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興區瀛海地區南宮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110115008 | 身份證前6位:110115 |
長途區號:010 | 郵政編碼:102600 |
隸屬政區:瀛海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京 | |
南宮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南 宮
大興區十九個少數民族村之一,滿族人口占42.9%。乾隆年間在南苑大興土木,重建南海子,撥款三十八萬兩,由四門(北大紅門、南大紅門、東紅門、西紅門)增建為九門,各設十甲把守,另辟角門十二個,營造園林二十四處,重建新建四座行宮,八大寺廟時始建南紅門行宮。始建之初,胡庭選的祖上為門官,設苑戶三十二人,為南宮最早的村民。光緒庚子年間,南宮是義和團的重要活動場所。在抗擊八國聯軍的斗爭中,被侵略軍燒毀。宮毀成村時,共有十八家,附名錄如下:
馬進財、 高憲章、 董白氏、 趙子田 、阮庭啟
王- 、豐永利、 趙洪江 、趙紅林 、吳鐵義
阿秀才 、董文友 、常克旺 、胡來喜 、王永恒
張玉榮 、許玉明、 全(姓名不祥)
滿族人為八旗子弟,其中南宮吳姓祖上倭克斯泰氏,屬鑲黃旗,著長袍馬褂,穿靴子,男子吃皇糧(即俸祿),女孩要上報戶部封了格格才有俸祿。滿人老一輩規矩大,早晨起來,兒媳要向婆婆請安、倒便壺,婆婆抽煙,兒媳要在一邊伺候點煙。吃飯老人單設一桌,晚輩要給老人請安后才能吃飯。滿族人不吃狗肉,傳說先祖努爾哈赤起兵時曾被狗救過駕,所以禁食狗肉以示不忘報恩。
滿族人稱謂與漢族人有別:奶奶稱太太,父親稱阿爸,母親稱那,叔叔、姑姑稱爹。
清末漢民移居此地,村落漸大,并以南紅門行宮簡稱南宮為村名至今。至1996年,同心莊劃歸南宮村管轄,全村320戶883人,勞動力399人,45%從事農業。有耕地1735畝,糧食總產90萬公斤,有現代化菜田165畝,年產量62萬公斤。農業生產全部實現機械化,有個體運輸戶、養殖戶56戶,戶均年收入兩萬元以上。2000年經濟總收入4713萬元,實現利稅84.6萬元,人均純收入7252元,先后撥款210萬元修建街巷道路。主街道全部鋪設柏油路面,有醫務室一所。建有黨團員室、乒乓球室和老年秧歌隊。一九九四年起,實行村民退休制度。村民住宅樓房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電話普及率90%以上。
一九九四年被評為北京市先進民族村。二〇〇〇年被評為大興區文明村。
村西建有北普陀影視城,是瀛海鎮內最大的人文景觀村。西北1.5公里處有明晾鷹臺遺址,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紅門行宮遺址原有鐵獅子漢白玉座一對,長1.8米,寬1米,高0.8米,重約2噸。蓮花束腰,雕刻精美,“文革”期間曾在村北口當基座,上砌影壁墻,分列兩旁,書寫毛主席語錄。一九九五年建北普陀影視城時被移至梅園門前,屬大興區保護文物。(附照片)
村委會后院(裕華電子廠內),現存當年南宮(?)廟前種植的柏樹、木芽樹各一株,樹高十米有余,胸徑二十公分左右,樹齡150年以上,保護完好,生長茂盛。(附照片)
村民趙子利家存有大廟滅火用大缸一件。村東和西北街有“文革”期間修筑的備戰混泥土地下工事七座,保護完好。村南橋北(現加油站處)一九五九年初設“外國人不經允許不得超越”崗亭一座,有解放軍、外事班職守。一九七一年撤,一九八四年重設,一九九九年再撤,至今未建。
同心莊:屬南宮村轄村。
地處瀛海莊南1公里,東接104國道,西隔涼鳳灌渠與四義莊相對。村域面積0.7平方公里,村址面積3.4萬平方米,聚落呈方形,主街“十”字形。全村?戶,?人,漢族。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南苑荒廢,官準招佃屯墾,清宮裁減內侍,太監唐觀卿、常瑞峰相約至此墾荒為業,愿同心協力創業,故取同心莊為名。
一九四六年屬大興縣南苑區團河鄉,一九四八年屬北平區23區,一九五二年屬南苑區瀛海鄉,一九五六年屬紅星集體農莊,一九五八年屬紅星人民公社瀛海大隊,一九八四年屬瀛海鄉,一九九六年并歸南宮村管轄,二〇〇〇年三月二十二日屬瀛海鎮。
全國與南宮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