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猛交xxx,亚洲精品丝袜日韩,色哟哟亚洲精品,色爱精品视频一区

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653226身份證前6位:653226
長途區號:0903 郵政編碼:848400
隸屬政區:和田地區行政級別:縣
車牌號碼:新R轄區面積:39094.83km2
人口數量:約22萬人人口密度:6人/km2
行政駐地:木尕拉鎮
行政區劃:木尕拉鎮 先拜巴扎鎮 加依鄉 科克亞鄉 阿熱勒鄉 阿日希鄉 蘭干鄉 斯也克鄉 托格日尕孜鄉 喀拉克爾鄉 奧依托格拉克鄉 阿羌鄉 英巴格鄉 希吾勒鄉 達里雅布依鄉
于田縣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行政代碼 面積簡介
木尕拉鎮 653226100 56km2  于田縣轄鎮。縣政府駐地。面積56平方公里,人口2萬,有維吾爾、漢等民族。其中維吾爾族占87%;漢族占13%。315國道從境內穿過。轄古扎、阿熱木喀木、木……[詳細]
先拜巴扎鎮 653226101 67km2  于田縣轄鎮。1958年成立紅旗公社。1984年設先拜巴扎鎮。位于縣城以西,距縣城15公里處。面積67平方公里,人口1.5萬,均為維吾爾族。315國道從境……[詳細]
加依鄉 653226200 41km2  于田縣轄鄉。1958年成立喀群公社。1984年設加依鄉。位于縣城以西,距縣城2公里。面積41平方公里,人口1.3萬,均為維吾爾族。315國道從境內穿過。……[詳細]
科克亞鄉 653226201 96km2  于田縣轄鄉。1958年成立先鋒公社。1984年設科克亞鄉。位于縣城東南,距縣城5公里。面積96平方公里,人口1.6萬,均為維吾爾族。轄庫塔孜艾日克、科克……[詳細]
阿熱勒鄉 653226202 405km2  于田縣轄鄉。1958年屬先鋒公社。1984年設阿熱勒鄉。位于縣城東南,距縣城7公里。面積405平方公里,人口1.2萬,均為維吾爾族。轄也臺巴什、托萬也臺……[詳細]
阿日希鄉 653226203 363km2  于田縣轄鄉。1958年屬先鋒公社。1984年設阿日希鄉。位于縣城東南,距縣城9公里。面積363平方公里,人口0.6萬,均為維吾爾族。轄英艾日克、拜什塔什……[詳細]
蘭干鄉 653226204   653226204200 220 拉依喀村委會 653226204201 220 托格拉克村委會 653226204202 220 蘇克村委會 ……[詳細]
斯也克鄉 653226205 316km2  于田縣轄鄉。1958年成立紅旗公社。1984年設斯也克鄉。位于縣城西北,距縣城18公里。面積316平方公里,人口1.6萬,均為維吾爾族。轄喀提亞克、科克……[詳細]
托格日尕孜鄉 653226206   托格日尕孜鄉,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于田縣南25公里,是當年騎著毛驢上北京見毛主席的庫爾班·吐魯木的故鄉,2002年7月,有色集團與該鄉結為為期十年的……[詳細]
喀拉克爾鄉 653226207 920km2  于田縣轄鄉。1958年成立十月公社。1984年設喀爾肯鄉。位于縣城西,距縣城42.8公里。面積920平方公里,人口1.2萬,均為維吾爾族。315國道從境……[詳細]
奧依托格拉克鄉 653226208 3639km2  于田縣轄鄉。1958年成立戰斗公社。1984年設奧依托克拉鄉。位于縣城東,距縣城22.4公里。面積3 639平方公里,人口1.5萬,均為維吾爾族。315……[詳細]
阿羌鄉 653226209   阿羌鄉位于新疆且末縣城南105公里,平均海拔3100米的昆侖同中,為自治區級貧困鄉。2001年底,阿羌鄉利用年產羊毛6萬公斤的資源優勢,從和田聘請了2名……[詳細]
英巴格鄉 653226210 4178km2  于田縣轄鄉。1958年成立新園公社。1984年設英巴格鄉。位于縣城東北,距縣城11.7公里。面積4 178平方公里,人口0.9萬,均為維吾爾族。轄巴什蘭……[詳細]
希吾勒鄉 653226211 574km2  于田縣轄鄉。1958年為國營農場。1984年設希吾勒鄉。位于縣城西北,距縣城38公里。面積574平方公里,人口0.4萬,均為維吾爾族。轄庫其喀其巴格、達……[詳細]
