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崇安寺街道(Chóngānsì Jiēdào) 面積2.2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5萬,戶籍人口5.42萬。郵編:214002。代碼:320202001
位于無錫城區中心。以解放環路為界分別與通江街道、南長區南禪寺街道、北塘區北大街街道相鄰。下設勝利門、連元街、崇安寺、新街巷、后西溪、湯巷、崇寧路、東河花園、南市橋巷、百歲坊巷等10個社區。辦事處駐田基浜20號,在崇安區0東南1千米處。
因境內崇安寺而得名。1955年成立崇安寺街道,1958年成立崇安寺人民公社;1961年恢復崇安寺街道。1967—1978年,改為防修街道革命委員會。1978年恢復崇安寺街道。1992年由復興路、崇安寺街道合并成立崇安寺街道。2004年撤銷學前街、人民路街道并入崇安寺街道。
崇安寺街道 轄10個社區居委會:勝利門社區、連元街社區、崇安寺社區、新街巷社區、后西溪社區、湯巷社區、崇寧路社區、東河花園社區、南市橋巷社區、百歲坊巷社區。
崇安寺街道于1955年成立,設立解放北路街道,街道因境內崇安寺而得名;位于無錫城區中心,是全市最繁華的中心商務區,也是無錫市0與崇安區0所在地。崇安寺街道以解放環路為界,北與通江街道相連,東、南與南長區南禪寺街道毗鄰,西與南長區迎龍橋街道、北塘區惠山街道相鄰,總面積2.21平方千米(另一數據:2.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5萬人,戶籍人口5.42萬人。管理勝利門、連元街、崇安寺、新街巷、后西溪、湯巷、崇寧路、東河花園、南市橋巷、百歲坊巷等10個社區。辦事處駐田基浜20號,在崇安區0東南0.8千米處。
轄區介紹
崇安寺街道設有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即:道長巷社區居民委員會(黨總支下設二個支部)、連元街社區居民委員會(黨總支下設二個支部)、后西溪社區居民委員會(黨總支下設二個支部)、崇安寺社區居民委員會(黨支部)、書院弄社區居民委員會(黨支部)。六個小區即:五姓巷小區、道長巷小區、錦樹花園小區、園通路小區、德興巷小區、錦繡花園小區。街道黨工委下設14個黨支部。轄區內機關、學校、醫院、商貿、金融、餐飲、文化娛樂場所云集。
街道工作方針
街道依托地域優勢,采取“引進、投入、提高發展”的工作方針,形成以重點骨干企業為龍頭,集體、私營、個體、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形式,發展特色商業街、專業市場。2002年實現國民經濟生產總值8485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59萬元,地方財政分成收入701.50萬元,完成國稅稅收308.80萬元,固定資產投入403萬元,名列崇安區街道之首。
-歷史沿革
崇安寺街道始設于1955年;管區舊為無錫縣治所在,后改為復興路街道。后由原來的崇安寺街道、學前街街道、人民路街道撤并整合而成。
1958年成立崇安寺人民公社。
1961年恢復崇安寺街道。
1967-1978年,改為防修街道革命委員會。
1978年恢復崇安寺街道。
1992年由復興路、崇安寺街道合并成立崇安寺街道。1992年撤銷并入崇安寺街道。
2004年撤銷學前街、人民路街道并入崇安寺街道。
2004年撤銷并入崇安寺街道。
-建筑區劃
崇安寺街道設有1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即:勝利門社區居民委員會、連元街社區居民委員會、后西溪社區居民委員會、崇安寺社區居民委員會、崇寧路社區居民委員會、東河花園社區居民委員會、百歲坊巷社區居民委員會、南市橋巷社區居民委員會、湯巷社區居民委員會、新街巷社區居民委員會。
崇安寺街道轄區擁有40多幢樓宇,60多萬平方米的樓盤,以及各種功能齊全的會所、賓館、會場、市民文明學校、業余黨校等,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以上,特別是2100米長的中山路貫穿于崇安寺街道南北,這條被譽為無錫CBD的商業街是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的示范街和全國文明城市示范點。
轄區還擁有豐厚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薛福成故居、東林書院、顧毓秀故居、張聞天故居、無錫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等。
-經濟發展
崇安寺街道2006年,共享收入完成5.91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完成99.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1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62億元,協議注冊外資982萬美元,到位注冊外資完成630萬美元,自營出口總額7.15億美元。崇安寺中心城區樓宇經濟發展迅速,2007去年主城區12棟樓宇所產生的稅收總額達1.05億,同比增長37%,其中國聯大廈年納稅額達到3762.09萬元,同比增長104.69%。國聯大廈、華光珠寶城、時代大廈、天安大廈、佳福大廈、新鼎球大廈等6棟專業商務樓宇,每棟稅收均超過1000萬元。
-科普教育
社區工作重點
