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福清市江鏡華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181400 | 身份證前6位:350181 |
長途區號:0591 | 郵政編碼:350000 |
隸屬政區:福清市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號碼:閩A | |
江鏡華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位于縣城東南部,場部距縣城26公里,全場方圓28.15平方公里,土地總面積32781畝。其前身是國營江鏡機耕農場,建于1956年1月。建場初期,向附近各村招收職工122人,建立5個生產隊,開荒1461畝,種植水稻416畝、甘薯659畝,當年農業總產值為1.06萬元。
1956年12月,由省農墾廳投資動工圍墾外圍海灘地,到1957年10月建成一條東起港頭鄉占陽村,西至江鏡鄉前華村的海堤,全長10.35公里,圍墾面積達25665畝。1957年,全場職工146人,播種稻谷2824畝,單產54.5公斤,總產154.85噸,全年飼養生豬983頭,產魚9.5噸,總產值6.99萬元。1958年,場屬的鹽場建成投產,當年產鹽11.5噸。
自1962年始,進行水利配套工程建設,至1965年2月,全場共完成引渠工程9145米。建成東華地面水庫,占地面積50畝,庫容量33萬立方米。完成灌溉渠道120條,長83公里;挖排水溝838條,長205.5公里。1965年,全場總人口1188人,其中職工為878人。播種稻谷5793畝,畝產162.5公斤,總產941噸;飼養生豬1383頭;產原鹽88.15噸;魚9.6噸?偖a值為37.68萬元。1966~1976年,農場工農業生產和各項經濟建設處于停滯、徘徊時期。工農業總產值從1966年的45.2萬元至1976年為52.9萬元,10年僅增長7.7萬元。
1978年,省僑辦接管農場,更名為國營福建省福清江鏡華僑農場。從1978年至1984年7月,共安置越南難僑2451人。1978年全場人口3264人,其中職工為1465人。播種稻谷11529畝,單產227斤,總產2619.3噸;全年飼養生豬1695頭;產原鹽310.3噸;產魚16噸?偖a值為116.53萬元。1982年10月,由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援助,在原墾區外圍,又新圍灘地7220畝,該工程于1984年10月竣工,堤長6700米。新圍墾的灘地已逐步發展為魚、蝦、蟶、蠣、蜆、毛蚶等水產養殖基地。1983年工農業總產值達319.46萬元,第一次實現盈利0.8萬元,結束辦場20多年來年年虧損的局面。
1984~1985年,進一步健全完善各種生產責任制,變行政實體為經濟實體,成立建筑、貿易、工交公司和一個水產養殖場。1985年,全場1049戶、5146人,其中職工2138人。播種稻谷10664畝,總產2889.2噸,飼養生豬590頭,產原鹽288.6噸、魚525.6噸,總產值418.99萬元,盈利3.3萬元。1988年,全場1202戶、4866人,其中職工2161人。水稻面積15114畝,總產4754.1噸。飼養生豬1551頭。工農業總產值1296.42萬元,盈利9.59萬元。
隨著生產的發展,農場建起一座1200個座位的職工俱樂部。1988年,已發展成為由幼兒園、小學、初級中學組成的規模較大的初等教育體系。在校學生總數達1500人,全場共有幼兒園13個,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鞏固率達97.5%。還建一座820平方米的衛生所,擁有較齊全的醫療設備。此外,管區下面還分設兩個醫療室。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江鏡華僑區劃
350181400501 123 東風村
350181400502 220 蘆華村
350181400503 220 新華村
350181400504 220 豐華村
350181400505 220 先鋒村
350181400506 220 機河村
350181400507 220 場村
350181400508 220 場場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