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英德市位于廣東省中北部,北江中游。東鄰翁源、新豐、南連佛岡、清新,西與陽山交界,北同乳源、曲江接壤,東西最大距離120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3千米。總面積5672平方千米。總人口108萬人(2007年)。
市人民政府駐英城街道,郵編:513000。代碼:441881。區號:0763。拼音:Yingde Shi。
基本概況
英德市歷史悠久,是嶺南文明古邑,古稱英州,以盛產英石得名。其境內在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已同時設立了湞陽、含匡兩縣,南宋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始名“英德”。歷史上曾設立過州、郡、府、路等行政建制。1949年建國后沿襲縣制,隸屬韶關市;1988年劃歸清遠市管轄,1994年撤縣建市,現轄24個鎮(街道辦事處)。現有人口103萬,國土面積5679平方公里,是廣東省國土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
英德市地處廣東中部,北江中游,位于珠江三角洲和粵北地區的結合部,地理條件優越,南距廣州138公里;交通發達,京廣鐵路穿境而過;公路網絡四通八達:東聯106國道,西聯107國道,銀英公路、英坑一級公路南通廣州,北達韶關,已通車的英佛一級公路距廣州新機場僅89公里,車程僅1小時。境內北江、連江航運發達,上游有白石窯水利樞紐、下游有飛來峽水利樞紐,北江已是一條黃金水道,500噸級船舶可由香港、澳門、廣州直抵英德。
早在宋代,全國四大著名觀賞石之一的“英石”,便是因英州的“英”字而得名,如今每年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客商前來定購,用以制作山水盆景或作園林裝飾。“英石”曾遠涉重洋,作為廣東省珍貴的禮物贈與美國和日本。“英石”盆景更是遠銷世界各地。
英德是中國紅茶的故鄉,“英德紅茶”以其外形勻、齊、凈,湯色鮮亮,香氣濃郁,味道甜潤等顯著特點,享譽中外,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
英德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有悠久的文物古跡。歷代的文人墨客,游歷古代英州,留下了千古不滅,著稱于世的摩崖石刻;歷代留下的文物古跡,云嶺獅石山中石器古文化遺址更彰顯英德歷史的深邃和古代的文明;英德的山清水秀,大自然的神工鬼斧,造就了聞名海內外的特大溶洞--寶晶宮、南天第一峰林風光--英西峰林走廊、秀麗的長湖、神秘的琵琶山地下河和石門臺原始森林風景保護區,眾多奇麗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相得益彰。
經濟概況
近幾年來,英德市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經濟增長再創新高,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據初步核算,2004年全市生產總值(GDP)突破50億大關,達到51.15億元,同比增長18.2%,連續兩年創1996年以來增速新高,呈現一年更比一年好的良好態勢。從三次產業的構成看,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2.65億元,增長3.1%,直接拉動GDP增長1.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5.08億元,增長59.4%,直接拉動GDP增長13.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3.42億元,增長12.3%,直接拉動GDP增長3.6個百分點。從經濟總量結構的變化來看,三次產業的比例關系由2003年的49.4:21.8:28.8調整為2004年44.3:29.5:26.2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一)工業實現生產與質量同步增長
海螺PVC型材和龍山水泥等大工業項目的建成投產,為該市工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工業發展是近二十年來增速最快的一年,在新增企業和水泥工業的拉動下,從4月起工業增速不斷攀升,2004年全市工業(包括規模以下)實現工業總產值28.32億元,比上年增長52.9%,其中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7.27億元,拉動工業增長35.2%,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5.99億元(現價,下同),比上年同期增長67.7%(增長速度按分行業價格縮減法計算,下同),增長速度在清遠8縣、市(區)中排在清城區和清新縣后居第三位。工業對國民經濟主導作用進一步增強,全部工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3.1%,拉動經濟增長7.8個百分點。
從經濟類型來看,各種經濟類型工業均快速增長。國有及其控股企業完成增加值4.43億元,增長69.7%;集體企業完成增加值5622萬元,增長54.8%;股份制企業完成增加值2.32億元,增長124.5%;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完成增加值1.25億元,增長138.5%,是各種經濟類型中增長最快的。民營企業完成增加值0.77億元,增長1.5倍。
工業經濟效益顯著好轉,利潤總額實現扭虧為盈。在生產快速增長的同時,效益也實現質的突破,2004年全市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為107.0%,同比上升39.2個百分點,在清遠8個縣(市、區)中升幅最大。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2.26億元,同比增長62.0%。工業利潤總額為3372萬元,實現扭虧為盈,亦是自2000年以來的首次正數。實現利稅1.45億元,增長1.2倍。
(二)固定資產投資高幅增長
自年初以來,不論是工業項目,還是房地產開發以及交通設施領域到處呈現熱火朝天建設局面,該市固定資產投資一直保持高幅增長,成為各項經濟指標中的一個突出亮點。2004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2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8.4%,直接拉動GDP增長5.3個百分點,已連續兩年高速增長。其中,基本建設完成投資7.06億元,增長22.7%;更新改造完成投資9.15億元,增長94.0%;房地產業完成投資7434萬元,下降1.6%。
工業是整體投資增長的主要拉動力。工業投資(不包括農村單位,下同)14.72億元,同比增長1.1倍,占投資總額的52.1%,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5.2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完成投資10.80億元,同比增長91.2倍;電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完成投資3.89億元,同比增長1.6倍。
(三)農業保持平穩發展,產業化進程加快
2004年,全市完成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產值32.58億元,同比增長3.8%。農業結構調整繼續得到加強,水果、蔬菜等經濟作物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其中種植業完成總產值19.70億元,同比增長5.8%;林業完成總產值3.30億元,同比增長8.0%;牧業完成產值7.79億元,同比下降4.6%;漁業完成產值1.54億元,同比增長3.3%。
