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甘南州瑪曲縣
更新時間:2019-9-16
| 行政代碼 | 面積 | 簡介 |
尼瑪鎮 | 623025100 | | 自然環境:尼瑪鎮位于縣城北部,總土地面積141萬畝。年均降水量510.5毫米,年均氣溫2.3℃,平均海拔3460米。
行政區劃:轄2個居民委員會,……[詳細] |
歐拉鄉 | 623025200 | 600km2 | 瑪曲縣轄鄉。
1958年設歐拉公社,1962年置鄉,1968年復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54公里。面積600平方公里,人口0……[詳細] |
歐拉秀瑪鄉 | 623025201 | 645km2 | 瑪曲縣轄鄉。1966年為西科河羊場,1983年置歐拉秀瑪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131公里。面積645平方公里,人口0.2萬,其中藏族占98%。有簡易……[詳細] |
阿萬倉鄉 | 623025202 | 1512km2 | 瑪曲縣轄鄉。1958年設阿萬倉公社,1962年置鄉,1968年復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54公里。面積1512平方公里,人口0.4……[詳細] |
木西合鄉 | 623025203 | 1590km2 | 瑪曲縣轄鄉。1960年建群強公社,1993年改鄉,1984年更名木西合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132公里。面積1590平方公里,人口0.2萬,其中藏族占……[詳細] |
齊哈瑪鄉 | 623025204 | 561km2 | 瑪曲縣轄鄉。1959年設齊哈瑪公社,1962年置鄉,1968年復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105公里。面積561平方公里,人口0.4……[詳細] |
采日瑪鄉 | 623025205 | 721km2 | 瑪曲縣轄鄉。1962年設采日瑪鄉,196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120公里。面積721平方公里,人口0.4萬,均為藏族。有簡……[詳細] |
曼日嗎鄉 | 623025206 | 1050km2 | 瑪曲縣轄鄉。1962年設曼日瑪鄉,196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57公里。面積1050平方公里,人口0.6萬,均為藏族。有簡……[詳細]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瑪曲縣位于甘肅省南部,以四川省為鄰。總面積10190平方千米。總人口4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尼瑪鎮,郵編:747300。代碼:623025。區號:0941。拼音:Maqu Xian。
行政區劃
瑪曲縣轄1個鎮、7個鄉:尼瑪鎮、歐拉鄉、歐拉秀瑪鄉、阿萬倉鄉、木西合鄉、齊哈瑪鄉、采日瑪鄉、曼日嗎鄉。
政區沿革
瑪曲,系藏語,意為黃河。因臨黃河而得名。1955年設縣,1961復置。
1955年12月26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甘南藏族自治州原屬的舟曲、碌曲、瑪曲3個行政委員會的組織,并分別設舟曲縣、碌曲縣、瑪曲縣。瑪曲縣管轄的區域是:原屬夏河縣的歐拉、三喬科、卓格尼瑪、齊哈瑪4大部落,并且仍按4大部落進行工作。縣人民委員會駐卓格尼瑪部落。6月16日成立。1958年12月20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82次會議決定撤銷碌曲、瑪曲2縣,將原2縣的行政區域合并設立洮江縣。洮江縣駐尕海。1961年12月15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14次會議決定:恢復瑪曲縣,以合并于洮江縣的原瑪曲縣行政區域為瑪曲縣行政區域。
