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桃源縣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430725202 | 身份證前6位:430725 |
長途區號:0736 | 郵政編碼:415000 |
隸屬政區:桃源縣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號碼:湘J | 轄區面積:58.95km2 |
人口數量:約3.04萬人 | 人口密度:516人/km2 |
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桃源縣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位于桃源縣城東北,距縣城14公里。東與陬市鎮毗鄰,南與車湖垸鄉、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隔水相望,西與浯溪河鄉接壤,北與漆河鎮山水相連。全鄉總面積58.9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2075畝。(水田31645畝、旱地10430畝),山地面積20260畝。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系丘陵區,東南則是平原低洼地,形成八湖平原。境內有沅水支流白洋河流經田河、栗林壩、桐嶺、南岳、袁家巷、新河、雞婆山、砌口、田湖9個村,全長22里。
建國前,這里分屬陬市鎮、浯溪河鄉,解放后設田河、黎家坡、桐嶺、大家灘、楓樹、巴溪、莊家橋、金雞山8個小鄉,屬于桃源縣第三區、第四區。1956年,撤區并鄉,分屬陬溪鄉、回族鄉。1958年屬東風公社;1961年縮小公社轄區,建楓樹公社。據《桃源縣志》記載:“縣東20里,有楓樹,夏綠秋紅,景色宜人。”公社因此得名。1983年撤社,建楓樹鄉,1986年10月,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撤楓樹鄉,成立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全鄉現轄栗林壩、田河、老井、桐嶺、南岳、袁家巷、新河、雞婆山、砌口、田湖、江家育、金雞山、大家灘、牛場、仙塢、黎家坡、桂竹崗、蘇家堆、莊家橋、公路、回維、新屋崗、覃家咀23個村,239個村民小組,8275戶,30411人,其中維吾爾族7688人,回族2316人,是除新疆外最大的維吾爾族群聚地,素有“維吾爾族第二故鄉”之稱,著名的歷史學家、馬克思主義者翦伯贊就出生在我鄉回維村。
據大量史料記載:湖南維吾爾族的祖籍不在桃源,亦不在湘楚之地,而是元朝時期在我國西域高昌王國的統地,即現在新疆的吐魯番、哈密,屬高昌王國的一個望族。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統帥下的一支-將領哈勒,曾任高昌王國兵馬大都督,爾后率軍攻滅西夏,進入了現在的甘肅、寧夏一帶,他的后裔也因此一直在元朝為官。
公元14世紀中葉,元滅明興。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平定南方叛亂,鞏固其統治地位,起用了哈勒的后裔、時任燕京總兵的哈勒•八十為大都督,率眾將南征,進入湘楚之地。因哈勒•八十“翦除敵對勢力有功”,被明太祖朱元璋晉封為“鎮南定國將軍”,加封“太子太保”銜;賜其姓“翦”,更其名“八十”為“八士”。命其鎮守湖、廣、云、貴一帶,翦八士駐兵桃源楓樹,設立大本營,稱為“哈旗營”。.
全國與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區劃
430725202201 220 栗林壩村
430725202202 220 田河村
430725202203 220 老井村
430725202204 220 江家育村
430725202205 220 金雞山村
430725202206 220 桐嶺村
430725202207 220 南岳村
430725202208 220 袁家巷村
430725202209 220 大家灘村
430725202210 220 牛場村
430725202211 220 仙塢村
430725202212 220 黎家坡村
430725202213 220 桂竹崗村
430725202214 220 蘇家堆村
430725202215 210 莊家橋村
430725202216 210 公路村
430725202217 210 回維村
430725202218 220 新屋崗村
430725202219 220 覃家嘴村
430725202220 220 新河村
430725202221 220 砌口村
430725202222 220 雞婆山村
430725202223 220 田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