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安順鎮寧縣本寨鄉巖下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20423207 | 身份證前6位:520423 |
長途區號:0853 | 郵政編碼:561200 |
隸屬政區:本寨鄉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貴G | |
巖下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一、自然狀況
巖下村地勢特點是地勢起伏,地形地貌破碎,高差懸殊,切割劇烈,地貌以山地為主,約占85%左右,平均海拔1400m。
水資源較為困難,水土流失嚴重,地形地貌復雜,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在生產用水方面,全村還有80%的水田和全部旱地根本沒有灌溉設施。在生活用水方面,還有大部份人飲水困難且飲水不安全。
二、社會經濟狀況
1、人口狀況
本村位于鄉政府所在地本寨村的東面,距鄉政府5公里。村轄巖下、啞呀、板凳關、打鐵關、小壩、新寨、戈千巖7個村民組,共有273戶、人口1264人,居住有漢族、布依族、苗族三種民族。全村總人口中,少數民族913人,農業人口1257人,貧困人口884人,農業勞動力754人(其中男勞動力381人,女勞動力373人),14――40歲勞力452人,41――60歲302人,高中以上勞力9人,初中勞力110人,小學勞力404人,文盲勞力116人,年人口自然增長率12‰。
2、 經濟發展概況
全村總耕地面積669畝(其中水田330畝,旱地339畝),2009年全年糧食產量248.8噸,人均糧食產量200公斤,人均吃糧160斤,人均純收入927元。主產稻谷、玉米、油菜、小麥等農產品,種有杉樹、杜仲等貴重樹木,林木資源豐富。年農業生產由原來單純的糧食種植逐步向經濟作物種植,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
3、社會事業發展情況
全村有教學點1處。09年全村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 人,參合率 %。享受低保人數 人;常年外出打工人數76人。
4、產業結構特征
由于全村人口文化素質低,思想觀念陳舊,產業結構單一,農民增收渠道窄。2009年全村農林牧總產值50萬元,糧食總產量248噸,農民人均占有糧197公斤。
三、基礎設施狀況
1、農業基礎設施
全村基本農田面積330畝,有效灌溉面積257畝,必須有2條引水溝渠,8公里,需提灌站3個。目前提灌溉站和溝渠已年久失修,50%水田打田只能靠望天落雨或違規利用電泵。需建提灌溉站2個,需修機耕道6公里。
2、交通狀況
小壩、戈千巖、新寨3個村民組均未通村級公路,阻礙了全村的經濟社會的發展。
3、通水狀況
村莊內沒有集中供水系統,全村均未能安裝自來水,無清水處理設施,人畜飲水困難,特別板凳關、打鐵關、小壩、戈千巖、新寨5個自然寨是人畜飲水絕大部分靠的是望天落雨,飲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各村民組的農田灌溉引水工程,嚴重老化或壞損,已經不適應現代業生產的需要。
4、電力電信狀況
電力由鎮寧10KV輸變電線路引入,農網改造已完成;未安裝有線電視、固定電話。
5、公共設施狀況
全村有教學點1所、無幼兒學前教育設施;有60平方米村衛生室1所;有120m2村級活動場所一處,安裝了農村遠程教育設備。
6、環衛設施狀況
人畜糞便無處理設施,污水、雨水就近排放,環境衛生較差,污染較為普遍。無垃圾集中堆放點,垃圾無人清掃管理。
--人口總數:1226人 農業人口:1213人 非農業人口:13人
--行政區面積:8.46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3971.5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族,布依族,苗族 發展口號:
--所轄村:巖下、啞呀、板凳關、打鐵關、小壩、新寨、戈千、新寨、戈千巖 生產總值:171.6 萬元
--主要經濟產業:農業 名特產品:辣椒 辦公所在地:本寨鄉巖下村
--自然條件: 資源:土地資源、水流資源、景區資源
全國與巖下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