農業種植結構進一步調整,糧食、糖料播種面積繼續減少,蔬菜、蠶桑和水果面積擴大。全年糧食種植面積91.0萬畝,比上年同期減少5.9萬畝,下降6.1%,為近三年的最低幅度,全年種植糖蔗面積5.64萬畝,下降6.8%,糖蔗產量24.52萬噸,同比下降12.4%。蔬菜、蠶桑等見效快的作物發展較快,并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全年種植蔬菜面積32.96萬畝,同比增加5.1萬畝,增長18.2%,蔬菜總產量42.88萬噸,同比增長20.4%。桑園面積為4.6萬畝,比上年增加0.3萬畝,蠶繭產量達5885噸,同比增長40.5%。前幾年該市政策性鼓勵農民種植水果,水果面積大幅增加,目前水果面積達15.32萬畝,如今果園已大面積掛果,今年水果產量明顯提高,產量達5.4萬噸,同比增長58.4%。
農業產業化經營迅速發展。溫氏集團、天農食品有限公司、安興奶場等農業龍頭企業相繼在該市落戶,目前該市有清遠龍頭企業兩間。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養殖業的發展步伐正在逐步加快。2004年肉類總產量3.9萬噸,增長5.1%,其中豬肉產量3.2噸,增長2.8%,家禽肉產量0.5噸,增長4.4%。牛奶產量5472噸,增長10.5倍。
農業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全面提高。
1、種植業。2005年全市農作物播種總面積201.46萬畝,其中糧食作物總面積96.7萬畝(含大豆),總產量31.8萬噸,經濟作物總面積為104.76萬畝,糧食作物中, 優質稻播種面積已達45萬畝,較大宗經濟作物分別為:花生17.48萬畝、蔬菜33.16萬畝、甘蔗7.99萬畝(其中糖蔗5.69萬畝)、水果18.96萬畝,蠶桑5.45萬畝,木薯8.26萬畝,茶葉1.66萬畝。糧經作物面積比例為48:52。此外,全市筍竹面積達45萬畝,竹筍干7987噸,產值1.69億元。
2、畜牧業。我市畜牧業生產亦有較大的發展,2005年肉類總產量3.9萬噸,全年肉豬出欄量46.68萬頭。牛出欄量1.62萬頭。家禽年出欄量409.83萬只。奶牛存欄2398頭。
3、水產養殖業。我市現有宜漁面積12000公頃,水產養殖業潛力巨大。2005年全市水產養殖面積6.73萬畝,其中網箱養魚29200m,水產品總產量1.89萬噸。-
(四)消費品市場充滿活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2004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完成26.58億元,同比增長14.8%。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完成零售額23.31億元,增長15.0%;餐飲業完成零售額3.27億元,增長13.4%,分銷售地域看城鎮市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1.91億元,增長12.8%;農村市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4.67億元,增長16.4%。
該市人民生活水平繼續得到改善。2004年全市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收入15489元,同比增長12.9%。農民人均純收入3362元,增長7.0%。
(五)財政收入快速增長,金融形勢穩定
2004年全市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43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1.2%。完成預算內財政支出5.67億元,增長7.9%。金融形勢穩定。12月底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57.66億元,比年初增長18.3%。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6.38億元,比年初增長15.0%。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4.23億元,比年初下降9.0%。
(六)外貿出口增長
2004年全市完成外貿出口總額1510萬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3.8%。合同利用外資10140萬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0倍;實際利用外資1528萬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倍。
2006年經濟狀況
【國民經濟快速增長】 經濟增長總體上延續2005年高速、加快發展走勢,據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90.06億元,比2005年增長28.3%。這樣,從2003年起英德經濟處于新一輪經濟上升期,生產總值連續4年加速增長,增長速度2003年為9.8%、2004年為18.4%、2005年為25.9%,2006年為28.3%,呈現一年更比一年好的良好態勢,4年年均增長20.4%。從三次產業構成看,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1.83億元,增長7.8%;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32.55億元,增長62.1%;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35.68億元,增長18.9%。第二產業依然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生產總值增長的28.3個百分點,第一產業拉動2.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拉動18.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拉動8.1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9572元,增長26.1%。三次產業比例由2005年的28︰29︰43 調整為24︰36︰40。
【工業生產持續快速增長】 2006年,在“臺泥”、“海螺”等新建和擴建工業企業拉動下,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總體呈現平穩快速增長(從4月起增幅保持在65%-
自然地理
英德,自然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英德水力資源豐富,境內水能蘊藏量達39.6萬千瓦,目前已建成的水電站裝機容量達21萬千瓦。其中白石窯水電廠裝機容量7.2萬千瓦,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縣級電站。英德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的礦產品種有39種,其中硫、鐵、金、銀、銅、鋅、煤、石灰石、花崗石、英石儲量較大,尤其是石灰石的儲量最大(在600億噸以上),且含碳酸鈣高、質量好。而"英石"是我國四大觀賞石之一,早在宋代就已名揚四海。英德土地資源充足,現有農業用地529萬畝,其中耕地80萬畝、林地436萬畝、宜牧草地13萬畝。
行政區劃
英德市轄1個街道(英城)、12個鎮。
歷史沿革
有英山在北,南漢因置英州,宋以英宗潛邸,升為英德府,明改縣。1994年設市。
