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猛交xxx,亚洲精品丝袜日韩,色哟哟亚洲精品,色爱精品视频一区

四川廣元昭化區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10811身份證前6位:510811
長途區號:0839 郵政編碼:628021
隸屬政區:廣元行政級別:市轄區
車牌號碼:川H轄區面積:1435km2
人口數量:約24萬人人口密度:167人/km2
行政區劃:紫云鄉 元壩鎮 衛子鎮 王家鎮 磨灘鎮 柏林溝鎮 太公鎮 虎跳鎮 紅巖鎮 昭化鎮 晉賢鄉 文村鄉 清水鄉 張家鄉 香溪鄉 青牛鄉 陳江鄉 丁家鄉 黃龍鄉 石井鋪鄉 白果鄉 梅樹鄉 明覺鄉 射箭鄉 朝陽鄉 大朝鄉 沙壩鄉 柳橋鄉 揀銀巖社區街道
昭化區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行政代碼 面積簡介
紫云鄉 510811 57.5km2  [概況] 位于元壩區西部。東鄰旺蒼縣白水鎮,南界晉賢鄉,西連梅樹鄉,北依市中區龍潭鄉及柳橋、元壩兩鄉鎮。面積57.5平方千米。轄6個村,33個村民小組,……[詳細]
元壩鎮 510811100 162.7km2  廣元市元壩區轄鎮,區府駐地。1933年建嘉陵縣元壩子區,1940年設元壩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5年置元壩鎮。位于區境東北部,面積……[詳細]
衛子鎮 510811101 51.5km2  廣元市元壩區轄鎮。1951年設僰子鄉,1959年撤僰子鄉,并入石井、新場兩鄉,1961年建僰子公社,1965年改衛子公社,1984年置衛子鄉,1987年……[詳細]
王家鎮 510811102 67.6km2  廣元市元壩區轄鎮。1940年建王家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位于區境東部,距區府19.5公里。面積67.6平方公里,人口1……[詳細]
磨灘鎮 510811103 91.2km2  廣元市元壩區轄鎮。1950年設觀音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更名磨灘鄉,1993年將 ? 蒼溪縣小新鄉劃入置磨灘鎮。位于區境東部……[詳細]
柏林溝鎮 510811104 49.6km2  廣元市元壩區轄鎮。1940年建柏龍鄉,1950年改柏林鄉,1951年改赤嵐鄉,1955年復柏林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柏林溝公社,1984年……[詳細]
太公鎮 510811105 43.5km2  廣元市元壩區轄鎮。1933年建永寧鋪區太公鄉。1951年仍置,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位于區境南部,距區府32公里。面積43……[詳細]
虎跳鎮 510811106 53.1km2  廣元市元壩區轄鎮。1941年設虎跳鎮,1945年改為虎跳鄉,1958年置虎跳公社,1984年復鄉,1985年建鎮。位于區境南部,距區府43.5公里。面積……[詳細]
紅巖鎮 510811107 45.5km2  廣元市元壩區轄鎮。1935年屬張王聯保處,1952年設紅巖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位于區境西北部,嘉陵江西岸,距區府25……[詳細]
昭化鎮 510811108   "  今昭化古城位于廣元城西三十公里的嘉陵江與白龍江交匯處西岸.距今已有約二千三百年建城史.據史料記載,戰國時期,蜀王尚封其弟為苴候,在今昭化土基壩建立……[詳細]
晉賢鄉 510811200 53.8km2  廣元市元壩區轄鄉。1950年建晉賢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并入衛子鎮,1995年析置晉賢鄉。位于區境東北部,距區府17公里。面……[詳細]
文村鄉 510811201 44.3km2  廣元市元壩區轄鄉。1951年設文村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區境東南部,距區府31.5公里。面積44.3平方公里,人口0.7萬。通公路……[詳細]
清水鄉 510811202 49.6km2  廣元市元壩區轄鄉。1950年設清水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并入柏林溝鎮,1995年析置清水鄉。位于區境南部,距區府34公里。面……[詳細]
