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東南州錦屏縣銅鼓鎮銅坡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22628105 | 身份證前6位:522628 |
長途區號:0855 | 郵政編碼:556700 |
隸屬政區:銅鼓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貴H | |
銅坡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銅坡,侗名“懈博”,苗名“楊凸”,民國前稱“桐村”,民國初改為“銅坡”。位于錦屏縣東南部、銅鼓鎮西南面,東鄰江口,南連敦寨鎮的賴寨、筍屯,西接火沖,北靠高柳,轄銅坡大寨、小邊寨、下朵沖、果舊榜、良柳沖、寨王、地坪、旋水灣、盤長溪口、良柳溪口,共13個自然寨,總面積約1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67畝。距縣城35公里、銅鼓鎮政府所在地8公里。海拔385米。2005年有8個村民小組,224戶、1129人,外出打工400余人。村民以農、林及勞務輸出為主要經濟來源。
銅坡,地處壩溪,一條蜿蜒溪流和寬闊壩田由西向東延伸至江0匯;北為群山環抱,南對一道山巒疊翠的天然屏障。據老人說,銅坡原始森林稠密,古樹參天,桐油樹滿山遍嶺,因而素稱“桐村”、“桐坡”。后來,隨著至此開辟定居的人們開山取石、建造房屋、修橋補路,發現其青石含有金屬——銅,故更名為銅坡。
村民大多依山而建,環壩而居。全村聚居著侗、苗兩種民族,有楊、吳、向、張、龍、潘、李、彭、舒9姓,其中楊姓最多,遷入較早,由地茶徙入,至今已400余年。
銅坡,解放后至1992年1月,曾是鄉政府、人民公社、管理區、鄉人民政府的建置駐地,轄銅坡、高柳、火沖、江口4個村民。鄉(社)治及衛生院原建在銅坡大寨前(今衛生院處),1971年被火災后遷至銅坡鎖口回龍庵處。1988年衛生院遷回寨前原地建為磚木結構。1989年政府辦公樓改建為磚混結構,現保存完好。民國前,銅坡隸屬湖爾正長官司、銅鼓衛、黎平府。民國31年(1942年)至1953年3月,銅坡大寨、小邊寨、下朵沖、果舊榜隸屬大同鄉第三保;良柳沖隸屬鐘靈鄉第五保;寨王、地坪隸屬敦寨鄉第八保。1953年4月至1958年12月建銅坡鄉政府,銅坡屬銅坡鄉管轄。1958年12月至1967年1月屬銅坡公社。1968年11月至1970年3月隨銅坡公社并入銅鼓隸屬銅鼓公社。1970年4月銅坡公社由銅鼓析出,恢復銅坡鄉人民公社,銅坡隨之隸屬銅坡鄉人民公社。1984年2月恢復銅坡鄉人民政府至1992年1月,銅坡屬銅坡鄉人民政府管轄。1992年2月撤區并鄉隸屬銅鼓鎮至今。三月三、端午節、嘗新節、中秋節、重陽節是村民過的主要民族節日,其中最為隆重的是六月頭卯嘗新節,次之是端午、中秋兩節。
銅坡,因是鄉治,所以村民對教育事業、人才培養較為重視。道光16年(1836年)建有“文昌書館”在銅坡寨前石街左側,光緒12年(1886年)重修建,均有碑文記載且至今完好。民國21年(1932年)、34年(1945年)、36年(1947年)分別開辦“私塾”、“洋學”、“國民保校”。民國15年(1926年)果舊榜開辦“學堂”。銅坡1952年至今開辦公辦小學,其間,1952年至1971年5月為木質學校,建于今村衛生院住地,1971年5月21日被大火燒毀,1972年在原地恢復木質學校,197年至198年開辦附中,1988年月校園遷址于銅坡鎖口楓樹砂坪,新建磚混結構的教學樓、教師宿舍、學生食堂、廁所、水泥球場、圍墻,成為辦學條件基本達到配套的片級中心完小。咸豐8年11月6日和11年7月5日果舊榜楊芳遠因助廷府剿苗匪-打仗有功,分別獲黎平府頒發“八品軍功”、“六品軍功”熱照各1張,晚年在印度去逝。1957年7月楊再銓到貴州省參加第六次民政先進工作者表彰會。解放前楊再泗到國立榕江師范就讀。1951年至1976年期間有大學生龍立厚、中師年彭仁朱。1977年冬恢復招考制度至2005年,全村有大中專生36人,其中本科8人(女1人)、大專3人、中專中師25人(具體見“大中專人才表”),2005年有在職干部(含中專以下文化程度的)23人,有退休干部6人。
歷經幾百年滄桑的銅坡,道光27年(1847年,丁未)遭特大水災,鎖口引龍橋、庵壩、庵子被洪水沖走,光緒4年(1878年),銅坡地區以生特大暴雨,歷時3個小時,溪壩一片汪洋,水位到寨前石街的第9級臺階,莊稼被洗劫一空,給人民生活帶來特大困難,次年,米貴餓死很多人。1996年6月初遇百年罕見之洪災,水位到現在學校一樓1.5米之高處,溪壩汪洋一片,水泥電桿、學校圍墻被沖倒。民國初年,下寨王發生麻腳瘟急性病,全寨72戶,死亡或逃離他鄉69戶,只剩3戶,急病奇特,一染上少為幾小時多則24小時之內便死,最后死的人無人埋葬。1957年1月果舊榜被火災全被燒毀,1990年11月19日果舊榜失火被燒毀2戶,受災8戶。1971年閏5月21日銅坡大寨發生特大火災,除張家被救脫外,其余的52戶全化為灰燼。1998年8月14日銅坡“榜鵝”發生火災,燒毀7戶。
銅坡村民熱心地方公益事業的建設,積極籌資捐款建橋修路,為民造福。光緒34年于鎖口建有“回龍庵”(“0”被毀),19年改溪造田,將銅坡大寨前頭流經“旋水灣”約300米長的一節彎曲小溪改為良田,新改的溪水有150米徑直流向鎖口引龍水泥拱橋。1985年修建江口至銅坡公路。1987年9月建成銅坡鎖口引龍水泥拱橋。1989年10月建成果舊榜回龍水泥拱橋。19年月建成寨王便民橋。1994年基本解決照明加工用電。2001年第一批農網改造。2002年接通程控電話。2005年在原銅坡鄉政府辦公大樓安置程控電話機房。
銅坡境內,主產農作物有水稻、油菜,是銅鼓鎮主要產糧區之一;盛產杉、松、桐等林木,有“天保工程森林”16612畝;有銅、鐵、金礦產資源,199年至199年有農民自發在寨王的“崽白”金礦開采金子;有正在興建的“三蹬坎電站”。
銅坡,古木參天,森林茂密,山青水秀,風光迷人:春天,太子參開花,香氣撲鼻;夏季,林陰溪清,最適蔽暑;秋臨,漫山遍野,果實滿枝;冬日,冰雪甚少,溫暖宜人。
銅坡,是人們休閑的好山村。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