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鄞州區曕岐鎮南一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30212100 | 身份證前6位:330212 |
長途區號:0574 | 郵政編碼:315000 |
隸屬政區:曕岐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浙B | |
南一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南一村位于東岙的西邊,隔金字山與西岙相鄰,中間被周家弄一分為二。南一村原稱瞻岐周家,村中居民大都以周姓為主。現有戶數715戶,計2035人。
相傳,明洪武十九年(1886年),周家第一代太公洪祥公從舟山岱山楓樹墩,因“海禁”遷入瞻岐東岙。洪祥公遷入東岙最早落腳在方井潭,后搬至金字山山腳,在此繁衍生息。洪祥公一共生了五個兒子和二個女兒,號稱七房,其實只有五房。洪祥公在東岙站穩腳跟,有些家產后,就把上代桂芳公的遺骸從岱山遷來東岙,意味著周家從此在此落地生根。
洪祥公的五個兒子分別稱為大房、二房、三房、六房、七房,后六房絕,其中以七房人丁最旺,七房的后代現稱大房、二房、三房、上坎、二六房、四五房和大五房。
周家后人為延續香火和祭祀先祖之需,各房分別建造廟堂宗祠,周家四五房建造金松庵,周家的大五房則興建振古寺,兩家都在每年的正月初二點香火,供上祭品祭先人,大概是大五房的族人生活條件相對較差或節儉的緣故,他們在每年祭祖的時候以茶代酒。岱山廟則是周家人在后來共同所建,當時的岱山廟朱漆涂柱,雕梁畫棟,前后三進,前臺是一個大型的戲臺,族人議事聚會時,族長在此登高發號施令,農閑時還可以邀請戲班子登臺演戲。中間的廟堂中供奉菩薩是陳棱將軍。岱山廟當時的建筑規模規格在大嵩濱海區首屈一指,擁有相當的知名度,從一方面反映出周家族人的經濟實力。有一個傳說:岱山廟廟會請戲班子演戲,什么樣的戲都可以演,惟獨不能演《關公走麥城》,如果一演這出戲,周家必定有房子失火,此說是否真實可信難以考證。而岱山廟供奉的隋驃騎將軍陳棱與相距年代久遠的關老爺,究竟有何瓜葛,不得而知。
南一村有城子,有城里城外之分,以城子廓為分界線,城子里廂住周氏族人,城子外面住雜姓。造城子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擋風水,同時尚有防護的作用,所謂城子廓,其實是一道高約三米,寬約三米,長約二百余米的土城墻,城墻的上面是泥土,后來被城內外勤勞的居民墾做菜畦,以致于城子廓常年保持一片青綠。在前幾年的城鎮化改造中,失去實際作用的城子廓被拆除改建成了道路。城子的前面原是一個很大的曬場,南一村的牛廄都設在大曬場周圍,因此,常有放牛娃在此斗牛比輸贏,成為當時農村一景。
南一村周姓對與謝姓長期同住一岙,宗族間產生矛盾或出現一些小紛爭小摩擦在所難免,因此當時有幾句順口溜反映了周謝之間的矛盾:
三叉路口斬竿擔
星聯橋頭揸碗籃
義冢門口撮鴨蛋
南一村在解放前后均屬瞻岐鄉。1954年建合作社時成立南一村、共同社、同心社、和平社。1956年,四社合并成立南一高級合作社,1958年為南一耕作隊,1961年屬瞻岐人民公社時又分為南一大隊、民主大隊、五星大隊、紅星大隊,1965年四隊合并為南一大隊,1968年建立南一大隊革委會,1983年為瞻岐鄉南一村委會,1992年為瞻岐鎮南一村委會。
南一村現在的私營經濟比較發達,比較有名的又鄞州鑫煌模業有限公司、鄞州越潮制衣有限公司、鄞州工達模塑有限公司、鄞州偉峰制衣有限公司、三豐雪菜有限公司等等。
南一村近代上曾出現過一個望族,一房之中穿長衫的“白腳梗”堂兄弟不下十人,其中以周岐隱、周彩泉兄弟倆為代表。周岐隱為當時寧波有名的儒醫,其弟周彩泉為浙江省文史館館員,享受正教授級待遇。除周姓之外的外姓人也有出類拔萃者,教師出身的農家子弟陳安平,曾先后擔任鄞縣縣委常委、副縣長、慈溪市委副書記等職,現任寧波市人事局局長。
全國與南一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