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簡介 | |
紅坪村 | 紅坪村位于本寨鄉政府南面,距本寨10公里。全年平均氣溫在22℃左右,平均海拔在800米左右,平均年無霜期在270-29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詳細] |
大云村 | 大云村在本寨鄉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北面,距本寨鄉7公里。全村總人口651人,農業人口648人,非農業人口3人,主要民族有苗族,布依族,漢族。主要種植油菜,花……[詳細] |
通硐村 | 通硐村位于本寨鄉政府西南面,距本寨8公里,是交通便利的村。多年平均氣溫在20℃,極端最高33℃,極端最低2℃,年均日照時數6000小時,平均海拔在900……[詳細] |
梁家灣村 | 1、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狀況 梁家灣村位于鄉政府南面,距本寨4.5公里。多年平均氣溫在20℃,極端最高33℃,極端最低2℃,年均日照時數6000小時……[詳細] |
卡陽村 | 卡陽村位于本寨鄉政府所在地西南面,距本寨5.5公里。全年平均氣溫在20℃左右,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平均年無霜期在32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10……[詳細] |
臺榜村 | 1、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狀況 臺榜村位于本寨鄉西北面,東與洋金村、西與紅坪村、北與卡陽村、南與本寨村相連,距縣城42公里。全年平均氣溫在20℃左右,……[詳細] |
洋金村 | 洋金村轄上洋、下洋、金藥、克媽、田坎、半坡6個村民組,距本寨鄉政府所在地2公里,全村共有286戶,1184人,居住有漢、布依、苗族3種民族。總耕地面積8……[詳細] |
磨猓村 | 磨猓村是距本寨鄉政府所在地最遠的村,地勢特點是地勢起伏,地形地貌破碎,高差懸殊,切割劇烈,地貌以山地為主,約占85%左右,平均海拔1400m。 水……[詳細] |
蜂糖村 | 蜂糖村處于本寨鄉的東北面,距鄉政府10公里,是全鄉海拔最高的村寨,風景優美。區域面積3.454平方公里,轄4個村民組,200戶,人口945人,農業勞動力……[詳細] |
奮箕村 | 奮箕村共有九個自然寨,轄十個村民小組---平慶、格二、格三、高屯、上納、下納、奮箕、民族、溝邊、云上,共527戶,總人口2027人。全村有布依族、苗族、……[詳細] |
本寨村 | 本寨村是本寨鄉人民政府所在地,距縣城46公里。全年平均氣溫在20℃左右,平均年無霜期在340-35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1500毫米之間,雨……[詳細] |
丙云村 | 丙云村處于本寨鄉的南面,距鄉政府7公里。區域面積6.325平方公里,轄8個村民組,260戶,人口1118人,農業勞動力700人,居住有布依族、苗族和漢族……[詳細] |
關山村 | 我村與紫云縣的白石巖鄉相鄰,全村共有人口610人,其中農業人口607人,非農人口3人,耕地面積296畝,主要民族是布依族;本村轄關山、擺壩兩個村民組,主……[詳細] |
張家壩村 | 張家壩村處于本寨鄉的南面,距鄉政府5公里。區域面積3.7平方公里,轄7個村民組,272戶,人口1219人,居住有布依族、苗族和漢族三種民族。擁有耕地面積……[詳細] |
巖下村 | 一、自然狀況 巖下村地勢特點是地勢起伏,地形地貌破碎,高差懸殊,切割劇烈,地貌以山地為主,約占85%左右,平均海拔1400m。 水資源較為困難,……[詳細] |
龍井村 | 龍井村位于本寨鄉人民政府所在地的西南部,距鄉政府2公里,是交通便利的村。全村有龍井、巖底、石頭河三個自然寨,共137戶,528人,育齡婦女132人,勞動……[詳細] |
陸國村 | 陸國村是本寨鄉交通較方便的一個村,該村的氣候適宜,海拔較低,長年無霜期長,屬于低熱河谷地帶,該村總戶數282戶,總人口1532人,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村寨……[詳細] |
跳花村 | 跳花村位于本寨鄉政府南面,距鄉政府所在地約1.5公里,全村共204戶,879人,主要民族為漢族,轄4個村民組:舒家組,宋家組,大山組,干沖組。農業生產種……[詳細] |
魚凹村 | 魚凹村地勢特點是地勢起伏,地形地貌破碎,高差懸殊,切割劇烈,地貌以山地為主,約占85%左右,平均海拔1400m。 水資源較為困難,水土流失嚴重,地形……[詳細]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本寨鄉位于貴州省鎮寧縣東南部N25052‘,E105056‘,距縣城36公里.東與紫云縣接壤,南與沙子鄉毗鄰,西連募役鄉,北接革利鄉、江龍鎮。全鄉總面積101.82平方公里,轄19個行政村,88個自然村寨,105個村民組,共3942戶,16845人。鄉境內居住著漢族、布依族、苗族等民族,少數民族人口8944人,其中布依族和苗族占總人口數的55.7%。全鄉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旱地種植占68.5%,主產玉米,經濟作物主要有:花生、葵花、核桃、辣椒、苡仁米等。耕地總面積14468畝,其中田5237畝,地9231畝,共有林地21176畝,荒山63631畝,牧地400畝,森林覆蓋率為13.38%。據2003年統計,人均占有糧食325公斤,人均收入1150元。由于自然條件和歷史等因素,群眾生活極為貧困。近年來,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目前正在向小康大步邁進。紫云至黃果樹公路從鄉境內穿腹而過。全鄉公路網絡以紫黃公路為主。目前全鄉已有17個村通車,占89.47%。雖然在基礎設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由于受地形條件的經濟條件的制約,通村公路水平還不高,而且還有部分村沒有通車。鄉黨委、政府將大力抓住“西部大開發”機遇,著眼于基礎設施建設的改造,力爭于2006年全鄉村組通車。鄉境內有啞呀河、紅坪河穿腹而過。水力資源豐富,有國有企業關山電站和民營企業下弄貫電站(正在修建之中)。鄉境內已探明的有煤、鐵等礦產資源,有鄉鎮企業關山鐵合金廠,旅游資源有巖下神仙洞(由于受地理條件的限制,尚未開發)。全鄉現有學校13所(點),其中初級中學1所,完小5所(點),初小3所,教學點4個。由于地理環境及歷史等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廣大人民群眾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文化水平還很低。生態環境建設得到發展。在國家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政策以來,全鄉共實施退耕還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12000余畝;實施了2772.5畝的坡改梯工程,有效保護耕地3000余畝,但我鄉生態環境形勢依然比較嚴峻,還需進一步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生態環境惡化的現狀。民政救助工作得到加強。近幾年來,共發放救濟糧121000公斤,救濟款8000元,但由于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至今仍有760戶3200人處于貧困狀態,439戶1641人處于極貧狀態,扶貧攻堅難度還很大。.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