2000年,英德市轄32個鎮。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810446人,其中:英城鎮 105104人、沙口鎮 35069人、望埠鎮 44545人、橫石水鎮 23561人、大鎮鎮 32165人、橋頭鎮 25400人、青塘鎮 26511人、魚灣鎮 20319人、白沙鎮 22602人、大站鎮 31985人、西牛鎮 30930人、九龍鎮 40550人、含光鎮 41571人、張陂鎮 12577人、大灣鎮 41025人、 石灰鋪鎮 27288人、石牯塘鎮 25440人、云嶺鎮 13553人、黃陂鎮 12852人、黃崗鎮 6168人、下太鎮 7500人、明逕鎮 22474人、巖背鎮 6405人、青坑鎮 12542人、波羅鎮 9624人、橫石塘鎮 19876人、大洞鎮 11246人、沙壩鎮 8184人、英華鎮 8097人、連江口鎮 27299人、黎溪鎮 25000人、水邊鎮 12514人、文化區虛擬鎮 7640人、英紅區虛擬鄉 12830人。
2002年,英德市轄32個鎮(英城、沙口、望埠、大鎮、橋頭、青塘、魚灣、白沙、大站、黎溪、水邊、西牛、九龍、含光、張陂、大灣、云嶺、黃陂、黃崗、下**、大洞、沙壩、明逕、巖背、青坑、波羅、橫石水、連江口、石灰鋪、石牯塘、橫石塘、英華),344個村委會、30個居委會。
2003年,英德市轄31個鎮:英城、大站、黎溪、沙口、黃陂、西牛、張陂、石牯塘、石灰鋪、望埠、下石、云嶺、黃崗、青塘、橋頭、大鎮、橫石水、魚灣、含光、大灣、波羅、水邊、沙壩、大洞、白沙、橫石塘、連江口、青坑、九龍、明逕、巖背。
2004年6月18日,英德市委、市政府分別在大鎮鎮等5個地方同時召開調整部分行政區劃宣布大會,宣布撤銷青坑、云嶺等6個鎮:(1)撤銷青坑鎮,將其行政區域并入大灣鎮。調整后,大灣鎮管轄原青坑鎮和原大灣鎮的行政區域范圍,轄23個村委會和2個社區,總面積381.4平方千米,總人口79548人。鎮政府駐原大灣鎮政府駐地。(2)撤銷明逕鎮、巖背鎮,合并設立黃花鎮。調整后,黃花鎮管轄原明逕鎮和原巖背鎮的行政區域范圍,轄21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總面積202.3平方千米,總人口46457人。鎮政府駐原明逕鎮政府駐地。(3)撤銷魚灣鎮、大鎮鎮及黃陂鎮(保留黃陂華僑茶場牌子,隸屬英德市人民政府管轄),合并設立東華鎮。調整后,東華鎮管轄原魚灣鎮、大鎮鎮及黃陂鎮的行政區或范圍,轄48個村委會和5個社區,總面積606.2平方千米,總人口117749人。鎮政府駐地設原大鎮鎮重新村委會下壩村。(4)撤銷云嶺鎮,將其行政區域并入英紅鎮。調整后,英紅鎮管轄原云嶺鎮和原英紅鎮的行政區域范圍,轄11個村委會和6個社區,總面積236.4平方千米,總人口33719人。鎮政府駐原英紅鎮政府駐地。(5)撤銷英城鎮,設立英城街道辦事處。調整后,英城街道辦事處管轄原英城鎮的行政區域范圍,轄8個村委會和6個社區,總面積164.5平方千米,常住總人口120650人。新設立的英城街道辦事處作為英德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駐原英城鎮政府駐地。 這是英德市繼2001年以來撤銷沙壩、張陂、黃崗、英華、寶晶宮文化區(鎮級行政區)5個鎮(區)后的又一撤并行動。撤并后英德市的行政區劃由原來的33個鎮調整為現在的23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英德市轄1個街道(英城)、23個鎮(沙口、望埠、橋頭、青塘、東華、白沙、大站、黎溪、水邊、西牛、九龍、大灣、大洞、黃花、波羅、橫石水、連江口、石灰鋪、石牯塘、橫石塘、英紅、下石太(“石太”合為一字)、浛洸)。
2007年10月25日,英德市召開調整鎮行政區劃動員大會,將現在的24個鎮(街道)撤并為13個鎮(街道):英城街道、浛洸鎮、東華鎮保持不變,波羅鎮與大灣鎮合并,黃花鎮與九龍鎮合并,大洞鎮、水邊鎮與西牛鎮合并,橫石塘鎮與英紅鎮合并,石牯塘鎮與石灰鋪鎮合并,沙口鎮與望埠鎮合并,下石太鎮與大站鎮合并,連江口鎮與黎溪鎮合并,橋頭鎮與橫石水鎮合并,青塘鎮與白沙鎮合并。調整工作于將12月31日完成。
市區經濟現狀:
自2006年后,物價飛漲,出現虛假繁榮。店鋪供過于求。房價上漲一倍以上。出租屋的租金也漲價近一倍。
隨著英德建市以來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英德龍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水泥項目第三條生產線日前動工興建,亞洲最大的水泥企業安徽海螺集團計劃在英德投資30億元,分兩期三年內在英德建設年產600萬噸大型水泥熟料生產基地和建設與水泥配套的6000萬條塑料袋生產線。英德力求將國際先進環保生產技術帶到本地,逐漸淘汰粗放式重污染生產方式,告別昔日塵土飛揚的落后生產面貌,打造環保水泥之都。
早在2004年,英德作為全省三大水泥生產基地之一,具有明顯的交通、資源和能源優勢。據英德市招商引資項目有關負責人介紹,英德市水泥巖儲量達625億噸以上,是廣東省重要的建材基地。到去年,全市水泥生產企業總產量達到313萬多噸,產值7億多元,成為該市的經濟支柱產業之一。(來源:廣州日報< 2004年12月18日>)
地方特產
英德紅茶
英德紅茶出產于廣東省英德市,“英紅”是與“祁紅”“滇紅”齊名的五大紅茶之一。
英德茶葉產區多建于丘陵緩坡上,土層深且肥沃,土壤PH值在4.5~5之間,加上英德地處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達20.7℃,雨量豐富,全年相對濕度大,非常適于茶樹的生長。
英德產茶的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盛行喝茶,到明代,英德茶葉已有貢品。英德紅茶分為葉、片、碎、末以個花色,每個花色有多個不同等級,成品外形重實、色澤烏潤、茶色紅艷、香氣濃郁、口感極好等特點倍受品茶人士的青睞。目前遠已遠銷到英國、德國、美國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英國女皇在盛大宴會上就曾用過英德紅茶招待貴賓。
主要榮譽
英德紅茶在國內外茶葉評比中榮獲各種榮譽數十之多。其中國際級金獎有4次,國家級獎6次,省部給獎26次。主要的獎項如下:
* 1986年 碎茶2號獲巴黎美食旅游協會頒發的金獎棗金桂獎
* 1991年 袋泡茶獲國際博覽會金獎。
* 1992年 英德紅茶系列產品獲92國際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銀質獎
英石
中華奇石種類繁多,英石無論從儲量、產量、質量、用量、銷量哪個方面講,都是首屈一指的,因此應當把它作為一個重要的石種來介紹。
英石是中國四大園林名石之一,是石灰巖經過千百年風化、沉積形成,玲瓏剔透,紋理錯落,以“瘦、皺、漏、透”的特點著稱,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概念 英石是石灰巖經內部碳酸鈣分化和外部風化、溶蝕等自然力作用而成的奇石。
特點 劉清涌教授總結為“或雄奇險峻,或嶙峋陡峭,或玲瓏宛轉,或 接層疊”宋代 認為以“丑”為美。以上觀點均可視為英石之特點。英石的硬度在四大園林名石中比黃蠟石稍遜,比太湖靈壁強些。
種類 英石分為陽石、陰石英兩大類,陰石埋在土層中或藏在沙坑里,體形高大,嵌空斗竦,表露地面,散落成構件、小件,多折皺,比較堅硬。陽石中有橫紋、直紋、大花、小花、雨點、疊石幾種。按顏色分英石有青綠、青灰、灰白、粉紅、鐵紅、默黑等。石書認為英石以黑為貴。可是蘇東坡曾經擁有的“一綠一白”兩口“仇池”石被譽為“罕世珍寶”。現在依我看來,有兩種石值得研究,一是粉紅色的,質地由許多小口膠合得那么緊,不可思議。另一是淺黑色的,表面布滿了螺、貝、小魚化石。
分布 英山百蹬石以陽石為主。冬瓜鋪雙馬山以陰石為主。其它鎮不同程度儲藏有英石,但以含光境內溪坑之中和石牯塘 山的英石質量較好。粉紅色的發現于冬瓜鋪、庵山等地。
功能 大器、中器即體積1立方米以上者可在園林中獨立成景,構件可以制作假山、盆景,小件可以在廳堂、房間,甚至書案、壁供置。總的來說,英石屬于園林建筑景石,銷量很能大。
英德茶葉
金毫茶
