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麻柳嘴鎮,位于巴南區東北邊陲,北、東北與長壽區相鄰,東攜涪陵,南與巴南區雙河鎮接壤,西與渝北區隔江相望,是全區三峽移民任務最重的鎮。鎮轄16個行政村、101個合作社、2個居委會、5所中小學;總面積79.34平方公里,耕地26558畝,林地2.5萬余畝。1998年以來,在黨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鎮黨委、政府一班人,團結和帶領全鎮廣大干部、黨員和人民群眾,緊緊圍繞“富民強鎮”、加快改革開放和推進我鎮現代化建設這條主線,艱苦奮斗,勵精圖治,克服困繞發展的重重困難,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使麻柳嘴山鄉面貌煥然一新。2002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10299萬元,農業生產總值5454萬元,鄉鎮企業生產總值5845萬元,工業生產總值2050萬元,財政收入11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27元;除財政收入外,分別比1997年增長29.8%、10.89%、94%、94%和32.6%。成功創造了巴南“五個第一”。一是創造了巴南農民第一新村。在區移民局、區建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在劍山村建成了住有58戶、234人的汪家祠堂移民新村,創造出了一條三峽移民“易地安置”的成功經驗,被遠近參觀者譽為檔次高、格調新的樣板。二是創造了巴南伏淡季蔬菜種植第一大鎮。通過五年努力,全鎮春季蔬菜種植已達8000畝,山上山下共有以種植番茄為主,兼以大蔥、海椒、茄子等秋季蔬菜5000畝。全鎮每年蔬菜創收已逾1800萬元,種植蔬菜讓農民嘗到了甜頭。三是創造了香菇第一生產大鎮。在天池水淹凼村引進福建業主,利用本地資源生產香菇和靈芝。這兩項以香菇為主,現已發展到年生產60萬袋、120萬公斤、產值達360萬元的規模,并正在籌備深加工,著力打造天池山菇品牌,拉長生產鏈,增加附加值。四是創造了蠶桑生產第一大鎮。近幾年來,面臨蠶繭價格低、繭賤傷農的不利形勢,鎮黨委、政府仍大力宣傳蠶桑發展前景,并嚴禁挖桑砍桑,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服務質量,保持了蠶桑持續發展的良好勢頭。2002年,全鎮發種量達7800多張、產繭324噸,收入420萬元。僅此一項,全鎮人平純收就有156元。五是創造了金絲大棗生產種植第一大鎮。現已種植河北金絲大棗4895畝,計劃今秋再種植6000畝,建成“萬畝棗園”基地,打造“江南第一棗鄉”品牌。.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