張家鄉 510811203 49.6km2  廣元市元壩區轄鄉。1951年建張家鄉,1958年改公社,1992年并入太公鎮,1995年析置張家鄉。位于區境南部,距區府39公里。面積49.6平方公里,……[詳細]
香溪鄉 510811204 22.3km2  廣元市元壩區轄鄉。1951年設香溪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并入虎跳鎮,1995年析置香溪鄉。位于區境南部,距區府43公里。面積……[詳細]
青牛鄉 510811205 39.3km2  廣元市元壩區轄鄉。1935年建青牛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并入虎跳鎮,1995年析置青牛鄉。位于區境南部,距區府48公里。面積……[詳細]
陳江鄉 510811206 39km2  廣元市元壩區轄鄉。1951年設陳江鄉,1956年并入虎跳鄉,1958年改陳江公社,1984年復陳江鄉,1992年并入虎跳鎮,1995年析置陳江鄉。位于區……[詳細]
丁家鄉 510811207 31.1km2  廣元市元壩區轄鄉。1940年屬黃龍鄉,1952年建丁家鄉,1956年并入黃龍鄉,1961年析建丁家公社,1984年置丁家鄉,1992年并入黃龍鄉,199……[詳細]
黃龍鄉 510811208 47.9km2  廣元市元壩區轄鄉。1940年置黃龍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區境西南部,嘉陵江東岸,距區府34公里。面積47.9平方公里,人口0.7萬……[詳細]
石井鋪鄉 510811209 82.6km2  廣元市元壩區轄鄉。1940年為柏龍鄉,1950年置新場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更名石井鋪鄉。位于區境中部,距區府19.5公里。……[詳細]
白果鄉 510811210 85.6km2  廣元市元壩區轄鄉。1951年設白果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區境西部,距區府22公里。面積85.6平方公里,人口0.7萬。廣(元)白(……[詳細]
梅樹鄉 510811211 51km2  廣元市元壩區轄鄉。1950年設梅樹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并入衛子鎮,1995年析復梅樹鄉。位于區境中部,距區府13.5公里。……[詳細]
明覺鄉 510811212 45.9km2  廣元市元壩區轄鄉。1951年設明覺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區境西北部,距區府19公里。面積45.9平方公里,人口0.8萬。廣(元)白……[詳細]
射箭鄉 510811213 53.4km2  廣元市元壩區轄鄉。1940年設射箭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區境西北部,距區府22公里。面積53.4平方公里,人口0.8萬。通公路,嘉……[詳細]
朝陽鄉 510811214 53.4km2  廣元市元壩區轄鄉。1940年設射箭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區境西北部,距區府22公里。面積53.4平方公里,人口0.8萬。通公路,嘉……[詳細]
大朝鄉 510811215 46.4km2  廣元市元壩區轄鄉。1941年設大朝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并入昭化鎮,1995年析置大朝鄉。位于區境西北部,距區府33公里。面……[詳細]
沙壩鄉 510811216 98km2  元壩區沙壩鄉位于四川省廣元市中部,“天下第一雄關”劍門關腳下,地處劍門東麓,幅員面積98平方公里,背靠廣元機場和寶成鐵路,距國道108線和綿廣高速公路僅……[詳細]
柳橋鄉 510811217 57.35km2  [概況] 位于元壩區東部。東、南與旺蒼白水鎮接壤,西與元壩鎮相連,北與市中區榮山鎮毗鄰。面積57.35平方千米。轄6村,3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7078人……[詳細]
