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漳浦縣沙西鎮白衣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623114 | 身份證前6位:350623 |
長途區號:0596 | 郵政編碼:363000 |
隸屬政區:沙西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E | |
白衣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白衣村位于沙西鎮西南部,北依梁山打鐵尖(海拔772米),西鄰北旗村,東鄰庵兜、下寨二村,南臨漳江入海口,隔江與云霄縣東廈鎮東崎村相望。沿江突出部石蛇尾是與對岸湖坵對渡的古渡口,下寨碼頭建在這里,與清代石礬塔相映成趣。省道漳東線公路及漳詔高速公路從村北通過。
政區沿革
清代為白衣保。民國29年屬涂樓鄉(民國33年合并于嶼頭鄉)的白衣保。新中國初期屬十二區下埔鄉所轄,1955年9月十二區合并于杜潯區,1958年9月屬杜潯公社的白衣大隊,1961年改屬沙西公社,今為沙西鎮的白衣村。村轄白衣、下埔二社(自然村),全村共878戶3202人。
各社人口及姓氏
白衣,535戶,2080人,主要姓氏陳,有祖祠“繼繩堂”。為“開漳圣王派”(祖源可參考自本鎮蓬山村)。
下埔,343戶,1122人,主要姓氏林,有祖祠“追遠堂”,祖源云霄縣后林。
經濟狀況及基本設施
白衣村人多地少,經濟來源主要靠灘涂養殖和近海捕撈漁業及海產品加工。有186艘小漁船及幾條機帆船從事捕魚及養殖作業。有258畝蝦池,已改為蟹池。這一帶水域為漳江出海口咸淡水交匯處,適宜青蟹苗種的繁殖生長,海捕的青蟹苗經過蟹池放養,成紅膏蟹出售,價值甚高。大部份灘涂種殖海瓜子,收獲后加工成海瓜子肉干品,遠銷省內外。耕地649畝,其中水田539畝,農地110畝,種稻和果樹。打鐵尖山有石牌水庫(小二型),建成于1964年12月,庫容44萬立方米,可供灌溉。山地甚廣,大都造林,平坡處已開發種植荔枝樹約2.5萬株,另包含有部分龍眼樹在內。村民收入比較穩定,也比較平衡,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電話機、電視機基本普及,摩托車、手機逐年增加,小部分農戶使用液化氣,大部分農戶使用電力。村容村貌衛生清潔。村自辦自來水設備。社會穩定,屢次被上級公安機關授予“治安模范村”稱號。
兩個自然村各有一所小學。白衣小學,設6個班級,學生160人,教師13人。
新中國人物
陳進川,沙西公社黨委副書記。
陳招港,漳浦縣檢察院副檢察長。
林云山,泉州消防支隊教導大隊大隊長。
陳鳳山,中學高級教師。
陳福長,漳浦縣檢察院監督科正主任。
陳勝湖,南平武警一大隊大隊長。
陳友文,武夷山警察4大隊大隊長。
陳志國,福建電視廣播影視集團處級干部。
陳順慶,漳浦縣赤土鄉副鄉長。
林清祁,薌城中學副校長。
林福江,新加坡博士。
陳保順,南平警察部隊中隊長,榮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
林深溪,常山農場常委。
全國與白衣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