選用場內英紅九號良種幼嫩芽葉,經精工制作而成的高檔名茶, 1992 年被授予廣東名茶稱號。該茶外形條索圓結挺直,茶芽完整肥碩,毫尖鋒銳,滿披金毫,色澤金黃,鮮活油潤;湯色金黃艷亮,金圈明顯且厚;花香芬芳,濃郁持久;滋味鮮爽濃厚,回味甘甜;葉底完整柔軟紅亮。
英紅九號
選用聲場內英紅九號良種特級茶青加工而成。干茶品質外形色澤烏潤細嫩,顆粒重實緊結,金毫顯露,湯色紅艷,加奶后的茶湯,湯色瑰麗,滋味甘美清鮮,葉底紅艷,是英德紅茶極品。
英州線螺
選用場內良種黃炎幼嫩芽頭經碧螺春加工工藝加工而成,有“英德碧螺春”之美譽, 1999 年獲廣東省銀毫茶名茶。該茶外開形纖細卷曲,白毫顯露,香氣濃郁,有熟板栗香,滋味鮮純甘厚,湯色碧綠清澈,葉底嫩綠明亮,是英德手工茶的極品。
黃炎綠茶
選取用良種黃炎特級茶青特級茶青加工而成;該茶外形細勻一,色澤銀灰綠;葉底嫩黃,是省內綠茶中的佼佼者,早在 1988 年就獲得廣東省茶呂評比優質產品,之后多次獲此殊榮。
英州一號
選取用場內珍稀品種英州一號對夾二、三葉經精加工而成。該茶外形色澤墨綠。內質香氣清香帶花香,滋味醇厚甘潤,后韻回甘極強,湯色金黃明亮,是廣東省繼鳳凰單樅之后又一個烏龍名茶, 1996 年獲得廣東省烏龍茶優質茶稱號。
苦丁茶
英德境內均有生產,以茶樹良種場內品質最優。選用場內冬青屬苦丁茶經精加工廠而成。品質外形條緊卷粗壯,重實均勻,芽葉完整,色澤烏褐油潤;香氣清鮮醇和,湯色淺綠或淡黃清澈,是藥飲兩用茶,保健功能極佳, 1994 年獲得省名優質茶評比苦丁茶冠軍以及 1995 年中國茶葉學會 1995 上海國際茶文化節中華茶展評為最佳推薦產品。
以上六個茶葉品種均勻由英德市茶樹良種繁育示范場生產。
巖背高山云霧茶
無污染,外形式形條索勻整,湯色綠而明亮,內質香氣高,滋味鮮爽。產地:巖背鎮壓人民政府,種植面積 450 畝,年產量 1.5 萬公斤。
無核黃皮
英德市沙口鎮高橋村委馬徑竂村組種植有大果無核黃皮20多畝,1千多株。此果個大、薄皮、無核、爽口,甜度12%左右,帶蜜香味,營養價值特別是藥用價值高,消食健胃,理氣健脾,消痰化氣,潤肺止咳去疳積,生津止渴防中暑之功效,是夏季最佳的食用水果。
沙口甜桃
英德市沙口鎮。 沙口甜桃種植面積有數百畝,果質甘甜清爽。
筍干
筍干是英德市傳統名產品之一,具有三百多年的經營歷史。筍干鮮嫩、爽脆、味甜、供量較大。產品遠銷港、澳、臺和日本等地,大受消費者的歡迎。
西牛腐乳
西牛腐乳產于西牛鎮,以當地產的黃豆為原料,加工成豆腐,以科學方法加配料精制而成。且有特殊香味,嫩滑可口,能增進食欲,在當地享有盛譽。產品遠銷東南亞,為西餐桌上特具風味的小菜,西餐館稱之為“西乳”。
香茗精品白沙茶
英德市東部白沙鎮生產一種茶葉,以產地取名顧名思義取名白沙茶,因品質上乘,在當地小有名氣。
說起白沙茶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上世紀七十年代,時任廣東省委書記劉興元有一年春節宴請客人,為提高接待規格,大年三十,還派專人從廣州趕到百里之外的白沙,殊不知春節茶葉脫銷,公社干部幾乎全公社找遍了才找到兩斤,勉強完成了省委領導交辦的任務。當地的茶農得知后感慨地說:古時有“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說法,省委書記大年三十百里購我們的白沙茶足以說明白沙茶的品質及其影響力。此消息傳出后,更使白沙茶的名聲大震。
砂糖桔
英德市大站鎮聯豐村生產有大量的砂糖桔。本場主要生產砂糖桔,現有面積60畝,年產砂糖桔15萬斤以上。果場位于大站鎮聯豐村委會境內,距離英坑二級公路1.5公里,交通方便。是由農業專家投資經營,采用無公害操作流程進行生產管理,產品質量可靠,歡迎廣大客商前來洽談訂購。砂糖桔原產于廣東省四會市,又稱四會桔,其果形扁平,果皮有瘤狀突起,單果重50克左右,可食率75%,果肉爽脆,汁多化渣,味甜如砂糖,故又名砂糖桔。果實在11月底即可采收上市,是春節期間應市的優良品種,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九龍豆腐
同粵北山區的許多小鎮一樣,英德九龍鎮坐落在一峰峰松青柏翠花紅柳綠的山腳下,一條彎彎的小河從小鎮的旁邊潺潺流過。小河叫九龍河,河水是從不遠處的山谷中流出來的,清澈見底,甘甜如露;河兩岸楊柳青青修竹依依芳草萋萋,遍地的野花一年四季常開不敗,景色美不勝收,有“小桂林”之美稱。是英西峰林走廊最有名的景點之一。可以想象,以獨一無二的特色而聞名于世的九龍豆腐出自這樣一個如世外桃源般的地方,也就不足為奇了。在英德九龍鎮,那里的村村寨寨、家家戶戶都會做豆腐,都愛吃豆腐。特別是逢年過節,每家每戶幾乎同時開工做豆腐,整個小鎮都氳氤在一種豆腐的清香之中……
據專家考證,九龍豆腐的好吃,一方面是因為做豆腐用的水,是沒有受到一絲污染的山泉水,并且堿性較大,口味甘醇;另一方面則是代代相傳了上千年、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制作技藝。
隨著歲月的流逝,英德九龍人把他們無數代人的智慧都融進了九龍豆腐那多姿多彩的烹飪制作之中,使它發展成如今的數百種豆腐菜系。它可以獨成一菜,也可以作主料、輔料或調料;可以根據個人喜好作多種工藝加工,如蒸、燉、炸、爆、煲、焙、烤、鹵、氽、煎等等;它還可做成多種造型,如塊、團、條、片、丁、卷、夾、丸……總之,菜式、品種數不勝數應有盡有,讓人賞心悅目應接不暇……
英德擂茶粥
英德是個古老的茶區,唐朝時就已經建有“煮茗臺”,后來更發展出來具有英德特色的“擂茶粥”,經久不衰,據當地群眾介紹,做“擂茶粥”很簡單,但必須有二件特別工具,一是擂盆;二是擂槌。擂盆是一種碗狀陶器,內壁滿布網狀溝紋;擂槌則是用一種質地堅韌的山蒼子木棒做成。制作擂茶粥時,先放茶葉(或新鮮茶青)于擂盆內,用槌成粉末,然后放入所需的配料如生油、香炒花生仁、芝麻等,一起擂成糊狀,再把剛煮熟的米粥(以不糊為度)倒入盆內,放入生鹽,攪勻就可以吃了。“擂茶粥”清香可口,當地人還說能治感冒,過去農村缺醫少藥的情況下,身體有點小毛病時,就“靠”擂茶粥治病。
徐其修涼茶
權祥涼茶公司位于英德市浛洸鎮鹿城路,由徐星權、徐星祥兄弟倆組建。公司成立于1997年4月18日,在短短的幾年里,擁有涼茶連鎖分店600多間,橫跨省內外100多個大中城市,固定資產2000多萬元,直至2001年分店已成功到廣西、江西、浙江、福建、海南等省外,開設分店;現擁有保健廠房、辦公大樓、大型倉庫、別墅渡假村,大酒店等,占地面積約4萬多平米;公司經過幾年的艱苦創業,現已購置了大小車輛10多臺,屬下員工1300多名,其中工程師、技術員50多名。另外還聘用了60多名大學生參與企業管理,分布在科研、技術、公關、財會、供銷等重要崗位部門,為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公司的領導從提高員工素質入手,搞好員工的福利待遇,實行高標準,嚴管理,制訂了一套完善有效的管理辦法,使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獲得雙豐收。公司是首批擁有“廣東省食品文化遺產”配方及術語的企業之一,“徐其修”商標被評定為廣東省著名商標。
徐其修”商標被評定為廣東省著名商標。
西牛麻竹筍
西牛麻竹筍產于粵北山區英德市西牛鎮,具有鮮嫩、爽口、筍味香濃的特色,享譽山珍之稱。麻竹筍富含粗纖維和A、B2、B6、C等多種維生素,是天然無污染的優質食品,多食有助消化、消滯、益壽延年。
西牛麻竹筍產品主要有即食系列和筍干系列。即食筍系列以優質麻竹筍為原料采用現代工藝精制而成,產品有脆筍、玉筍、鳳尾幼筍等;筍干系列有筍花、筍尖、筍衣、生筍絲等,以民間傳統加工而成,是美味佳肴的上乘佐料,產品遠銷日本、香港、澳門、新加波、臺灣等國家和地區。
西牛鎮早在明清時期已盛產麻竹筍,現有筍竹面積15萬畝,年產竹筍75000多噸,是麻竹筍生產加工集約基地。2005年被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中國麻竹筍之鄉”、中國果菜產業發展論壇組委會授予“中國優質食用筍基地鄉鎮”。目前鎮區建成投產的筍產品加工廠有巨龍、震興、旭祥、欣樂,年加工筍產品3萬多噸。主要品牌有巨龍農副產品加工廠的“鴻大”和震興農副產品加工廠的“巧口”商標產品。
巖背高山茶
巖背高山茶以綠茶為主,產巖背高山之上,是綠色環保的茶葉,色香味俱佳.