達里雅布依鄉 653226212 14540km2  于田縣轄鄉。1958年屬喀群公社1村。1984年設達里雅博依鄉。位于縣城北,距縣城260公里。面積14 540平方公里,人口0.1萬,均為維吾爾族。轄達……[詳細]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位于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昆侖山脈北麓,與西藏自治區交界處。面積3.95萬平方千米,1990年人口18萬。民族有維吾爾、漢、回等。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設置奇木柏克,光緒八年(1882)置于闐縣。1959年改于田縣。縣境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昆侖山,北部為塔克拉瑪干沙漠。克里雅河從昆侖山麓流出,自南向北流貫縣境。氣候干旱少雨、溫差大。農作物有大麥、小麥、玉米、棉花、水稻、胡麻、油菜,果品有葡萄、西瓜、石榴、杏等。畜產以羊為主。工業有農機、電力、煤炭、印刷、軋花、畜產品加工、玉石加工、手工編織等。名勝古跡有伯什托胡拉克古城遺址、北魏喀孜納克古廟遺址和加買清真寺、阿其克庫勒湖。
    被農業特產部冠名為“中國探險旅游之鄉”、“中國大蕓之鄉”、“中國大葉紫花苜蓿之鄉”、“中國玉石之鄉”、“中國胡楊之鄉”的于田縣。 “克里雅” 是維吾爾語對于田的簡稱。其意據《新疆圖志》記載:“克里雅者回語來而未定之辭”。民間有“一片開闊地”、“飄移不定”、“河崖”、“古老的地”“快來吧”等不同的解釋。其語源是來自突厥語、古伊朗語還是波斯語,尚有不同的看法。也有史料記載,于田地名的來歷是古和田部落和姓氏名稱(即尉遲)的演化譯音,其民族地名因克里雅河而得名。境內一馬平川,擁有廣袤的山地草場、肥美的牛羊、高原村寨、大漠落日和牧歌唱晚的塞外風光,是古“絲綢之路”南道重鎮。盛產白玉,歷史悠久,馳名中外,喀什塔什塔格(玉石山之意)在縣城之南,山上有世界著名的阿拉瑪斯等五個玉石礦點,自古素有“白玉之鄉”的美譽。
    盛產小麥、玉米、水稻、棉花、葵花、小茴香,以及各類瓜果和甘草、大蕓、麻黃、紅花、紫草等多種名貴中藥材。特別是大蕓因質優價廉而蜚聲疆內外。     于田縣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稱為“世界沙漠旅游景觀之最”的達里雅博依鄉,就是這塊古老綠洲伸入瀚海腹地的迷人亮點,不僅可以領略“死亡之海”的壯美與神奇,也可觀賞到蔚然壯觀的江南水鄉美景。雄偉連綿的喀喇昆侖山脈,終年積雪晶瑩剔透,明媚秀麗的高山湖泊——烏魯克湖,如鏡似珠。幾十處亞洲最年輕的火山遺址,讓您感受大自然的變遷。古老的喀孜拉克遺址(媲摩城)、喀拉墩遺址;漢城古“絲綢之路”和唐玄奘西域取經的眾多古城重鎮遺址,成為人們探幽訪古的好去處。漫步于田老城,穿梭于幽深小巷,那最古老的鐵匠鋪、獨特民居建筑,讓人贊嘆工匠們的精巧用心。高原村寨、長壽村探奇、大漠圣泉、神母灘、沙漠村莊、龍湖風景,常使人流連忘返。這里還居住著熱情好客、能歌善舞的維吾爾族人民,古老淳樸的民風,別具風格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亟待開發的旅游資源。
  自然條件
    于田縣位于東經81º9'~82º51',北緯35º14'~39º29'。東連民豐,北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與沙雅縣相壤,西臨策勒縣,南與西藏自治區改則縣、日吐縣相接全縣總面積達3、95萬平方公里。南北長約466公里,東西寬30—120公里,地形呈牛腿狀。于田縣轄13個鄉、2個鎮、3場、1個老城區辦事處,174個行政村。是一個以維吾爾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全縣地勢南高北低,南北高差3500米。自南向北形成高山、戈壁、沙漠等地貌單元,并有典型的冰川、凍土、火山、沙漠等地貌類型。屬暖溫帶內陸干旱荒漠氣候,南部山區冷涼,半溫潤氣候區,中部平原暖溫干旱氣候區和北部暖溫極端干旱沙漠氣候區。本縣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熱量資源豐富,光照充足,降水稀少,蒸發量大,春夏多風沙和浮塵等災害天氣。多年平均氣溫為11.6ºC,,多年平均降水量47.7mm,蒸發量是2432.1mm,北部沙漠地帶降水量僅為12毫米,多年平均相對溫度42%,大于10ºC積溫4208.1ºC,年日照總數為2769.5小時,日照率為62%,平原區年總輻射量為143卡/平方厘米,是輻射高值區,大部分灌區多年平均無霜期為213天。平原綠洲年平均風速1.8米/秒,風速以春季最大,平均2.2米/秒,秋冬季最小,平均為1.4米/秒,春季盛行東北風。