揀銀巖社區街道 510811400   揀銀巖社區街道位于四川廣元元壩區。下轄: 510811400001 123 0零社區 510811400002 111 輕工業管理所社區 51……[詳細]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2013年區劃調整:國務院批準 廣元市元壩區更名為昭化區
  昭化區位于四川省北部廣元市南郊,東鄰旺蒼縣,西接劍閣縣,南與蒼溪縣相連,北與利州區搭界。幅員面積1440平方公里,轄9鎮19鄉1個社區街道辦事處,總人口24.2萬。
    交通發達,通訊便捷。成(都)普(濟)鐵路、廣巴公路橫穿東西,國道212線、嘉陵江縱貫南北,區內108公里環線公路連通28個鄉鎮,距廣元飛機場28公里。萬門程控電話和移動通訊開通,長途通訊進入全國聯網,實現了國內國際直撥。     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境內古跡眾多,風景秀麗,是蜀道旅游線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景點有秦漢時期的巴蜀第一縣址——昭化,古城的秦陶漢磚、費祎 陵墓、鮑三娘陵墓以及葭萌險關等三國古跡;有融自然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云臺風光、柏林驛道;有建于東漢至今保存完備的“廣善寺”;有巍巍紅軍山、紅軍紀念牌、紅軍練兵遺址、紅軍烈士陵園、紅軍石刻碑林;有省內僅存,飽含藝術韻味的柳橋紅軍石牌坊;有南宋名寺蜀北第一叢林“平樂寺”等。
    物華天寶,資源豐富。礦藏豐富,分布集中,已探明的主要礦產資源有金、鐵、銅、煤、石灰石等10多種,其中金、煤、石灰石等礦藏貯量可觀,已被陸續開發利用。氣候適宜,生物繁茂,蘊育著豐富的物產資源。種植業、養殖業和中藥材等生物資源十分豐富,盛產稻谷、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和烤煙、棉花、油菜籽、花生等經濟作物;林果業盛產獼猴桃、雪梨、柑橘、蘋果、板栗、核桃、木耳等。家畜家禽種類繁多,飼養大量豬、牛、羊、雞、鴨、鵝,并形成一定規模。植被資源豐富,動植中藥材資源1000多種,其中20多種銷往省內外。
    勵精圖治,一展雄姿。 區委、區政府 高舉-理論偉大旗幟,努力踐行“-”重要思想,認真實施科教興區、外向帶動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強勢推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生態安居和城市經營進程,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均得到長足發展。2002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6.33億元,農業總產值5.84億元,工業總產值1.1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入2.51億元,財政總收入2192萬元。
    與時俱進,再鑄輝煌。24萬元壩人民決心在黨的-精神指導下,乘改革東風,踏開放大潮,與時俱進,奮力開拓,把元壩建設成為功能齊備、風景優美、設施完善的廣元“后花園”。
  自然地理
    元壩區地形地貌以中低山為主,地質構造體系屬米倉山,龍門山和盆北低山三大地貌交匯地帶,大部份地區位于米倉山走廊以南,為典型的侵蝕臺階狀中低山形。地勢北高南低,延緩下降,江河溪溝縱橫,山體切割強烈,地表起伏不平,其地貌復雜多樣,有河流沖擊平壩、后陵、臺地、低山、中山等。海拔在400米—1200米之間。
    境內大部分地區屬白堊系下統城墻巖群地質巖層,是繼侏羅系沉積之后又一套河湖相約色碎屑構造、礫巖、砂巖、泥巖呈互層產出,厚在1300米左右,巖性變化較大。劍門關組(K、J)為內陸紅色碎屑巖構造,巖性主要為巨層狀礫巖,含礫砂最厚,達220米以上。由此向東逐漸變薄,相變情況與蓮花口組礫巖相似。境內不尚有侏羅系地層出露,系典型的內陸河湖相碎屑巖沉積,呈角度不整合超覆于下寒武統至三迭系地層之上,下統為暗灰色含煤建造,組成巖性為厚層狀石英礫巖,巖相變化顯著,以金子山一帶(元壩區西北部)最后,繼而向境內東部逐漸變薄。山地氣候有利于農、林、牧、副、漁業的全面發展。
    元壩區地處低山向丘陵過渡地帶。地勢北高南低,且由東向西傾斜。境內有云臺山和牛頭山。
