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漳浦縣官潯鎮下爐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623106 | 身份證前6位:350623 |
長途區號:0596 | 郵政編碼:363000 |
隸屬政區:官潯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E | |
下爐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下爐村以曾有煉鐵爐得名,位于官潯鎮北部,西南鄰錦江村,南鄰洪霞村,西北隔南溪與龍海市東泗鄉下浦村相望,北隔炮臺山(海拔160米)與龍海市西嶺村交界,東近玳瑁山(海拔794米)。源自玳瑁山“天河”(地名)的小溪流經村境匯于南溪。縣道“海三線”(海澄——三古)公路從下爐經過。
政區沿革及姓氏源流
民國29年屬官潯鎮的霞爐保,民國33年西山(今屬龍海東泗鄉)合并于下爐,稱爐山保。新中國初期,下爐屬第三區(官潯區)大溪 鄉,1955年與霞帳合并為爐霞鄉,1956年10月,爐霞鄉合并于官潯鎮。1957年3月,官潯鎮改屬于長橋區。1958年9月,屬長橋公社的下爐大隊。1985年5月,下爐大隊屬從長橋公社分設的官潯公社,即現在官潯鎮下爐村的前身。村轄下爐、大溪邊、洋坑、洪塘4社(自然村),現共有629戶,2262人。下爐村4社以何姓為主,官潯上下宗所傳衍。
經濟狀況
全村有耕地1405畝,其中水田1350畝,農地55畝,并有大片山林地。下爐山泉豐富,建山塘3處以控源節流,可蓄水120萬立方米,保田地不受旱。主要農產品有稻谷及荔枝、楊梅、龍眼等水果,全年水果產量為523噸。各自然村都利用山泉自建自來水。供電情況正常。全村共有電視機750臺,電話560部,手機1050臺,電冰箱300臺。全村有小型汽車20輛、營運客貨車6輛,農用車1輛。有機磚廠2家,軸承廠1家,容納本村勞力百余人就業。有淡水魚、蝦養殖和養豬專業戶10多家。往上海、廈門、石獅等處打工及經商者600多人。1999年投資30萬元建下爐小學校舍一座三層共8間,面積達488平方米。
古跡與風俗
下爐社有“太子爺廟”,農歷九月九日為“太子爺”慶祝壽誕。大溪邊社八月二十二日“相公”壽誕。洋坑社十一月十五日為“王公”壽誕。洪塘社九月二十六日為“太師祖”壽誕。全村有古榕3株、古樟1株、古“松柏”2株。
新中國人物
穩何祥,赤湖鎮-,漳浦縣土地局局長。
何立忠,官潯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
潘少鑾,廈門市杏林區杏林鎮鎮長。
何建文,漳州市片仔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書記。
何水英,廈門市鼓浪嶼區區長。
何永興,湖南長沙處級干部。
何自盛,龍海縣農機局局長。
何養豐,廈門市杏林區國稅局稽查分局副局長。
全國與下爐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