
柯姓4戶、20人,祖源溪南村;
吳姓2戶、12人,祖源京里村;
楊姓5戶、34人,祖源縣城北街。
土橋新村:10戶、44人。
蔡姓2戶、11人,祖源大南坂下樓村;
張姓1戶、4人,祖源溪南村中營社;
謝姓4戶、19人,祖源赤湖鎮南峰村;
黃姓3戶、15人,祖源杜潯鎮徐坎村。
【經濟狀況】
地處縣城的南偶,隨著縣城區的拆遷改造,南門社區工、商行業發展迅速,農產品方面只占少量。
現有養豬戶14戶,牧牛2戶,養雞鴨5戶,淡水養魚2戶,面積30畝,育魚苗100畝,年可收7000萬元。
從事建筑土建35組130人;從事室內裝璜20組100人;從事釘模板4組25人;電焊工20人,捆鋼筋2組8人。合計200多人從事建筑業。
有農用車23部,手扶拖拉機6部,鏟車10部,小車30輛,有民營服裝加工廠6家,經商開店22家,出外縣務工40人,在本縣內務工360人,年可收勞務費500萬元。
2012年糧食產量160噸,蔬菜產量50噸,水果產量160噸,生豬出欄500頭,肉牛出欄20頭,雞鴨出欄3490只,水產品產量27噸,育魚苗產值7000萬元。年人均純收入8460元。
【基礎設施】
村部:2011年建南門社區辦公樓一座,在南門社內,占地面積3300平方米,建筑面積6300平方米。
學校:南門社區原有南門小學,現合并于綏南小學(縣第二實驗小學)。
衛生室:經縣衛生主管部門批準,于1973年設立衛生所1間,衛技人員2人。
老人活動場所:1993年成立村老年人協會,址在南門天后宮,入會人數265人,社區于2007年投入60萬元,投入建一座老年人活動中心,址在社區內。
自2006年參加“農合”以來,現參合率已達100%。
供電:1965年開通住戶100%用電全村擁有電冰箱610臺,洗衣機580臺,空調480臺,其他家用電器基本普遍,廚房用的燃料以液化氣和電為主,用柴禾作燃料占少數。
生活飲用水:1997年建一條南門街長1公里,硬化400米。世紀之交縣興建40米寬龍湖路通王頂社,村中新建水泥路400米,直通土橋頭新村。
【廟宇】
南門媽祖廟:位于南門社區南門溪邊橋頭,廟門北向,始建于明代中期,清乾隆重修,1993年再修,廟占地面積140平方米,廟左側加廂房,右側為南門溪,廟設門廳,天井廡廊,正殿,大門前有青石雕刻石獅一對,兩側座門墩。其中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柱,七抬梁減中柱,木架大通座瓜斗,其中明間深為4米,梁架為穿半抬梁混合式木結構,方形石柱,雙層石柱礎。廟為兩進燕尾脊,懸山頂式建筑,廟主祀媽祖、玄天上帝,并配祀元帥公、水仙大帝。廟內的“水鎮金城”匾,系文華殿大學士蔡新題“海不揚波”匾。據傳說是乾隆皇帝御筆。
綜117號公布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古跡】
乾橋:位于南門街西南的沼澤地帶,俗稱溝仔尾橋。明萬歷3年(公元1577年)僧宗源籌建,跨于縣城西南門溪水面上,東西走向,三十四個跨度,船形橋墩,三至四條石梁并列,石梁長3.7米、寬0.4-0.6米、橋面寬1.10-1.60米,其中二條橋板石保存有陰刻回紋圖案。橋分為二段,東段為二十七孔,長93.5米,中間隔52.5米的地面,西六墩七孔,長27.5米。全長173.5米,現橋板距水面約0.50米,橋梁大部份保存完整。
2000年8月(浦政(2000)綜117號)公布為第七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橋東、西、南、北各50米內,包括水面。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門寬未碑:位于南門外乾橋東側,碑為花崗石質,高0.7米,寬0.35米,厚0.15米,為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知縣徐尚忠處理當地農田糾紛所立。
塗橋(原叫“得仙橋”)現改為“鹿溪橋閘”,位于南門社區土橋新村西側,始建于明代,橋長130米,橋面闊12米,橋基墩24墩,1976年重建,正式改為“鹿溪橋閘”,橋北頭有“橋碑出土石碑三通立于橋北頭,分別為“得仙橋碑”,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縣令黃莊舉立碑高240厘米,寬125厘米,中刻“得仙橋”三大字。“邑侯陳公修建造得仙橋惠政碑”、明崇禎元年(1628年)為知縣陳元欽修橋所立。正文900字。“邑侯長公重建得仙橋碑”、清乾隆五年(1740年)邑人,翰林院檢討李實賁撰,為漳浦知縣長庚(滿族正紅旗人)重建“得仙橋”立,碑高265厘米,寬100厘米,正文614字。現涂橋,1975年重建,全長156.5米,26墩孔,凈寬7.5米。
【古代人物】
王春澤:王頂社人,明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山東參政。
袁有鳳:藍侖下灣(下袁,今無社)人,明萬歷五年進士,官刑部員外郎。
江 觀:溝仔尾人,清乾隆十九年進士。
【民國時期人物】
郭嵩:(即郭祖柴)民國政府糧食部督糧專員。
【民營企業】
張景耀:漳浦縣景耀石料板材廠廠長
【百歲老人】
陳滿:女,1911年2月14日,王頂社人。
【勞模人物】
1986年,謝淑女,女,榮獲全國優秀班主任教師
【新中國人物】
謝清星:漳浦縣文化體育局副局長
陳鎮南:漳浦縣民政局副局長
陳世輝:漳浦縣六鰲鎮黨委副書記
陳衍坤:漳浦縣農業局副局長,縣組織部副部長
蔡德生:漳州市-副科級
蔡中南:漳州師范化學系副教授
莊國太:三明市教育局局長
莊國元:漳浦一中總務處主任
柯云東:漳浦縣老齡委主任
柯云翰:南靖縣委常委之副部長,漳州市文聯主任,福建省書法家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蔡森林:廈門市建設局監督站總工程師
林武存: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師級干部
蔡廣明:湖南株州二O三廠電器廠總工程師
謝永標:漳浦縣公路局離休干部(東山戰斗一等功臣)
郭亞昌:(王頂)四川軍區某兵工廠廠長(解放初期為師級干部)
黃寅:漳浦縣人民法院民事二庭庭長,副科
楊仲義:漳浦職業中專學校,中學高級教師
南門社區:
中學高級教師:
中學一級教師:
陳永瑜、郭小玨、謝清泉、-國、黃貴發、郭立岷、蔡瓊寶、鄭丹萍、謝俊裕、林藝陽、陳春紅、張碧輝、蔡友生
小學高級教師:
黃芳珍、盧建忠、魏建玲、郭來慎
幼教高級:
張金裕、林虹
主管護師:陳秀蕓
全國與南門社區同名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