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莞市萬江街道水蛇涌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441900 | 身份證前6位:441900 |
長途區號:0769 | 郵政編碼:523000 |
隸屬政區:萬江街道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粵S | 轄區面積:1.53km2 |
| |
水蛇涌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水蛇涌概況
水蛇涌村位于萬江區中部地帶,東接大蓮塘村在其東面,南與共聯村接壤,西靠新村,北臨上甲村。轄區面積1.53平方公里。
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大汾篁村前(地名)韓、葉、袁三姓遷此立村,初名金龍涌,后僅余下袁姓四戶人家。傳說有一白發老翁經過,說金龍是千年一發,誕下一子;水蛇是一年一發,一下數十,建議改名水蛇涌,可保人丁財旺。村民覺得有理,故改今名。
1961年前隸屬共聯鄉管轄,以后劃分出成立水蛇涌大隊。
1960——2000年基本情況
年 份 戶 數 戶 籍 人 口 耕地面積(畝) 魚塘面積(畝) 非農業
人數
總數 男 女
1960 224 932 468 464 1153 17 8
1970 262 1165 571 594 1124.7 50
1980 327 1493 739 754 908 19.5 2
1990 406 1657 826 831 908.8 35.2 3
2000 494 1768 898 870 890 45 14
村民以袁姓為主,少有異姓。村前有泰新公路經過,長850米。入村有u形公路,兩個路口,為430米。村北的汾溪河段有一橫水渡,溝通南北。2000年以來,鋪設巷道5800米,綠化面積1200平方米,植樹1500棵。新建石堤2870米,一河兩岸欄桿3694米,人行道1814米,公園兩個,橋梁兩座,水泥公路350米,路燈88盞,廠房29000平方米。農民公寓樓第一期工程為4棟60個單元,7440平方米,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
改革開放后第一家來料加工廠是成俊針織廠,于1993年落戶。老板是張國和,主要經營毛織加工,員工120人。
水蛇涌村外資企業有七家:分別為龍基手袋廠、天亞鞋廠、三潤粉面公司、石華堂印刷廠、嘉信印刷有限公司、耀錦針織廠、成俊針織廠。
村自辦有粉廠、針織廠和自來水廠。民營企業有13家,分別是金輝針織廠、佳誠制衣廠、萬通塑料廠、揚鳴音響廠、雅奇家私廠、光輝燈飾廠等。2002年發展到15家。
1979年10月建起水廠一座,沿用至今。日供水量為2400立方米。
村里盛產水磨糯米粉和粘米粉,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水蛇涌粉廠建廠沿革:1963年底,東莞縣外貿進出口土產公司聘用村民袁普招進公司,負責土產收購,協助收購咸梅菜。袁普所在生產隊的隊長袁梅枝,要求進出口公司回放部分肥料給生產隊,作為袁普的工資支出。袁普的工資由生產隊支付,每月約30元。進出口公司答應。后來逐漸從肥料的回放,發展到分種梅菜供應和米粉加工。隊和公司掛上鉤,建立良好的關系。
1964年下半年開始,袁普所在的第一生產隊首先進行米粉加工。后來,其他生產隊仿效,繼而出現全村六個生產隊同時生產的局面,成為米粉村莊。此時,水蛇涌大隊便委派袁日陽開始籌建大隊級粉廠。
1966年9月份,村中粉廠建成投產。從此,村中米粉生產由村大隊統一管理,日產約1—2噸,產品單一,為粘糯米粉。生產從原來的手工作坊提升為半機械化生產。
1968年3月,新廠建成,從原來的10臺機器發展為30臺,實現生產流程的機械化,同時結束了生產隊輔助生產的歷史。日產約3噸,產品為《孔雀牌》粘糯米粉,主要供給外貿公司出口香港、新加坡等地。
全國與水蛇涌村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