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南僑村位于水頭鎮政府駐地西北4.2公里處,東、北緊臨大盈溪,與上林、大盈兩村為鄰,國道324線從村腹地橋尾街穿行而過,西、南地勢高隆,山地連疊,國道復線沿山由西向南而行。村委會在通往石壁水庫的公路入口街上,新建福廈鐵路由北向南經村中部架橋鋪筑。南僑村因華僑較多,以前華僑熱心家鄉教育興建南僑小學,故取名南僑。南僑村原屬南安三十六、三十八、三十九都,民國期間為盈溪保、西塔保、大湖保。解放初,以旅居南洋華僑回鄉創辦的南僑小學為名,相繼為南僑鄉,南僑大隊,1984年為南僑村。南僑村地域面積約4平方公里,耕地1200畝。丘陵山地800百畝,全村由田板、下西湖、杏宅、頂溪南、下溪南、金厝寮、官厝寮等8個自然村組成。有1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數5040人。有呂、韋、蔡、周、陳、林、柯、石、吳、黃、朱、楊、顏、許等姓氏。全村村經濟發展平穩,農、企、商并進,村民人均年收入5000元。農業主種水稻、甘薯、花生、蔬菜(有數家種菜大戶)。企業3家,小型企業,服務業數十家。教育發展,人才輩出,南僑中學在校學生近千人。每年被重點及達標中學錄取幾十人。教學成績逐年提高,被評為先進學校、文明學校。小學有溪南南橋小學、四鄉南僑小學2所,學生400多人,近年被上級評為示范學校,文明學校,綠色學校等,教學成績居全鎮前茅。解放前后,村民僑居海外者多,以柯、蔡兩姓尤多。特別柯姓,現柯姓在村人數160多人,而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人數超過1500人。村中有座百年古大厝,大廳中屏有清朝末位狀元吳魯(晉江人)撰寫的金字對聯:“抄幾其微離形得似,是有真宰積健為雄”,字跡乃清晰可見,厝內柱、墻壁(杉木做)的對聯、詩畫,比比皆是,呈現當年書香文第氣息。村西南山頂上的“仙跡巖寺”,始建于唐末,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歷史,幾經修建,保護完好,現正在擴建中。一九三三年秋,0晉南縣委在仙跡巖寺內召開晉、南、同邊區第一次蘇維埃代表大會,來自晉、南、同的代表一百四十多人,會議因遭敵人破壞而中止,但影響很大,群眾傳頌至今,立碑紀念,歷史稱仙跡巖會議。山麓下(國道復線旁),南、同兩縣及命地楊姓為紀念神醫楊肅,于1996秋在原楊肅墓地旁興建“太乙真人楊仙公陵園”。楊肅陵園是南安市一級文物保護單位,入編《福建名祠》畫冊。南僑村先后被上級評為先進黨支部、文明村。自改革開放以來,村貌煥然一新,高樓林立,衛生整潔,在村黨支部重視下,村(包括自然村)主道鋪設水泥路,交通便捷。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