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蕪湖市鏡湖區北門街道[已撤銷]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40202009 | 身份證前6位:340202 |
長途區號:0553 | 郵政編碼:241000 |
隸屬政區:鏡湖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號碼:皖B | 轄區面積:1.73km2 |
| |
北門街道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 簡介 |
北關社區 | 北關社區簡介
北關社區地處滁城北面,屬城鄉結合部,與南譙區南譙辦事處犬牙交錯,東至鐵路京普線以西,南至環滁西路以北,西至西澗湖以東,北至……[詳細] |
勝利社區 | 勝利社區簡介
瑯琊區北門街道勝利社區居委會位于風景秀麗的北湖之畔,東靠北大街,南至西后街,西至環滁西路,北臨南譙北路以北,轄區面積0.3……[詳細]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北門街道的5個社區由原來中江街道8個社區、原東門2個社區、北門街道2個社區整合而成。東起皖贛鐵路,西至花津北路,南至青弋江,北至黃山中路。面積1.73平方公里,常住戶18000余戶,常住人口5萬余人。本社區位于蕪湖市老城區,是全市文化宗教中心,為蕪湖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的清真寺建于1770,基督教堂建于1883,文物古跡有:省內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夫子廟;我國有史以來最早建造的城隍廟和建于三國東吳周瑜點將臺;建于光緒三十一年的“大清監獄”。
1949年5月30日市人民政府將全市劃為四個行政區,建立一、二、三、四區人民政府,南門、西門屬于二區。
1952年7月第二區更名為長街社區。1953年建立居民委員會,1955年成立辦事處
1958年街道辦事處改為街道分社,1961年恢復街道辦事處,1964年又撤消辦事處,1971年成立街道“革命委員會”,1979年恢復辦事處名稱。1995年1月,撤消南門、西門街道辦事處,成立中江街辦事處。2006年2月,根據區劃調整,更名為北門街道辦事處。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中江街道街辦企業在全區是最紅火的,大小企業共有20多家,大多數企業以手工產品為主。如南門橡膠廠在當時是全市、全區都具影響的街辦企業,1977年還和塑料紗布廠榮升為市級大集體企業。大江印刷廠是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南門的支柱企業。
中江街道街辦企業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是鼎盛期,各種中小型企業的蓬勃發展,解決了社會閑散人員吃飯問題。整個中江街道年產值1000萬以上,還為國家上交一定稅收,解決政府困難,穩定社會局面。
90年代,隨著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企業實行個人承包制,由于街道在生產過程中,產品老化,市場疲軟等多種因素,同時街辦企業技術力量薄弱,跟不上市場發展需求,企業舉步維艱,2002年街辦企業已處于停產辦停產狀態。隨著企業深化體制改革的進程,街辦企業全面改制,境內商業服務業逐步完善,形成北門飲食群。
隨著社區建設的發展,北門街道認真整合社區資源,經過兩年的努力,興建了1000余平方米北門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完善了社區服務體系,各社區辦公用房及活動用房均達到300㎡以上,社區硬件得到了極大的加強,為社區建設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整合后的北門街道辦事處,針對街道實際,提出“以黨的建設為核心,強執政基礎;以城市管理為重點,抓文明創建;以招商引資協稅護稅為動力,增經濟實力;以社區建設為目標,促和諧進步”的工作思路,把北門街道建設成為安寧穩定,環境優美,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管理有序的新型街道。
在打造新型街道的同時,街道針對轄區地處繁華地段和新老城區參半流動人員較多的特點,以創建計生示范街道為特色,一是抓硬件建設,加大對各社區計生服務站的投入,力爭年內全部達標;二是抓軟件建設,加強街道和社區計生干部隊伍的建設和培訓,建立健全計生信息網絡,形成街道、社區、居民小組三個層次聯動的長效管理機制。
北門街道在大力營造文明進步的人文環境和和諧安定的社區環境,同時努力打造有特色的新型街道。
全國與北門街道同名的有:全國與北門街道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北門街道區劃
340202009001 111 淳良里社區
340202009002 111 上水門社區
340202009003 111 金馬門社區
340202009004 111 杏花村社區
340202009005 111 北門口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