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福清市東閣華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181401 | 身份證前6位:350181 |
長途區(qū)號:0591 | 郵政編碼:350000 |
隸屬政區(qū):福清市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號碼:閩A | |
人口數量:約1200人 | |
東閣華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qū)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qū)的人口數量、區(qū)域面積、郵編區(qū)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qū)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lián)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qū)信息。
位于福清灣西岸,縣城東南12公里處,東西寬近3公里,南北長約5公里,地勢平坦。臨海與海口碼頭相望。場內有可停泊百噸貨船的碼頭,陸路福平線貫穿全場,海陸交通方便。
1958年由省輕工業(yè)廳投資建鹽場,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共建成一條5公里長的海堤,一個蓄水量100萬立方米的地面水庫和兩個4孔、一個5孔的排洪閘,一個單孔納潮閘以及大小涵洞45個。并基本完成灘內鹽田配套建設。鹽場面積1652畝,當年生產原鹽2340噸。1963年,由省農墾廳接辦,改建為地方國營農場。1964年,經省委批準,由國家僑務辦公室接辦,改為國營華僑農場。農場土地面積原為12180畝。1975年鹽場劃歸地方國營后,農場實際面積為10272畝,其中耕地面積6020畝、水面積2000畝、園林面積600畝。
建場初期,全場總人口1193人,其中職工535人。1964年,首批安置印尼歸國華僑179戶,920人。1965年又安置新加坡、泰國和印尼部分歸國華僑。1978~1979年,先后又接待安置印度支那難僑三批340戶,1622人。至1988年底,全場共有943戶,3406人,其中職工1650人。1988年,全場糧食總產2786.8噸,超額完成糧食定購500噸的合同;糖蔗總產8095噸;生豬飼養(yǎng)數8086頭;水產養(yǎng)殖23.1噸。總產值達1667.06萬元,盈利91.05萬元。文教衛(wèi)生事業(yè)日益發(fā)展。1988年全場有中小學校各1所、幼兒園5所、托兒所6所、職工業(yè)余學校3個班級。在職教師34人,中小學生793人,托幼兒童337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9%。職工醫(yī)院設備較先進,還有電影院、娛樂室、閱覽室等文化設施。
從建場至1988年,國家累計投資總金額1400.67萬元,累計回收稅利總額1278.14萬元;全場除生產自給外,還向國家提供商品糧23923噸、米粉717噸、生豬1131噸、雞鴨14.09萬只、蛋品142噸、鮮魚214噸、各種酒,1315噸、塑料拖涼鞋749萬雙、出口塑料制品和瘦肉型生豬達1648萬元。同時還興建一座年飼養(yǎng)能力為1萬頭的機械化養(yǎng)豬場。全場有汽車11輛、大小拖拉機25臺、聯(lián)合收割機6臺、插秧機7臺、抽水機41臺、揚谷機37臺、機床8臺以及其他農機具,各種機械總馬力4277匹。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qū)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qū)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qū)的省份、城市、鄉(xiāng)鎮(zhèn)、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lián)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東閣華僑區(qū)劃
350181401501 123 第一管理區(qū)村
350181401502 220 第二管理區(qū)村
350181401503 220 第三管理區(qū)村
350181401504 220 第四管理區(qū)村
350181401505 220 第五管理區(qū)村
350181401506 220 第六管理區(qū)村
350181401507 220 第七管理區(qū)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