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莞市萬江街道水蛇涌社區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441900005 | 身份證前6位:441900 |
長途區號:0769 | 郵政編碼:523000 |
隸屬政區:萬江街道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號碼:粵S | |
水蛇涌社區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水蛇涌社區位于萬江街道中部,東接大蓮塘社區,南與共聯社區接壤,西靠新村社區,北臨上甲社區,轄區面積1.53平方公里。
1960年前隸屬共聯鄉,1960年后分出成立水蛇涌大隊。1983年設鄉,1987年改區,1998年稱村,2003年改為水蛇涌社區。
清順治十七年(1660),鄰村大汾篁村前韓、葉、袁三姓遷此,初名金龍涌,后僅余袁姓四戶人家。傳說有白發老翁經過,說金龍數十年生一子,而水蛇一胎數十條,改水蛇涌可保人丁興旺,故易今名。聚落呈塊狀分布。農業主種水稻,盛產黃麻。村民以袁姓為主,少有異姓。1950年代袁林達以黃麻高產聞名全國,曾赴越南指導種植黃麻。1963年省委書記-曾來視察。辦有磚窯、糯米粉加工廠等。
2000年以來,鋪設巷道5800米,綠化面積1200平方米,植樹1500棵。新建石堤2870米,一河兩岸欄桿3694米,人行道1814米,公園2個,橋梁2座,水泥公路350米,路燈88盞,廠房29000平方米。農民公寓樓第一期工程為4棟60個單元,7440平方米,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
1966年9月份,村中粉廠建成投產。日產約1~2噸,產品單一,為粘糯米粉。生產從原來的手工作坊提升為半機械化生產。1970年代后期,粉廠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在莞城、附城、中堂、常平、高埗等地的粉廠中脫穎而出,成為米粉供應的主產地。產品從單一向多樣發展,包括:熟粘粉、熟糯米粉等。日產量在60~70噸。80年代后期,粉廠開始試驗水磨機,實現了全機械化生產。同時也開始了排粉、米粉的生產,并另立“仙桃牌”米粉供內銷,“孔雀牌”的出口量逐年減少。1991年至1994年,工廠人數發展到600余人,年產量達到1萬多噸。1991年,產品“仙桃牌”東莞米粉獲廣東省優質產品和農業部優質產品稱號。2003年體制改革后,粉廠轉給私人承包。
1993年,第一家來料加工廠——成俊針織廠落戶水蛇涌村。水蛇涌村外資企業有7家:龍基手袋廠、天亞鞋廠、三潤粉面公司、石華堂印刷廠、嘉信印刷有限公司、耀錦針織廠、成俊針織廠。民營企業有13家,分別是金輝針織廠、佳誠制衣廠、萬通塑料廠、揚鳴音響廠、雅奇家私廠、光輝燈飾廠等。2002年發展到15家,2007年發展到20家。
2007年,社區總人口3614人,其中戶籍人口1963人,外來暫住人口1651人,戶籍人口從業人數1230人。全社企業及個體戶145個,其中工業企業38個。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845萬元(當年價)。社區經營總收入1040萬元,支出338萬元,純收入702萬元。當年可支配財政收入4060萬元,資產總額11357萬元,負債總額607萬元,資產負債率5.3%,社區居民人均純收入10499元。
2002~2007年,水蛇涌先后被授予“東莞市2002年度無毒社區”、“萬江區2003年度市政及環衛管理工作先進單位”、“萬江區2004年度民兵工作先進單位”、“東莞市衛生村”、“萬江區2004年度冬季征兵工作全優單位”、“東莞市2005年度無毒小區”、“東莞市文明社區”“東莞市2007年度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
村里盛產水磨糯米粉和粘米粉,聞名國內外。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