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彭橋村位于橫河鎮東端,東上河之濱,離鎮政府駐地4公里。東鄰匡堰鎮,東南依九龍山,南與彭南村相連,西至埋馬村,北靠滸山街道與后宅村、宏建村交界。村委會駐地:棲鳳新村。由16個自然村組成,分別是胡洋畈、朝士地、河角、河南新村、棲鳳新村、東頭、黃墻弄、后直江、周家、大墻門頭、牌軒頭、廟跟、橋上、小彭橋、張岙、顏家。境內地勢平坦,絕大部分屬平原,南部有部分丘陵山地,其山名是馬家山、九龍山、蠶山、彭山、小山、陳崗山、莊山、西山、黃山、老虎坑、烏龜山、長灣山等。白彭公路和橫彭公路分別以南北、東西方向穿行其中,成為主要交通要道。彭橋是個古老的集鎮,元代“小江布”暢銷全國。明代以來,每年農歷十一月初五,前后共5天的彭橋廟會(蘭街)聞名于寧、紹地區。平時,每逢農歷二、五、七、十日是集市,街面有河后、河南、直江、柴弄,設店鋪109家。另有布行、糧行、糠行、樹行、柴行、棉花行、水產行、土特產行、蔬菜行等26家。有占地面積十余畝、房屋100余間的吉泰當典一爿,中藥輔四家,個人行醫診所一家。民國時期,鳳棲庵曾是余姚縣第七區區治駐地。1934年至1992年5月,彭橋曾經是彭涇鄉、彭西鄉、彭橋管理區、彭橋公社、彭橋鄉歷屆鄉(公社)政府所在地。在這期間,彭橋設立過郵電所、衛生院、鄉中心小學、初級中學、信用社、糧站、棉站、供銷社、文化站、廣播站、電影隊、影劇院、圖書室等機構。彭橋村南部沿山一帶曾出土大量漢、宋時期的墓葬。1979年填叉叉江時,于西蓮庵山坡、高地上取土時發現大量漢墓,并出土了壇、罐等不少隨葬品。2004年掘窯泥時,在張岙自然村東南的稻田中,表土以下0.8~1.8米處,分別出土青銅矛、石鐮刀、黑陶各1件。相傳村內原有葉、陸、彭3個主要姓氏。北宋元豐元年(1078),黃氏始祖在此落戶,人丁興旺,人才輩出,宋代知名人士黃巨川、黃巨澄,明代尚書黃繤,民國空軍中將黃鈞,均出生并世居于此。今彭橋居住的黃姓占80%,余有潘、周、胡、顏等姓?谷諔馉幒徒夥艖馉帟r期彭橋是浙東游擊縱隊的革命游擊地區。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