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蕪湖市無為縣蜀山鎮仁泉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41422108 | 身份證前6位:341422 |
長途區號:0565 | 郵政編碼:238000 |
隸屬政區:蜀山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皖Q | |
仁泉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我們仁泉村是由原張李、仁泉兩村于2006年5月合并而成,處于蜀山鎮中東部,東與泉塘鎮臨河村接壤,北接百勝社區,南連蜀山社區與鎮政府毗鄰,嚴鳳路和蜀百路貫穿全村南北,交通便利。
全村耕地面積3920畝,林業面積95畝。絕大部分地勢較低,屬臨河圩中心地帶,河溝密布,水源豐富。轄區內有17個自然村,劃分為7個村民小組,分別是小張、宋村、張村、西李、安折、周章、魏段。現有住戶1086戶,總人口4360人。全村有19個黨小組,黨員118名。支部委員和村民委員會分別由3人組成,干群融洽,民風淳樸。
近年來,特別是并村后資源整合漸顯優勢,兩委一班人團結合作,齊心協力,科學發展。在傳統農作物水稻、小麥、油菜、棉花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荸薺等經濟作物,提升效益,同時利用當地水資源優勢,適時引導村民進行水產養殖,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目前河蟹、黃鱔養殖初具規模,已成為本地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重點和亮點。
黨的-以來,村黨總支、村委會以經濟發展為第一要務,科學規劃,關注民生,重視基礎設施建設,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先后投資30余萬元建成6.5公里“村村通”水泥路工程,投入8萬余元建立能容納40余人的村級“五保之家”,使本村孤寡老人老有所居,老有所養。投入35萬元建設15間村級辦公活動中心,既提升了村級工作效率,也方便了村民服務和辦事。投資25萬元對380畝低洼蘆灘進行造地和整治,使之成為旱澇保收的水稻種植示范田,僅此一項村集體年收入10萬余元。
據傳仁泉村名,源于三國時。曹操領兵伐吳,行至此泉,人乏馬困,軍中疾病流行。曹軍干渴難忍,逐飲此泉水,而病神愈。曹操駐馬嘆曰:惠爾仁泉,遂得名。至今村名已傳千百年。仁泉村歷史悠久,交通發達,北靠天井山國家級森林公園,西有500余畝的仁泉山亟待開發,東有400余畝標準良田對外承租,域內渠溝縱橫,水源十分豐富,可謂魚米之鄉,誠邀有志之士來村投資辦廠,興辦企業,共建共贏。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