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東山縣陳城鎮港口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626104 | 身份證前6位:350626 |
長途區號:0596 | 郵政編碼:363000 |
隸屬政區:陳城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E | |
港口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港口村位于東山島的西南端,全村共有505戶人口2057人,是一個集農、林、鹽、養殖等多種產業的村莊。
古代港口村也稱碧浦,鄰近的海灣是天然的避風港,故稱為碧海沃,村名也由此而來。明嘉靖年間,明朝官兵戰船曾在此設伏,全殲入侵的葡萄牙侵略者。
港口村鹽場有著悠久的歷史,由于這里緊鄰詔安灣,海運交通便捷,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詔安縣鹽場官府首次設立五都港口村政課稅,鹽業漸漸形成規模。
由于鹽場官府設于此地,港口村商貿船只匯集,繁華一時,因而成為海盜襲擊的目標,東山縣志記載:明嘉靖年間,海盜曾一本,率領眾賊駕舟百艘在碧海沃登陸,劫掠港口等村。事隔不久,這伙海盜遭明朝官兵圍殲,賊首曾一本夫婦也被捉拿歸案。
民國期間,港口村隸屬東南鄉港口保。1950年東山島解放后,港口村歷經土地改革時間屬湖港鄉,后歷經初級社、高級社、人民公社。公社化階段屬陳城公社港口大隊,1984年公社改鄉,港口大隊改稱為港口村。
港口村明中期之前是多姓聚居地,明永樂癸卯年(1423年),唐僖宗四年入閩居莆田靈巖寺的福建吳姓始祖之一吳祭的二十一世孫吳益宗到港口村開創基業,成為港口村吳姓一世祖,至今580多年。港口村現有吳姓始祖祠《孝思堂》,一世祖到四世五房祖均入祠供奉。由于吳姓人丁興旺,其他姓氏逐漸外遷,故形成當今以吳姓占絕大部分數的聚居村落。
黨的十一屆三中會會以來,農村實行土地承包生產責任制,港口村的經濟也迅速發展起來,群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目前,全村年總產值7633萬元,人均純收入5000多元;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建設小學教學樓一座,架設自來水、電、閉路及程控電話線路。
全國與港口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