    云臺山位于廣元市元壩區大朝鄉境內,距劍門關15公里,距昭化古城20公里,相傳是魏將鄧艾被冤殺后的人頭所化而成,故又稱“人頭山”。人們常見的是雨住天晴,云霧掠身而過的彩霞,出現在山的頂峰,故又名“云臺山”。登山遠眺,晨觀日出,暮看云海,覺有羽化登仙,存自于超然世界的快感。為此,云臺山素有小峨嵋之稱。《大清一統志》載:人頭山在昭化縣西四十五里,山嶺突出,宛如人頭。后唐長興初伐蜀,王宏贄從白衛嶺人頭山后,出劍門南,即此也。
    云臺山巨石矗矗,連卷如云,海拔1254米,是周圍諸峰之首,懸崖陡壁,群山環抱,怪石嶙峋,曲徑險峻,古木蔥郁,株形奇特,勁草叢生,鳥獸棲息。“一線天”異常險峻,又名“才君洞”,傳說太上老君在此煉丹。“觀音殿”建筑構思新穎,將山石內的泉水自觀音像手中玉瓶內引出,斷續而有規律地流出,長年累月不斷流,凡是登山至此者,都要喝上幾口,洗洗臉手,傳說此水可消病去災,兼具美容之特效。
    牛頭山形似一座巨大的牛頭,故而得名。天雄關在其間,所以又稱“牛首雄關”。此關四周群峰昂首,與劍門群峰遙相呼應。關上原建關羽廟一座,有大雄殿、牛王殿、姜維殿、娘娘殿等,因歷經戰亂,廟已被毀。至今只有天雄關石門尚存,14塊石碑和一些石柱、石鼓經受了戰亂和風霜的考驗,依然挺立在山巔之一,似欲證明天雄關的歷史古遠而悠久。
    平壩區物華天寶,資源豐富。礦藏豐富,分布集中,已探明的主要礦產資源有金、鐵、銅、煤、石灰石等10多種,其中金、煤、石灰石等礦藏貯量可觀,已被陸續開發利用。氣候適宜,生物繁茂,蘊育著豐富的物產資源。種植業、養殖業和中藥材等生物資源十分豐富,盛產稻谷、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和烤煙、棉花、油菜籽、花生等經濟作物;林果業盛產獼猴桃、雪梨、柑橘、蘋果、板栗、核桃、木耳等。家畜家禽種類繁多,飼養大量豬、牛、羊、雞、鴨、鵝,并形成一定規模。植被資源豐富,動植中藥材資源1000多種,其中20多種銷往省內外。
  歷史沿革
    西周時,巴、蜀、苴先民在今廣元市元壩區昭化鎮建立邦國"昔阝"。春秋戰國時,為蜀王領地。開明氏蜀王第五世尚“封其弟于漢中,號曰苴候”。以葭萌為都邑。秦惠文王更元年九年(公元前316年),因苴、蜀相攻擊,秦遂趁機伐蜀并苴。在苴候所在地建置葭萌縣,屬秦。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改葭萌縣為漢壽縣。西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漢壽縣置晉壽縣。東晉太元十五年(公元390年),改晉壽縣置益昌縣。西魏廢帝元欽三年(公元544年),廢益昌縣為京兆縣。北周孝閔帝元年(公元557年),改京兆縣為益昌縣。后唐莊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改益昌縣為益光縣。北宋太祖初復改益光縣為益昌縣。開寶五年再改益昌縣為昭化縣。
    1913年屬川北道,1914年屬嘉陵道。1933年7月23日,紅四方面軍在元壩鎮建立川北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嘉陵縣蘇維埃政府。1935年4月10日,紅四方面軍在昭化縣境內的白田壩建置-縣蘇維埃政權。
    1949年12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昭化城。1950年1月,昭化縣人民政府在今昭化鎮成立,隸屬劍閣專署。1953年隸屬錦陽專屬。1959年3月22日撤昭化縣并入廣元縣。1985年2月8日廣元建市,原廣元縣更名為廣元市中區,元壩隸屬廣元市中區。1986年撤昭化、虎跳、王家、衛子四個小區建立衛子區公所。1989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撤衛子區公所建元壩區。且將市中區的元壩、竹園填、馬麓、金子山、七佛、建峰、白家、碾子、上寺8鄉并入,區人民政府駐地元壩鎮,屬廣元市。1991年將竹園鎮和金子山、馬麓、七佛、建峰、白家、碾子6個鄉劃歸青川縣,將上寺鄉劃歸劍閣縣。
    2004年轄9個鎮(元壩、昭化、衛子、虎跳、王家、太公、紅巖、柏林溝、磨灘)、19個鄉(射箭、明覺、白果、柳橋、沙壩、文村、陳江、青牛、黃龍、清水、梅樹、香溪、張家、丁家、晉賢、大朝、朝陽、紫云、石井鋪)。
  風土人情
    賞荷花景,觀荷花藝,品荷花宴,交荷花易。7月28日,元壩區舉行了“元壩區柳橋荷花會”。該區農民依托柳橋村和分水村的“藕魚果”工程,興建“農家樂”,開發生態觀光農業,于去年8月8日舉辦了“元壩區首屆柳橋荷花會”,當天兩村的農家接待游客2萬余人,消費金額超過10萬元,還達成藕交易2萬余公斤,荷花也賣到2元一朵,許多農戶僅賣荷花收入就有1000多元。今年7月28日,“元壩區第二屆柳橋荷花會”又在這里舉行。一望無際的荷田里,荷花盛開,清純襲人,吸引區內外3萬余人來此賞荷花景、觀荷花藝、品荷花宴、交荷花易。