2000年,瑪曲縣轄8個鄉:尼瑪鄉、阿萬倉鄉、齊哈瑪鄉、采日瑪鄉、曼日瑪鄉、歐拉秀瑪鄉、木西合鄉、歐拉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139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尼瑪鄉 13449 歐拉鄉 3883 歐拉秀瑪鄉 2465 阿萬倉鄉 4727 木西合鄉 2557 齊哈瑪鄉 4280 采日瑪鄉 4063 曼爾瑪鄉 5975。
瑪曲,系藏語“黃河”之意。位于黃河上游,即所謂的河曲地區,縣名因之。瑪曲縣地處甘、青、川三省的交界處,屬高山草原區,沃野遼闊,是天然的優良牧場,自古為游牧民族活動的場所。拉卜楞寺建立后,這里的大小部落成了該寺的 “拉德”(神民)、“穆德”(政民)、“曲德”(教民),直接受拉卜楞寺政教勢力的控制。1928年建立夏河縣后,劃歸夏河。1943年設立信義、自由、歐拉3個鄉。解放后,于1955 年建縣,1960年與碌曲合并為洮江縣,1962年分縣,縣治設在美都塘。瑪曲縣下轄歐拉秀瑪、歐拉、尼瑪、曼瑪、采日瑪、齊哈瑪、阿萬倉、群強8個鄉,面積約1萬多平方公里,有人口2.57萬多人,基本上是藏族。瑪曲縣是甘南州的主要畜牧業基地之一,所產河曲馬遠近聞名。瑪曲縣轄1個鎮、7個鄉:尼瑪鎮、歐拉鄉、歐拉秀瑪鄉、阿萬倉鄉、木西合鄉、齊哈瑪鄉、采日瑪鄉、曼日嗎鄉。
歷史
瑪曲縣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地處青、甘、川三省交界,是青藏高原東部邊緣上一個藏民族為主,多民族聚居的純牧業縣。也許出于黃河對這片神奇土地的迷戀她流經該縣并形成180度的大轉彎,把美麗的瑪曲擁容在這獨特的第一灣里, 構成了草原上這一秀麗的風景線──黃河首曲。
瑪曲地區,古稱羌區錫支河流域。遠古稱占據高原三峰者藏族六姓氏之一,以白鹿為圖騰的董氏(即黨項)即迷所屬瑪柯繁衍于此(《安多政教史》)。春秋戰國時,董氏后裔已發展成許多部落。秦時仍屬滇零之"種存部"。晉北朝時,黃河首彎部屬黨項彌藥地區。隋時大部屬河源郡。唐時屬吐蕃將軍悉參(節度使)多彌衛(衛府設在河曲)屬同恰 (州)九州六部之──瑪柯(藏語、意為河曲)董氏。宋時,屬吐蕃諸部脫思麻(多彌)地區。元時屬吐蕃等處宣慰司之脫思麻路,此地仍沿稱零地。明朝時,除卓格尼瑪屬陜西都司洮州衛外,其余屬朵甘都司贊善王分地──巴西諸郡。清時隸蒙古厄魯特和碩特部,1723年發生"羅卜藏丹津事件"后,屬清朝欽善辦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務大臣管轄。1777年興起的拉卜楞之盟在河曲首先組成流官制歐拉部落。1898年河曲南山全歸拉卜楞管轄。1928年隸夏河縣。1953年3月0甘南工委派歐拉工委和歐拉行政工作組進入瑪曲開展工作,9月設立瑪曲行政委員會。1955年6月,經甘肅省人民委員會批準正式設縣。
因"瑪曲"系藏語黃河的譯音而得名,稱瑪曲縣,隸屬甘南藏族自治州。1959年1 月,瑪曲、碌曲合并,稱洮江縣。1962年1月,撤銷洮江縣,恢復瑪曲、碌曲縣,行政仍屬甘南藏族自治州.全縣轄8鄉36個村委會,一個畜牧試驗站和一個大鹿養殖場。
產業
總面積10190.8平方公里,總人口3.82萬人,其中:牧民人口3.08萬人。自建縣以來,我們已經走過了四十余年的歷程。四十余年來,特別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全縣各族人民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按照"以牧為主,多種并舉"的發展思路,使我縣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迅速發展。 目前,全縣社會穩定,民族團結,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各項事業蒸蒸日上。
瑪曲縣在經濟協作與開發上擁有區位、資源和政策三大勢, 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全國與瑪曲縣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