粉葛
淮山、粉葛是水邊的特產,味道獨特、知名度高,遠銷英德、清遠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年種植淮山1500畝,粉葛1500畝,冬瓜400畝,今年新種蠶桑2500畝。同時,發展山區優勢,筍竹在原有面積3.3萬畝的基礎上,今年新發展1.8萬畝,合計5.1萬畝。
沙口鎮特色農產品
(1)紅香米:飩含硒食品,有健脾養胃補血養顏功效,用來煲甜水,色、香、味俱全。
(2)紅瓜子:久負盛名,顆粒飽滿,色澤鮮紅,肉質清香自然,口感純正,生吃熟食均可。
(3)黑香米:含硒食品,有保健、抗癌、補血、健胃之功效,對治療糖尿病有輔助療效。
(4)金錢草:性味甘淡,常飲之,清熱去濕,通尿利淋,是飲食與藥用俱佳的健康食品。
(5)野菜:枝粗葉嫩,野味濃香,色澤鮮綠,自然純正,口感清香。屬天然無污染的綠色食品,具食用與藥用雙重價值。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維生素與氨基酸,常年食用,有防癌健身、滋陰壯陽、美容養顏之功效。
連江河鮮
“吃河鮮、到北江,最美味,在連江”的說法已在英德內外廣為流傳。連江口鎮因地理環境獨特,溪澗多,水質清淳,河鮮種類繁多,味道鮮美。以桂花魚、馬面骨、和順魚、魚甘魚、邊魚最為出名,年產量1200噸。另外,筍竹7.8萬畝年產筍干2830噸,蒿水竹1.9萬畝。種有的砂糖桔3375畝,并陸續掛果。
青塘米粉
青塘米粉(又稱米面),產于青塘鎮,以優質粘米磨制,經科學方法加工制成。粉條潔白,均勻、幼潔,其特點是水煮而不糊爛,香滑爽口,油炒軟韌可口。
旅游資源
英德旅游資源豐富,有奇瑰的巖溶地貌,有多彩的鄉土風情,有風光綺麗的青山和碧波萬傾的湖泊,它們相映成輝,共同組合成英德多層次、多內容、多形式、多類型的旅游資源群。目前有省級風景名勝區寶晶宮、仙橋地下河、英西峰林走廊、飛來峽漂流、英西老虎谷暗河漂流、九州驛站-英德草原度假營地、南山、通天巖、長湖、茶趣園、茶葉世界、石景河和望埠英石長廊等景區(點)。正在開發建設的有:仙湖溫泉、金海灣游艇高爾夫俱樂部、望埠湯泉宮、天驕影視基地、菜花峪、東南亞民俗風情園等。
全市現有16家旅游酒店,其中海螺國際大酒店為五星級標準,4家三星級酒店,3家二星級酒店。
英德交通便利。市中心由銀英公路接廣清高速公路、英佛一級公路連接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緊靠英西峰林走廊;規劃中的昆明至汕頭高速公路也將從英德市區北部經過并設出入口。英德火車站是廣州至韶關之間的一個大站,廣州至英德只需一個半小時。正在規劃建設的武漢至廣州的高速客運專線鐵路也貫穿英德南北,將在英德市區西郊設站。英德經京珠高速至廣州僅為118公里,至廣州新國際機場為89公里。
寶晶宮風景名勝區
寶晶宮風景名勝區寶晶宮是廣東省風景名勝區,位于廣東省清遠英德市南郊7公里的燕子巖。從京珠高速、英佛公路到英德,再轉寶晶大道可達,或者從廣清高速轉銀英公路到達英德。距廣州138公里,距清遠90公里。
寶晶宮風景名勝區由寶晶宮溶洞、碧落洞、碧落湖組成,總面積達3.8平方公里,既有大自然賦予的喀斯特溶洞,又有古時道家煉丹的仙洞,既有風光旖旎的北江和碧落湖,又有俊秀挺拔的巖溶孤峰,既有現代名人的揮毫,又有古時文人墨客留下的摩崖石刻,是自然與人文完美結合的旅游景區。寶晶宮溶洞是一個經歷了兩億多年地殼變化而形成的四層相疊、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的呈金字塔型的大型喀斯特地貌溶洞,集溶洞特色之大成:有金碧輝煌的大廳,有迷宮般的通道,多層巖洞相疊連通,一洞之內氣候各殊(冷洞、暖洞),鐘乳石千姿態百態,有著“洞中洞、樓上樓、河上河”的特色,具有極高的地質價值和考古價值。
1981年8月,溶洞被廣東省水文地質二隊在尋找水力資源過程中發現的,于1984年起向游人開放,中洞和上洞亦于1986年相繼開放。1989年被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被譽為“嶺南第一洞”。 1996年,考古專家在溶洞首層的沙礫石層中發現了距今至少十萬年以前的舊石石器,寶晶宮增添了幾分神秘。
據專家考證,兩億多年前,這里發生地殼運動,海底上升為陸地,當時就有地下河,后再由平地變為山體,經過3次地殼上升運動和長時期的地下河水侵蝕沖刷,石灰巖被溶解,從而形成大型石灰巖溶洞。
總面積約16500平方米,游程約1.5公里,底層到頂層相差105米,是廣東省已開放的溶洞中規模最大的一個,有全國最大的溶洞倒影。從學術上講,寶晶宮配稱集巖洞特色之大成。石灰巖洞主要分成兩大類,一類為構造性洞穴,即洞穴形成主要受構造支配;第二類是外動力形成洞穴,即洞穴形成是由地下水溶蝕而成,地下水面一般呈平坦近水平形態,故巖洞也呈近水平狀態,它能切過傾斜的地層。寶晶宮卻是兩者兼而有之,上洞即為沿巖層傾斜面形成的構造性洞穴;而底層現在還有積水的地下河所在,即為沿地下水面附近發育的外動力形成的洞穴。此外,一般巖洞可按氣候分為冷洞和暖洞,冷洞是洞口在上方的巖洞,當空氣冷卻后,由洞口沉積到洞穴底部,致使洞內氣溫保持較冷,即使洞外夏天高溫,洞內聚積的冷空氣不能逸出,故洞內仍比洞外冷,故稱冷洞。而暖洞則洞口在下方,洞體在上方,夏天暖空氣由洞外進入,浮上洞內,到冬季天冷,仍因氣暖輕浮,不能從下口流出,故冬天洞內仍保持夏天氣溫,稱為暖洞。寶晶宮上層為暖洞,而下層又為冷洞,集冷、暖洞于一體,這在國內也不多見。
主要活動項目為寶晶八景:寶晶宮溶洞、碧落洞、碧落湖、獅子山、奇石書畫館、英石園、摩崖石刻詩廊、水上高爾夫。
南山
南山南山位于英德南端,屹立于北江河畔,與北江南岸的文峰塔隔江呼應。南山地勢險要,風光秀美,由18個大小不一、錯落突兀的山峰組成,最高的鳴弦峰有189米。相傳舜帝南巡狩獵,曾率領宮廷樂隊登上南山最高峰,奏起了《望娥》之曲,唱出了《熏風》之詞。便以“鳴弦峰”紀念之。