     這次荷花會突出了五大特色。一是舉行了“荷花盛會迎嘉賓”的大型文藝演出。整場演出時間近兩個小時,來自省、市、毗鄰縣區及本地近300人演職人員聯手為大家奉獻了一臺精彩的演出;二是“連綿荷花300畝”。目前,柳橋六社、分水村集中成片的荷花300余畝荷花初綻,徐徐清風送來陣陣清香,令漫步荷叢之中的游人流連往返;三是“民俗民風樂民眾”。來自該區虎跳鎮三宮村的嗩吶舞獅表演、昭化平武村的彩船花燈表演令觀眾拍手叫絕,川北民歌對唱更是吸引了眾多觀眾;四是“回味無窮荷花宴”。在柳橋廣旺路沿線的40多家“農家樂”擺設了荷花宴,讓游人大飽口福,使荷藕的價值倍增,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一般農家收入2500多元,農家最多收入5000多元;五是“以會招商活經濟”。在荷花會這天,區內外的客商紛紛來元壩洽談業務。據有關統計表明,當日游人消費達50余萬元,簽訂銷藕協議250噸。
    9月21日(農歷八月初八),元壩區將舉辦首屆桂花節,為實現文化搭臺、經貿唱戲的目的,屆時將開展系列大型文體活動。重頭戲是1700人參與表演的大型廣場文化《桂香元壩》,包括《桂香迎賓》、《桂花作證》、《歷史幽香》、《奔向花海》四章,節目已在省文化館舞蹈編排專家的指導下,進入了緊張的排練階段。此外,還將舉辦“丹桂之夜”文藝晚會、“廣場文化活動”、“桂香月圓”書畫攝影作品展、“桂花杯”征文大獎賽、民間民俗文藝展等大型文體活動。其中廣場文化活動最為豐富,包括“老年文藝”、“民間文藝”、“大眾舞”及“大家唱”,將在城區濱河路通宵表演。屆時,全市教育系統男子、女子教工籃球賽也將在該區展開角逐。
  經濟概況
    2005年1至6月,全區實現生產總值(GDP)39277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764萬元,比上年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8137萬元,比上年增長28.0%;第三產業增加值14376萬元,比上年增長10.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827萬元,比上年增長35.0%,實現增加值4110萬元,比上年增長15.2%;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7720萬元,比上年增長11.1%;區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545萬元,完成預算1260萬元的43.3%;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加65元,增長14.3%。
  行政區劃
    元壩區位于四川省北部廣元市南郊,東鄰旺蒼縣,西接劍閣縣,南與蒼溪縣相連,北與市中區搭界。
    Yuanba Qu
    510811
    648021
    縣人民政府駐元壩鎮
    元壩區轄9個鎮(元壩、昭化、衛子、虎跳、王家、太公、紅巖、柏林溝、磨灘)、19個鄉(射箭、明覺、白果、柳橋、沙壩、文村、陳江、青牛、黃龍、清水、梅樹、香溪、張家、丁家、晉賢、大朝、朝陽、紫云、石井鋪)。
    
  風景名勝
    昭化,古稱葭萌,是蜀道上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早在兩千多前就是苴國都邑,自秦設郡縣以來,一直是郡縣治所,宋代改名昭化。今為廣元市昭化鎮,位于廣元城之西南30公里的嘉陵江與白龍江匯合處。《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張飛挑燈夜戰馬超;老將黃忠、嚴顏勇退曹兵;姜維兵敗牛頭山的故事,都發生在這里。
    昭化古城,一面臨江,三面環山,嘉陵江在城東與白龍江匯合,直通古渝州(今重慶)、金牛道穿城而過,自古也有水陸碼頭之稱。劍門雄關屹立于城之西北,桔柏古渡扼守著城之東南。昔日的昭化,舟船川流不息、車馬絡繹不絕。她既是交通要塞,又是軍事重地。三國時,劉備占據葭萌后,看中了這里的重要戰略地位。此城兩江匯合,繞城東去,金牛古道穿越而過,劍門雄關,巍峨傍立,桔柏古渡,扼江拒守。北枕秦嶺,西憑劍閣,南通閬巴,真是全蜀咽喉。雖是彈丸之地,而有金湯之固。他以此為根據地,向西進攻劉璋,奪益州,再向東擊敗張魯,取得了漢中,建立了蜀國。蜀漢左將軍馬超當年在這里降歸劉備,大將軍蔣琬曾督軍于此。魏將鐘會、鄧艾攻蜀時,被蜀將張翼、關索等長期阻于嘉陵江之東,兩軍在這里進行過多次爭奪戰,關索的夫人鮑三娘就戰死在昭化附近的土箕壩。