街道重視社區科學技術普及,探索了適應新形勢下的社區科普,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重點,狠抓落實,打造品牌,注重實效”為思路,以提高居民科學文化素質為主要目標,以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為主要內容,以社會化、群眾化和經;幕顒訛橹饕d體,把科普活動與社區建設、社區服務、社區經濟、社區文化和社區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廣泛動員和協調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街道科普工作得到了健康發展,形成了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特色科普教育機制。通過創新性的努力,街道社區干部群眾科普意識大大增強,有力地促進了街道“三個文明” 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舉辦活動
以“創建文明社區”為目的,以“科普進社區”為手段,組建了由社區黨員、離退休人員、醫生、律師、教師、工人和學生等組成的“社區科普志愿者”隊伍。區劃調整、撤并融合后的崇安寺街道充分利用區位優勢,整合轄區科普資源,以10個社區居委為單位,建立了解14個科普宣傳小組,吸收科普志愿者860多名,科普宣傳人員112個,在每個社區建立了系統的科普工作網絡。依托社區科普工作網絡,開展了創建“科普文明街道” 、“科普文明社區”、“科普文明樓院” 、“科普文明家庭”等系列活動。
街道、社區依托各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文明學校,開展了“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全民科普宣傳”、“公民道德宣傳”、“青少年法律保持知識”、“健康保健知識”、“綠化美化社區”、“環境污染與保護”等為主要內容的科普講座、科普圖片展宣傳活動。通過空中老年大學和社區黨員活動日、居民小組長會議等形式,定期組織社區中的老年人學習科普知識,每月至少一次;利用寒暑假組織社區青少年學生開展科普夏令營活動,參觀無錫科普館、上?破震^,開展“愛我家園,保護太湖”的宣傳活動,參與社區愛綠護綠志愿者活動和生態文明小區創建工作,啟迪青少年從小養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在科普宣傳周期間,精心組織好大型戶外科普宣傳、咨詢活動。圍繞健康、環保、反對封建迷信、防非抗非、預防-等主題,請各方專家、學者為社區居民群眾舉辦講座290多場,聽講群眾2.6萬人次,印制各類科普材料近5萬份,組織千人觀看“崇尚科學,反對-”圖片展,開展“圖書進社區,家庭讀書樂”征文比賽活動,使科普知識進入千家萬戶。
設立團體
每個社區平均擁有200平方米的戶外健身場所和價值1.5萬元的健活動器材,有面積100平方米的社區文體中心,45平方米的社區科普學校,3000冊以-籍的社區圖書(閱覽)室,為各社區構置配套了電腦、電視、空調和照相機,市、區科協與街道、社居委還出資2.7萬元在街道轄區的繁華地帶和高級住宅小區中建起了三座12米標準科普畫廊,2004、2005年與社區結對共建的市級機關作為深化機關文明創建工作的一項實事,積極主動為街道社區出資建成了三座標準科普畫廊。座落在社區里的科普畫廊,定期更換科普宣傳圖片和內容,每天吸引眾多居民群眾駐足觀看,成為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深受廣大市民喜愛。2005年在市、區、街道、社區的共同努力下,還在湯巷社區居委建立了“社區青少年綠色網吧”,受到了廣大家長的歡迎,成為青少年的假期樂園。
建立社區科普圖書室。崇安寺街道科協通過與轄區單位的共建,爭取各方支持,市政協、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地稅局、市農行、市新華書店等30多家單位為街道社區居委贈送了2萬多冊各類圖書和多臺電腦設備。國家民政部為街道社區居委先后贈送9000冊圖書。這些圖書深受社區居民,尤其是中小學生的喜愛,圖書室還為中小學生辦了借書證,科普圖書室借書率已達到85%以上。
建立了科普人才庫。為了掌握社區內有特長的居民,崇安寺街道各社區建立了“社區特長居民登記表”,將居民的特長分類登記統計,組成各專業特長隊伍。社區科普人才庫有醫療、教師、書畫、攝影、樂器、花卉栽培、編織、電腦、修理等十大類別的科普人才。為了讓有特長的居民有用武之地,在社區居民中開展了“家庭才藝展”活動,開展民間工藝、收藏、花卉栽培、書畫攝影等專項比賽,形成科普人才來源于居民、服務于居民的良好氛圍。
成立了社區俱樂部。在新街巷社區創辦了全市首家社區俱樂部,活動面積達260平方米,擁有授課、健身、唱歌、跳舞、棋牌等活動功能,下設中老年健身小組、老年英語口語班、法律咨詢小組、青少年科普興趣小組、老年戲曲興趣小組等八個小組,居民擁有了自己自娛自樂的好場所,真正成為社區居民之家。俱樂部成立三年來,共開展了300多次各類活動,有1.2萬人次市民參加。同時面向社會開放,將科普教育輻射到社會各個領域。2005年暑假期間,街道又在青少年活動載體上作了進一步探索,成立了“新奇樂”社區青少年俱樂部,建立了青少年科普志愿者總隊以及制作小組、文藝小組、書畫小組、棋類小組、讀書小組等“一隊五組”,隊長和組長都在社區青少年中推薦、競選產生。通過搭建這一活動平臺,讓青少年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感悟中創新,在創新中成長,努力形成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科普教育機制。
-獲得榮譽
社區建設、社區管理、社區服務體系規范、完善,安全防范、綜合治理、城市衛生管理、建立以“資源共享、共駐共建”為原則的社區黨建聯席會,開展了“同駐社區、共建家園”活動,街道先后被評為江蘇省省級文明單位標兵、省級文明單位、市級文明單位、崇安區雙文明建設優勝單位,多次被評為無錫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市社區建設先進單位、市雙擁模范街道等。崇安寺社區建設、社區管理、社區服務體系得到了規范和完善,安全防范、綜合治理、城市衛生管理也很有成效。
全國與崇安寺街道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