南山早在漢朝就設有供人游賞的亭臺建筑,到唐宋時期共建有亭臺寺閣50多個。由于南山風景秀麗,歷來吸引名人墨客游賞和刻石留念。大量的古建筑和摩崖石刻,與南山秀麗的風景相得益彰,更顯南山名勝的深邃的歷史文化。
觀音巖
觀音巖
觀音巖是北江名勝,在粵北與坪石金雞嶺、清遠飛來峽齊名。位于英城北郊北江河的懸崖上。山形似龍,最初叫龍巖,巖高、險、陡,懸崖峭壁,雄偉壯觀;洞口臨江,從水路方能進洞,洞中架閣三層,視野開闊,內供觀音菩薩,是佛教勝地,也是歷代達官貴人、騷人墨客的游覽勝地。巖壁上的60多則摩崖石刻,使觀音巖充滿了文化色彩。
英西峰林走廊
英西峰林走廊
英西峰林走廊是廣東省近幾年新開發的山水風光旅游線。它位于廣東省英德市西南的九龍、黃花(包括明逕、巖背)兩鎮之間。走廊內有1000多座呈線型排列的石灰巖質山峰,有大大小小的河流溪澗穿繞其間。整個景區綿延二十余里,是目前我省發現的最長的峰林游廊。英西峰林走廊形成于二億多年前,其地質結構和桂林大致相似,均屬峰林、峰叢地貌。1990年,北京大學地理系陳傳康教授對峰林走廊進行考察后,評價甚高:飛借桂林山,漓江換明逕,游廊迎奇景,簪峰鎮九龍。他認為是廣東目前已發現的最長峰林走廊,并欣然命名“南天第一峰林風光”。在延續2O多公里的旅游景區內,山勢雄偉,景色奇特,大小溪澗、河流穿繞其間,千姿百態的山峰、神秘莫測的巖洞、嶙峋怪異的巖石、變化無窮的云海、霧景、竹林、農舍星羅棋布點綴其間,濃郁鄉土氣息的田園風光,置身其間,大有藍天、青山、碧水回歸大自然的神韻。風光綺麗、景致醉人,除迷倒中外游客外,也成為攝影愛好者獵影之地。共有數十個景點,峰林風光較為集中的地方是公正、溪村峰林和千軍峰林。
英西峰林走廊是英石之奇、之麗、之秀的恢宏展示,它與簡樸的村莊、純樸的民風融為一體,充滿著濃郁的田園氣息。
英西峰林走廊主要景點有:
穿山巖 漂游 在明逕黑巖村內,因一狹長巖洞穿山而過得名。洞長五百米,有水深數尺的小溪自洞中流出,乘船入內至半,棄船走陸路到另一洞口。洞內穿山巖鐘乳倒垂,如蓮藕,如玉米,如花生、如靈芝,如山羊倒懸,如金魚戲水、栩栩如生,美不勝收。出洞數十米,乘竹筏沿溪間漂游至彭家祠,水流清澈,魚石可數,兩岸群峰倒影,村野逸趣,盡收眼底。
彭家祠 座落明逕螺山山腰,面向西南,依山而建,東北為險要峭壁,山傍臨河,頗有“一夫擋關,萬夫莫開”之勢。史載建于清代中葉,屬防御性質建筑,鄉間稱“寨山古堡”。其建筑形式與西藏布達拉宮相近,游人戲稱“小布達拉宮”。現仍保留完好墻壁雕刻、古老窗花和清咸豐年間留下的“明義知方”賜匾。
彭家祠溪村峰林 公正峰林 距明逕三公里的公路兩旁,群峰連綿起伏,平地拔起,有似雙峰駝,有如下山虎千姿百態,令人留連忘返。
穿天巖 距九龍鎮西二公里,土名巖口陂,因巖洞中有一大一小洞成一特大的“!”號可望藍天而得名,洞內小河水深盈丈,乘船入內游覽,洞壁遍掛鐘乳,其一巖石神似白衣觀音站于峭壁之上,為鄉民祈禱幸福吉祥,鄉間稱“觀音巖”。
榮強小桂林 距九龍鎮南一公里,群峰拔地而起,峰間小河碧水,兩岸鳳尾竹隨風搖曳,青峰倒影其中,真似“山如碧玉簪、江作青羅帶”的桂林旖旎風光。
榮強小桂林此外尚有“明逕倒影”、“螺角山”、“龍角山”、“筆尖峰”、“和順巖”、“林場云海”等景點和“永豐祖廟”、“飛馬廟”等遺跡。
在英西,游客除品嘗到品質上乘的山水豆腐、黃花雞外,還可購買“筍干”、“腐竹”以及巖背的“霧巖尖”茶等土特產。
英西峰林暗河漂流 峰林暗河漂流位于英西峰林走廊的腹地。峰林暗河漂流又名老虎谷漂流, 全長3.8公里,蜿蜒曲折,落差達96米,河道穿越800多米的山體。據說,穿山透石的暗河漂流在全國不多見。
峰林暗河漂流的水源依托當地巖背鎮北端的水庫,過去此水庫主要用來發電和下游農田灌溉,現在又擔負了漂流的“責任”。座著游人的橡皮艇在激流的撞擊下如離弦之箭,向前沖刺,險灘、礁石撲面而來,幾乎要把橡皮艇掀翻,卻令人有驚無險,給人的感受是刺激、振奮和歡樂。橡皮艇義無反顧地駛入了一條寬約一米、長達80多米的激流滑道上,以時速達60公里速度“閃電”一般飛奔而下。
歷經幾番的激流“暴力折磨”,橡皮艇終于在平緩的溪流中慢條斯理地蕩漾。在田野、村落、遠山、藍天相交輝映中,讓游人如置身世外桃源。忽覺輕風拂面,被浪花濺濕了衣裳的游人,頓覺全身清爽,這就是漂流帶來的一種令人陶醉的愜意。
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個勢如合壁的洞口,這時,進入了暗河之漂。進得洞來,又見洞內危崖高懸,刀劈斧削,巧奪天工。遍布的鐘乳石,形態各異。在彩燈的映射下,異彩紛呈,璀璨奪目,美不勝收,使人有"何似在人間"的感覺。不知不覺中,橡皮艇駛出了洞口,再歷經一段平緩的漂流,就結束了近兩個小時的游程,在歡聲笑語中心情恢復了平靜。
飛來峽漂流
碧波險灘漂流樂,奇趣刺激縈心間。
飛來峽漂流 朋友,夏秋時節,到了英德南大門黎溪,你別忘了到飛來峽漂流去漂一漂,爽一爽,親身體驗“忘情山水間,嬉戲碧波中”的極致樂趣。
飛來峽漂流位于黎溪鎮大湖村,毗鄰飛來峽景區,南距廣州90公里,北距英城45公里。從清遠市旅游規劃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飛來峽漂流景區與北江一水相連,與飛霞古洞、飛來峽庫景區、寶晶宮四點成線。
飛來峽漂流于2001年10月23日動工興建,按3A標準建設,總投資1000多萬元,分期建設,首期投資600萬元建設單個漂流項目,漂流全程3.8公里,漂流時間大約80分鐘。飛來峽漂流是戲水之樂的極佳去處。
進入飛來峽漂流景區,稍事休息,更換衣服后,景區工作人員便用專用接送將游客運送至漂流起始點。彎彎山路,郁郁山色,潺潺流水,讓緊張的神經得到放松,疲倦的神情得到休養,為漂流蓄足了能量。
來到始發點,耳聞水聲轟鳴,看見一巨大水流從十多丈高的山上噴涌傾瀉而下,水珠飛濺,霧氣氤氳,一股股沁人心肺的涼爽便向游客襲來,那種感覺用一個“爽”字來形容便是最恰切的了。原來,飛來峽漂流源頭山清水秀,樹木蔥蘢,植被保護得好,負離子豐富,空氣清新,環境宜人。在那里,建有一座可蓄水40萬立方米的小水庫,以保證枯水期間水源供應。漂流時,將水閘一拉,山溪水就傾瀉而來,景象蔚為壯觀。