    古城昭化,文物古跡頗多,尤以三國遺跡最多,西門有蜀漢大將軍費方之墓;城北有蜀將關索之妻鮑三娘之墓;城西5公里的牛頭山上“襟劍閣而帶葭萌,踞嘉陵而枕清水,誠天設之險”的“天雄關”,而今關門猶存,雄姿不減當年,山頂上的“姜維拜水井”至今尚存。山的右側還存清代碑林一處,雖經數載風雨,石碑卻依然屹立于山巔。這些文物古跡,吸引著無數考古者和“三國研究會”的學者及游人。
    昭化古城東門外,嘉陵江和白龍江匯合處的“桔柏古渡”是古今文人吟詠之地。古時這里是“白天萬人拱手,夜晚千盞明燈。”新舊《唐書》所載唐明皇幸蜀“遇有雙魚負舟過津,議者以為龍”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在此匯合的白龍江水白,嘉陵江水赤,初相匯合,還各自保持自己的本色,清蝕分明,似兩龍交合,形成一大奇觀。歷代詩人杜甫、楊慎、張問陶等對此都有題詠。至今這一奇觀猶如當年,清晰可辨。
    歷史上對三國蜀漢的興亡概括為“興于葭萌,滅于劍門”。把昭化古城奉為發祥之地,因而引起了不少人對她的向往。
    在元壩柳橋鎮,有一座巍峨磅礴的古建筑群,這就是川北佛教第一叢林—元壩平樂寺。
    平樂寺位于廣元巴中路旁的元壩平樂寺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相傳該寺始建于宋代紹興(公元1131—1163)年,距今860余年,現有臨濟正宗三十六代、三十七代祖師墓碑及始建平樂寺碑記均有記載。舊時殿宇輝煌、香火鼎盛、道場干凈、佛法興旺。該寺在0遭到毀壞。改革開放后,人民政府為了落實黨的宗教政策,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信仰佛教的人民群眾的宗教生活需要。1993年,經所在地縣人民人民政府申請,廣元市人民政府批準同意,在其舊址開始重建工作。
    為了有力開展這項重建工作,選擇一位有相當能力的,即既持戒精嚴、修學并重,又懂得古建筑設計與修建兩者具備得法師便成首要工作。在人民政府得到申請下,由上級佛協推薦,幾經考證,最后正式決定:禮聘徹利法師前來,具體領導這項工作,并主持和統領該寺一切佛事活動。
    徹利法師真是法脈龍象,堪為末法時代振興佛法,擔荷如來家業之0器者。徹利法師幼時曾隨當代著名大德及武術家海燈法師學習佛法及武功,后出家在陜西終南山拜與海燈法師齊名的凈天法師為師,成為凈天法師的高足,之后為了進一步完善自己,又依附中國著名高僧惟賢法師(現為重慶慈云寺方丈,重慶佛教協會會長),潛心佛法,終有所造詣。幾年以來,法師身體力行,不怕困難,克服重重障礙,率領全寺40余名弟子,為弘揚廣大我佛教化,利樂一切有情恒發無上廣大心愿,遍行一切難行苦行,終于在片瓦不存的一片廢墟上,建立起了一座莊嚴的佛教道場。
    該寺現有天王殿、觀音殿、幽冥十殿、鐘鼓樓、講經堂、茶娛院、玉佛殿、放生池等。天王殿、觀音殿里,諸佛菩薩各有姿態,莊嚴威儀;幽冥十殿,一片地獄景象,肅穆攝眾;鐘鼓二樓,巍峨對峙,晨鐘暮鼓,警醒眾人;講經堂里,法音不絕,聲振寰宇;茶娛院內,善男信女,穿梭如織;玉佛殿內,更有緬甸華僑佛界所贈整體玉佛,彌足珍貴,價值連城,寺外龍山環抱,綠蔭掩映;放生池內,荷月映池,魚翔淺底。
    元壩平樂寺會期為每年的3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每到此時,善男信女云集于此,燒香拜佛,好一派興旺發達景象。
  
全國與昭化區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Copyright © 2012-2025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物流行業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凉城县| 静乐县| 康乐县| 延津县| 兴国县| 洱源县| 叙永县| 宁波市| 温宿县| 桂平市| 治多县| 上杭县| 咸丰县| 大理市| 克东县| 天峨县| 石柱| 静海县| 古田县| 远安县| 封开县| 正安县| 江城| 西贡区| 长汀县| 磴口县| 逊克县| 门头沟区| 杭锦后旗| 玉田县| 乌拉特中旗| 呼玛县| 体育| 吴忠市| 柳州市| 山阴县| 越西县| 阿尔山市| 白银市| 彭山县| 化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