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石獅市寶蓋鎮塘頭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581101 | 身份證前6位:350581 |
長途區號:0595 | 郵政編碼:362000 |
隸屬政區:寶蓋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C | |
塘頭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因位于象畔塘之前,故取名“塘頭”。轄塘頭、后廳兩個自然,村委會設在塘頭。
雅稱“龍塘”。宋代太原王氏一支遷居于此,稱為“龍塘王氏”。民國《茂夏王氏族譜》記載,“開閩三王”王審邽后裔一支于宋代遷居“晉江縣之錦塘茂夏里”。三世祖均疇公,“出贅二十四都龍塘鄉吳良二家。吳氏無出,又娶周氏,生五子,開族龍塘,至今子孫昌茂”。
明初,陳江(陳埭)倪氏遷居塘頭。民國《龍塘倪氏家譜》記載,陳江倪仲泰,“成化八年(1472年)移居本邑二十四都塘頭鄉居住”。其孫倪伯就,“自龍塘分支安平,即為安平(安海)之始祖”。
清代,塘頭以盛產“甜粿”而聞名,“塘頭甜粿”成為石獅最有名的地方特產之一。創辦于咸豐年間的塘頭王氏“義興”號“甜粿鋪”更是一家具有百年歷史的老字號!疤令^”隨著“塘頭甜粿”的暢銷而揚名于閩臺及東南亞一帶。
“塘頭”以象畔塘而得名,而“象畔”則因位于伏象山之側而得名。道光《晉江縣志》卷八《水利志》記載:“象畔塘,長九百七十八丈,闊七十丈,深一丈。東至龍窟村(洪窟),西至大洋,南至后頭村,北至象畔村。”
新廳 古稱“象畔”,系入閩吳氏始祖聚居地之一。清代《晉江象畔肇基始祖十一郎公世系圖》記載:“十一郎公,河南光州固始縣人,南唐間官居兵部尚書,英敏方略,從王氏入閩。擇晉江南門外龜湖象畔居住,即今新廳鄉!
吳氏入住象畔后,“置田宅數十里,筑堤為塘,灌溉阡陌”,象畔塘即開創于此時。據稱,吳氏原先暫居于興化(莆田)塘下七井星,遷居象畔后,在東陽山(即東林山)建造新居,故有“新廳”之稱。《象畔吳氏倡修宗祠募捐啟》記載:“(始祖)復于東陽山之右,廣建廈宇,而新廳鄉由是而得名!
后廳 以位于新廳之后而得名,載于道光《晉江縣志·鋪遞志》。宋代,敦煌洪氏聚居于此。取“忠厚福澤,貽謀闕后”之意,雅稱“厚福”。后廳洪氏英才輩出,僅南宋嘉定元年至淳祐七年(1208—1247年)即先后出了5位進士:洪飛英、洪天錫、洪佐、洪天驥、洪濯。其中,洪天錫官居刑部尚書,加端明殿大學士,《宋史》立傳!昂髲d”從此名聞遐邇。(李國宏)
全國與塘頭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