穿上救生衣,坐上橡皮艇,雙手抓好扶把,隨著導漂人員的一聲粗壯的吆喝,游客便“下水”了。這時,有些首次漂流的游客,或許因為心情緊張、激動,免不了一腳踏偏,身體失去平衡, “撲通”一聲跌入水中,弄了個“漂流未捷身先濕”,樣子有點狼狽,惹得周圍的人發出一陣陣善意的笑聲。
轉眼間,橡皮艇漂流到一個落差較大的地方,河道狹窄,水流湍急,橡皮艇猶如脫疆野馬,又似鷹隼俯沖,一剎那間,你來不及害怕,來不及多想,唯一能做的就是抓緊扶把,低垂頭顱,緊閉雙眼,人連同艇快速而下。瞬間,隨著一陣暈眩顫栗的感覺,人與艇便從落差幾米的地方被重重地拋下來,再隨著慣性作用被流水托起。一落一起,一種觸及肉體和靈魂的刺激便迅速滲透、彌漫開來。在潭面寬闊、流水緩慢的地方,水緩緩的,艇悠悠的,人懶洋洋的,剛才那繃緊的神經終于可以舒展了。輕松、閑適、愜意應該是這個時候的心情。那情景,像從戰火紛飛、硝煙彌漫走過來的戰士,又像苦拼意志、耗盡體力而以微弱優勢取勝的運動員。
飛來峽漂流除了自然環境之樂,更有嬉戲之樂。你瞧,在水流緩慢之處,游客之間毫不客氣地相互擺開陣勢“交上火”了,有的用勺子,有的用水槍,有的用船漿,有的干脆用手打起了水仗,水花四濺,水點四射,游人身上往往沒有半點干爽;更有甚者,自恃身高體壯,站在水中央,極盡掀翻別人船只之能事,將人掀落水中,引起同行者的嗔怪。一時間,笑聲、罵聲、水聲,此伏彼起,聲音吵雜,整條碧溪成了歡樂的海洋。
80分鐘的行程,餓了,休息一會,到岸邊的涼棚買根烤蕃薯充一充饑;渴了,就看準時機“消滅”一碗熱姜湯,補充一下消牦掉的能量,你將精神亢奮,沖刺下—個險灘急流。
驚險、奇趣、好玩,這是飛來峽漂流的意蘊內涵;休閑與刺激結合得好,既可飽覽湖光山色,又可體驗水中有驚無險的種種樂趣,這就是碧溪漂流的永恒魅力。看來,她考驗的是膽魄心智,性格情趣,磨練的是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強者。飛來峽漂流用她剛柔并濟的性格,曲折跌宕的情懷,迎候四方賓朋。
通天巖
通天巖位于英德市區西南3公里處的石角頭山,是一大型石灰巖溶洞。一千 多年以來,通天巖以其雄偉壯麗、震憾人心的景觀、奇異瑰麗的造型、韻味獨特的文化內涵吸引著游人前來參觀游覽,是英德乃至嶺南不可多得的旅游勝地。 通天巖
通天巖洞內總面積6600多平方米,由洞口拾級而入,由小到大,分為四個廳,由神奇詭異的石林長廊相連接。每個大廳各具特色,廳內石鐘、石筍、石幔形態各異,變化萬千,極盡造物之神奇。洞中云盤層層疊疊,如綰龍盤虬;云盤內清水漣漣,碧波倒影,流金溢彩,似海市蜃樓一般,視之深 不見底,觸之掬不盈手,尤其是最后一個大廳,開闊明朗,巨石相峙而立,廳頂有雙洞通天,洞口樹蔭蔽日,“垂蔓搖絲,云在木葉間”,陽光透過樹葉下瀉,使大廳內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洞內還有保存完好的北宋石刻,字跡流暢清晰,為通天巖內一處珍貴的歷史文 化遺跡。南宋著名文學家洪適游通天巖后,為其雄壯神奇的景觀和鬼斧神工般的造型所折服,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名篇《通天巖記》。
仙橋地下河
仙橋地下河,是一九九七年國慶節新推出的一條風景線,景點位于英德西北方向的橫石塘鎮,離市區18公里。因為景內有“仙橋”的歷史名故,地下河的水穿流仙橋,所以地下河被譽為“仙橋地下河”。
仙橋地下河由兩段暗河和中間一段明河聯成,全長約束公里,自西向東流,河面平靜,游客乘舟覽勝,游程約2小時,是一處非常神秘的自然奇觀,其間的景物,自然構成一首絕妙的詩,一幅美麗的畫,一個夢幻的傳說,一場虛驚的刺激。河中怪物“似仙非仙”,“非仙似仙”,游人驚贊她“神矣險矣”,“嘆為觀止矣”。
地下河的第一外景——仙橋,它是一座譽“仙”傳奇的明代古橋,橋呈南北走向,全長28米,寬3.5米,高7米,由9999塊石塊壘成三墩雙拱石橋。
第一段暗河,(叫“下出水巖”),當地人稱“仙宮前門”,全長約300米,河是“3”形,水深3——6米。寬5——20米,高5——30米(從水面算起),河洞口右上方看到的排例整齊,手撐刀、槍的天兵天將,它們把守著這條仙河,還監護著前面的仙人鑄煉“仙丹”,現在聽到的聲音,是洞天上空盤居的“仙燕”,他們在這里生活了二億多年,這里是她們的故鄉,再往前走前面有一匹天馬,專為仙人煉丹的交通工具,再看洞的四周,無數的“仙娥”、“仙鶴”、不停送運“仙水”,為仙人燉鑄“仙丹”,現在請游客往左上邊巖洞望,那便是“煉丹宮”,里面有高大的煉丹爐,還有12張仙人睡覺的石床。
明河(名九曲溪),全長約1.5公里,碧水悠悠、涼風習習;溪流九曲十八彎,如仙拂絲帶;兩岸翠竹婆娑,綠蕉輕舞;藍天白云倒影河中。游人輕駕小舟,遠山伴行,溪河中倒影溪河,尤如仙景;溪河兩岸綠草青青,翠竹成蔭,山花芬香,鳥鳴啾啾,如一幅五顏六色彩畫。溪河中有一如扁擔的小橋,相傳有個大仙想用其挑這條有圣香、帶有仙氣的水給天上的仙人飲用。環望四周:俊巒吐秀,險幻宏偉,與世隔絕,如處身于世外桃源。
景區內已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動物化石和人類生活遺跡,為學習研究人類歷史增加了一個好地方。
在景區的“茶葉文化館”、“養蠶抽絲”等景點,游客可品嘗到擂茶保健粥,還可選購當地無污染、無公害的茶葉、鮮筍、筍干、冬菇、木耳等綠色環保特產食品。
第二段暗河(叫上出水巖),當地人稱“仙宮花園”全長約5公里,目前開放游覽的約1。5公里,河呈“龍”形,象一條巨龍化身。水深5——6米,寬7——25米,高8——30米,河中有河,島中有島,其間的“仙龍戲珠”、“仙獅歡舞”、“仙龜拜佛”和“仙桃”、“仙蓮”、“仙菊”、“仙芝”;以及“姜公釣魚”、“孫大圣入宮”,奇態千姿、各顯其形;洞天仙風習習”,“中,“圣水潺潺”,是一處渺茫、奇險的仙境,游客可以吸入仙氣,品怪石,凌空各異賞圣水,感受人生不老之福,河洞,千變萬化,變幻無窮,驚險莫測。
