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寧德古田縣吉巷鄉長洋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922201 | 身份證前6位:350922 |
長途區號:0593 | 郵政編碼:352000 |
隸屬政區:吉巷鄉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J | |
長洋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長洋村,原名長楊村,始祖徐志亮,宋朝誥授光祿大夫太子少保,官授通判。明永樂二年(1404)徐剪住先祖遷居到此。清朝時,以開錢莊聞名全縣,位于古田縣北部邊境。東面塔洋,西面韋端,南至北墩,北至屏南王林、甘棠村相鄰。均住徐氏。民國時期,長洋屬北長鄉。解放后,長洋是大隊所在地,轄前洋坂、塔洋、前山村。現長洋做為一個行政村屬吉巷鄉所轄。距城關約40多公里,距鄉政府16公里,交通便利,是福建省省級歷史丈化名村,耕地面積水田1420畝,旱地300畝,山地4300畝,森林覆蓋率95%以上,全村200多戶,800多人,共11個村民小組,黨員總數35人,其中女黨員3人,入黨積極分子5人。
長洋村以“科技興農、菌果齊抓”為發展路子,農業是村的主要經濟,幾百年來,徐氏子孫開田劈山,從事種植業,主要種植水稻、蕃茄、水果、松樹、杉樹、毛竹等,杉樹、松樹、雜樹覆蓋山地,有松杉郁郁蔥蔥的大松林,有茂密的闊葉天然林、上院林,毛竹林主要分布在長林、里竹林、春暮垅等。特別是水仙坪,大坪岡上有大面積的苦椎林,苦椎果可生產苦味食品,有待開發。手工業一直被村民所重視,歷來有制紅曲、做粉干、釀黃酒、造米醋和編竹制品等傳統生產。不僅自給,還銷往鄰村、鄰縣。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又新興白木耳、香菇、茶樹菇、滑菇、杏鮑菇等食用菌生產、加工業。
古民居建筑群情況:大多數是清代和清以前建筑,保持完好,共有43棟,占地10000多平方米,其中有三棟較大古民居,每棟占地面積600多平方米,土木結構,進門通過一個天井到達正廳,房屋門窗,壁板上刻有清中期木雕,主要是花鳥和人物,栩栩如生。正門上有石頭雕刻,天井上還有泥塑,保持完好,具有較高的文物研究價值。尤其是天井上的泥塑人物,體現了當時福建山區清代民間富戶人家和貧苦百姓的服飾特色。壁板上還保存有清朝歷代學報。
近年來,省文物專家,省美術學院專家多批次到長洋村進行實地調研考察,對長洋村的古建筑遺存,古文化底蘊,長洋八景贊不絕口,一致認為該村已具備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的報批條件,同時也具備做為古文化旅游景區開發的條件。
長洋八景:清溪九曲、松坂朝青、虹橋卷月、田筆呈峰、奇嶂雙峰、竹灣夕照、澄濂瀑布、獅口吞云。
糧食生產方面,嚴格落實糧食補貼政策,鼓勵村民發展糧食生產。食用菌生產方面,長洋村是食用菌生產的專業村,特別是今年,溪坪洋食用菌反季節生產基地,占地伍萬多平方米,每批可做銀耳400—500多萬袋。可套種杏鮑菇、滑菇(冬季上架)。
長洋村有著較為堅實的基層民主基礎,全村群眾的參政議政熱情很高,進一步健全黨務,村務公開制度,凡是村級各類組織會議內容都及時通過公開欄張貼公示,凡是涉及到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做到全公開、真公開、實公開、早公開,村務事項從辦理結果的公開,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公開延伸。進一步強化村務管理的監督制約機制。同時,還積極推行民主評議村干部工作制度,每年都要對黨務公開工作和村干部的廉政滿意度開展評測工作。通過這些的舉措,切實保障村民對村兩委班子的監督權。
全國與長洋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