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馬鞍山含山縣運漕鎮潘橋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40522101 | 身份證前6位:340522 |
長途區號:0565 | 郵政編碼:238000 |
隸屬政區:運漕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皖Q | |
潘橋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潘橋行政村位于運漕鎮西郊、城鄉結合處,南靠裕溪河,北與凌家灘古文化遺址隔河相望,運新路貫穿我村,交通便捷。現潘橋行政村2005年至2006年先后由曙光村、西坦村、潘橋村三村合并而成。全村轄36個自然村,總人口4560多人,耕地面積3700多畝,水面積2007多畝。
全村設有一個黨總支部,下轄2個黨支部、8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27人,其中婦女黨員5人。全村“兩委”班子共5名成員,其中有3人交叉任職,一名選聘大學生任書記助理。連續3年被鎮黨委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我村地處平原、溝渠縱橫、土地肥沃,素有“魚米之鄉”之稱,在種植業方面以棉花、水稻為主,其它作物有油菜、西瓜、甘蔗、蔬菜等,養殖業以養魚、河蟹、龍蝦為主要特色,遠銷省內外,深受消費者的青睞。
在農田水利建設方面,結合農業開發和我村實際,以念東渠、利民渠為主水系,開挖數十條抗旱渠,做到澇能排、旱能灌,確保農業早澇保收。汛期結束后,立馬動工挖掘白螞蟻。在馬口、小黃、蔡莊三處挖掘到大型蟻巢,已全面清理結束,并填土鞏固圩埂。
全村有村級公路約23公里,主干道3條,分別為坦東路、潘北路和潘南路;村內次干道約16公里。 “村村通”水泥路基本覆蓋全村,其中 5條水泥路達6.5公里。本村自來水全部供給到戶, 有線電視、固定、無線通訊設備完善。在黨員和群眾的積極支持和贊助下,潘橋村委會于2009年8月8日正式搬進新村部。村部辦公樓、村部衛生室、計劃生育服務室、圖書閱覽室和活動室均已建好,村容村貌有了較大改觀。
唐灣,是潘橋行政村36個自然村中的一個小村莊,是第二批新農村建設示范點,這個小村莊一天一個樣。但是村民都認為缺少一個村民活動中心,于是匯集村民意見并經過決定,利用村莊西北角的一塊廢棄曬場,建一個村民活動休閑中心,取歸來團圓之意,名之“歸園”。經大家3個多月共同的努力下,歸園在2010年5月建成。唐灣南面是裕溪河,千級唐灣碼頭正在建造中。
由于村地處鎮郊,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我村曾多次招商引資開發出兩百多畝地,其中政務區占60多畝地,鎮計生辦、財政所、派出所等部門坐落在其中,并在政務區旁征地建成運漕鎮自來水長。運漕中學由于發展需要在開發區中征地擴建,因此升級為示范中學;華路、徽超兩大房地產公司發現商機,開發生活住宅小區,形成我村又一經濟開發區。
近年來,潘橋村黨總支始終緊緊圍繞發展、突出發展、服從發展上做文章,致力于樹旗幟、強產業、惠民生,在新農村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成為黨員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典型。先后獲得先進基層黨組織、計生工作先進村、社會治安管理先進單位、信訪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潘橋村將以此為契機,開拓創新、勇當先鋒,朝著文明立村、發展興村、團結和諧、共建小康的目標,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全國與潘橋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