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寧德周寧縣純池鎮三門橋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925105 | 身份證前6位:350925 |
長途區號:0593 | 郵政編碼:352000 |
隸屬政區:純池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J | |
三門橋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三門橋行政村,村委會駐三門橋自然村。解放初期成立農會,1953年改鄉,1959年稱公社,1960年改稱三門橋大隊,1983年后改稱三門橋村委會。三門橋是純池鎮第二大行政村,轄西溪、前坑、菖蒲洋、范家垅、赤坪、丁洋坂、九斗坡、井前、朝官林、前坑等10個自然村。共10個村民小組,371戶,1802人,其中常住人口500多人,外來人口120人,大學文化人口30人。在外經商務工1000多人,創辦企業120家,年產值達億元以上的知名企業有13家。耕地1414畝,林地6887畝。主要農產品有茶葉、地瓜、黃豆、玉米、板栗、蜜桃、楊梅等。各種經濟作物的年產值約為50萬。各種生產資料及日用品商店21間,年銷售值額150萬元。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82萬元。有小學1所、糧站1座(已廢棄)。村域內擁有豐富的青石礦、鐵礦、金剛石以及富含多種礦物質的天然水資源。主要古建筑有三門橋、葉氏宗祠、臨水宮、五星長生大帝宮、財神宮(殿)、大帝宮、文昌閣等;主要景點有龜崗山、“羅仙崗”、龍潭、羅家頂、鷹形崗、獅子崗、蓮花崗、蛇崗等。三門橋為閩東獨立師活動據點之一,據傳1934年粟裕、寺淮洲、樂少華率紅七軍團揮師北上途經三門橋村過夜。
三門橋村 因橋而得名。該村有豪陽溪與羅家星溪在此處交匯,溪上建有一橋,橋建雙孔、三門,分別通往福安、壽寧、周寧,故稱“三門橋”。清咸豐年間(1851-1862年)建村,先民由該鎮庭洋村遷來。位于純池鎮以東13公里處。全村110戶,545多人,其中常住300多人。居民以葉姓為主。房屋依溪而建,223幢,其中新建的水泥樓房93幢。耕地382畝,林地2987畝。有村委樓、會場、教學樓、醫療站各1幢。因地處福安、壽寧、周寧三縣(市)交界處,地緣優勢明顯,20世紀90年代以前商業較發達,被稱為 “小上!。各自然村均通電、電話、電視、自來水、水泥路、水利等。新中國成立以前犧牲的革命烈士有葉奶太、葉成滔、葉承章、李石生。
西溪村 該村有一條小溪,故名。由西溪、外洋中、橫洋尾三個居住點組成。位于三門橋西北方2.6公里處。全村86戶,420人,其中常住102人。居民以周姓為主。房屋60幢。耕地280畝,林地2700多畝。新中國成立前犧牲的革命烈士有周桂營、周逢仔2人。
赤坪村 因村中泥土顏色赤紅,村人取名赤坪。位于三門橋村東北方1.3公里處。全村23戶,100人,其中常住19人。居民以吳姓為主。房屋11幢。耕地102畝,林地200畝。
范家壟村 因村原先為范姓人居住之地,又因村莊房屋建于垅中,故名。位于三門橋北側800米處。全村25戶,120人,現該村大部分住戶已遷往三門橋主村或外出,常住10人。房屋13幢(完好的8幢)。耕地75畝,林地60畝。
菖蒲洋村 因該村生長著一種叫菖蒲的植物,且數量多如一片汪洋,故名。位三門橋主村東北方1公里處。全村19戶,86人,現常住2戶3人。房屋5幢。耕地65畝,林地120畝。該村村民一部分遷三門橋主村,一部分外流。
丁洋坂村 因該村為丁姓人氏居住之地,故名。已與三門橋主村連片并村。全村20戶,101人,其中常住42人。房屋16幢。耕地70畝,林地70畝。
井前新村 因該村為災后重建于井前的村,故名。已與三門橋主村連片并村。全村26戶,130人。居民以許姓為主。耕地100畝,林地160畝。
九斗坡村 因該村建在九斗坡上,故名。已與三門橋主村連片并村。位于主村西北角。全村20戶,110人。耕地62畝,林地65畝。新中國成立前犧牲的革命烈士有吳樹森1人。
朝官林村 因該村宋朝時期有三人在朝為官,故名。全村23戶,115人。耕地70,林地110畝。
前坑村 因村前有一小溪坑流過,故名。已與三門橋主村連片并村。在主村西北方0.5公里,距主村僅一步之遙。全村19戶,95人,房屋15幢。耕地60畝,林地95畝。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