英德國家森林公園
英德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廣東省英德市境內,區屬南嶺山脈東南支脈的山區丘陵地帶,區內年均氣溫20.7ºC,年平均降雨量1876毫米,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使這里常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優良的氣候條件孕育了大片的森林,形成良好的森林與自然景觀,同時,區內巖性地貌因長期受喀斯特作用的影響,形成眾多的奇峰怪石、幽洞暗河。英德國家森林公園以其優美、純樸的自然風光成為人們休閑養生、旅游度假的理想場所。
英德國家森林公園于2000年12月12日在第二屆中國森林風景資源評價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評審通過,并于2000年12月28日獲國家林業局批準建立。森林公園內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高等植物2325種,隸屬272科1035屬,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級植物23種;野生脊椎動物28目72科351種,其中國家重點一級保護動物4種,二級45種,珍稀瀕危動物132種。英德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10.7萬公頃,面積居全國同類國家森林公園之首,森林覆蓋率71.4%。包含寶晶宮碧落洞、仙橋地下河、英西峰林走廊、長湖秀水等八大景區115景點。英德國家森林公園內雄峰屹立、飛瀑流泉、霧潮云海、奇松怪石、峽谷幽洞、高原平湖、原始森林、珍禽異獸、名勝古跡等雄奇靈秀的自然景觀和源遠流長的古英文化水0融,形成一幅幅美輪美奐的山水畫卷。
英德國家森林公園是廣東英德人民精心打造的一艘綠色航母,英德人民將以她多采的世界、博大的胸懷和浪漫的熱情歡迎各位遠道而來的賓客,讓客人們親身體驗如歸的感覺。
九州驛站-英德草原天門溝
九州驛站·英德草原天門溝位于英德石牯塘鎮,是一個還未完全開發的原始自然景觀。三小時的適宜自駕車程;一路上迷人的山野風景;有廣東最原始的大山溝;還有海拔1100米的高山草原;在這里,能體驗爬山涉水的快樂;蝸居“鳥巢”和露營的野趣……青山綠水、飛瀑叢林、草原湖泊,讓人陶醉其中!這些都是九州驛站·英德草原天門溝帶給我們的最深切真實的感受。時下,它正成為許多熱愛自駕游人士的首選之地,也是逃離都市煩囂,回歸自然的心靈歇息之地。
峰林漂流
漂流起點在明逕鎮以北的黑巖,乘竹筏順流而下至九龍鎮。沿途欣賞峰林景色,船移景換,比游覽漓江還多幾分天然野趣。
英西老虎谷暗河漂流
峰林暗河漂流又名老虎谷漂流, 全長3.8公里,蜿蜒曲折,落差達96米,河道穿越800多米的山體。據說,穿山透石的暗河漂流在全國不多見。
峰林暗河漂流的水源依托當地巖背鎮北端的水庫,過去此水庫主要用來發電和下游農田灌溉,現在又擔負了漂流的“責任”。記者應邀參加了開漂活動,橡皮艇在激流的撞擊下如離弦之箭,向前沖刺。險灘、礁石撲面而來,幾乎要把橡皮艇掀翻,卻令人有驚無險,給人的感受是刺激、振奮和歡樂。橡皮艇義無反顧地駛入了一條寬約一米、長達80多米的激流滑道上,“閃電”一般飛奔而下。事后據景區負責人介紹,激流滑道滑行時速達60公里。
歷經幾番的激流“暴力折磨”,橡皮艇終于在平緩的溪流中慢條斯理地蕩漾。在田野、村落、遠山、藍天相交輝映中,讓你如置身世外桃源。忽覺輕風拂面,被浪花濺濕了衣裳的記者,頓覺全身清爽,這就是漂流帶來的一種令人陶醉的愜意。
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個勢如合壁的洞口,這時,進入了暗河之漂。進得洞來,又見洞內危崖高懸,刀劈斧削,巧奪天工。遍布的鐘乳石,形態各異。在彩燈的映射下,異彩紛呈,璀璨奪目,美不勝收,使人有"何似在人間"的感覺。不知不覺中,橡皮艇駛出了洞口,再歷經一段平緩的漂流,就結束了近兩個小時的游程,在歡聲笑語中心情恢復了平靜。
風土人情
英德大灣鬧元宵——舞“火麒麟”
鬧元宵,是大灣鎮傳統的風俗民情,別有特色。相傳由南海商人傳入,已有200多年歷史,元宵夜舞 “火麒麟”伴隨花燈飄色-,琳瑯滿目,五光十色,生氣勃勃,人心振奮,情景動人。
花燈,有個人手擎的,裝著多種動物生動的神態,更有精工的人物組合造型,諸如:趙子龍單騎救主、逼上梁山、岳飛報國、木蘭巡營、武松打虎等人物故事。花燈的人物形象逼真,神態栩栩如生,集體造型優美,可謂精致藝術品的匯集。
飄色,由青少年化裝扮成。有的坐騎、有的坐車、扮成桃園三結義、昭君出塞等,臉譜多樣,人物傳神,情景逼真。-時,飄色跟著花燈,“火麒麟”在忍氣吞聲。伴隨著鑼鼓八音,絲管弦琴,有聲有色,引人入勝,目不暇接,給人們以美的欣賞,美的享受。
“火麒麟”分為頭尾兩部份,均用竹枝扎好,再用多層素紙粘封嚴實,有口、耳、眼、 和角,是獨角麒麟,麒麟的眼睛安裝上直流電燈,舞動起來,炯炯有神,虎虎生威,光芒四射。“火麒麟”頭尾各由一人舞動。因為這種“麒麟”愛惹炮竹,常常惹得硝煙迷漫,火光閃閃,所以叫“火麒麟”。傳說,舞“火麒麟”能驅邪引福。舞“麒麟”的人上身赤膊,下體只穿短褲,為避免炮竹硫磺味的熏嗆,口咬潤喉,舞“火麒麟”時,從街頭到街尾,一家一戶舞過去,圍著“火麒麟”放炮竹,直至“火麒麟”被炮竹放到支離破碎,體無完膚時,就叫“火麒麟”“當刂 ”了,“火麒麟”的人家是“英雄”麒麟被“當刂 ”了,又是“升平盛世”的體現。
全國與英德市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