    于田縣南枕“萬山之祖”的喀喇昆侖山,由南部山區、中部平原、并部沙漠區三大部分組成,南部山區海拔高度平均在4000米以上。在寬廣的山體中,有沿著山脊排成梳閑談的現代冰川,冰川下往隱含涓涓細流,淙淙作響,令人賞心悅目。冰川積雪終年不化,晶瑩剔造,蔚為壯觀。保留著大量古代冰川遺跡,阿什庫勒冰磧湖就是古代冰川遺址。
    于田是以農業為主的中等小縣,屬獨立水系的灌溉農業縣,自然條件較為優越。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公元前三、四世紀就進入定居的農業社會,開發大片綠洲,成為古扜彌國繁榮的腹心地帶。漢唐時期,于田境內“土宜五谷并桑麻”、“果瓜蔬菜與中國等”曾興修水利,使用鐵器,用牛耕作,有了較為發達的農業。宋元時代由于宗教之爭,地域之爭,屢遭戰亂,農田荒蕪 ,“民避居山間”。明清時代,農業生產力漸趨穩定,農業發展迅速。到了民國時期,馬虎山、阿古柏作亂,加上溫疫,死亡人數急劇上萬,農業生產又一次遭到嚴重破壞,直到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始得恢復和發展。
  昆侖文化
    昆侖山一直受中華民昆侖山族的崇敬,認為它是“地之中心”,是華夏祖先黃帝所居住的“圣山”。昆侖山一帶居住的人們,流傳著很多神話。如夸父追日,共工觸不周山,黃帝食玉投玉;鲅除蚩尤,西王母與三青鳥,嫦娥盜靈藥,黃帝娶嫘祖等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傳說在山上有壯麗的宮殿、精美的園囿和奇花異草,用昆侖神奇草木、疏圃池水和清洌神泉,可以制成長生不老藥。
    在昆侖山中坐落著最年輕的活火山,我國史書上曾記載:“南望昆侖,其火熊熊”。有歷史記載的有五次,最后一次是在1951年5月27日上午9時50分,一聲巨響,火山灰從山頂呈柱狀噴發而出。現在,昆侖山中幾十座火山遺址星羅棋布,高的300余米、矮的10余米,周圍布有大小不一樣的渾圓多孔的火山巖。登火山會充分領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昆侖山中還有大小深淺不一的高山湖泊八個,最為壯觀的要數烏魯克湖,長8公里,寬3公里,水深20余米,最深處達38米。湖水清澈碧藍,水淺處可見浮游的高山魚蝦。中部平原區多是這里人居住的綠洲區,北部沙漠區綿延起伏的沙丘,與克里雅河沖積的河岸邊叢叢簇簇的紅柳、胡楊,相映成趣,全境地勢平坦,阡陌縱橫,泉水過處,百草豐茂,綠樹成蔭,景致優美;人杰地靈,歷史文化悠久。獨特的自然風貌人文景觀,令無數探險旅游者流連忘返。
    昆侖山號稱萬山之祖,它以高大雄偉著稱于世。圍繞昆侖山還有許多瑰麗動人的神奇傳說和神話故事流傳至今。如夸父追日、黃帝食玉投玉、燭龍燭九陽等古代神話故事都源于昆侖。古往今來,有多少世事典故,名人騷客情注昆侖,有眾多事物都以昆侖命名。著名詩人屈原在他的《九 歌·河泊》中寫道:“與女游兮九阿,沖風起兮橫波。乘水車兮荷蓋,駕兩 龍兮驂螭。登昆侖兮回望,心飛揚兮浩蕩。”抒發了他對昆侖的向往,更加引起后人對昆侖山的莫大興趣和神往之情。于田境內美麗的昆侖山一日游,會讓你觀賞到古樸的高原村寨、純樸的高原人家、領略到美麗的雪山草原、觀音臺、形態完好的火山堆,冰川群、高山湖泊群。行走在蜿蜒崎嶇的山路上,全給人一種身在云霧穿行,腳下懸崖崢嶸的感受,使人感到迷離多姿,神秘莫測,更給人一種腳踏昆侖,手擎藍天項天立地的享受。一日游畢,全給游客留下一種“昆侖歸來不看山”的感慨。
    于田克里雅河上游源頭由昆侖山中段山地中兩列橫向排列的山脈組成,克里雅河穿越其間分成東西兩部,該地區是地質構造上的強烈上升區、源區,和毗鄰的青藏高原有眾多第4 世紀火山活動,1951年5月27日,于田縣普魯山南面的火山噴發,成為我國最年輕的火山口。由于受地質構造運動的控制,源頭的山脈 上終年積雪,不少山峰在海拔6500米以上,瓊木孜塔山高達6920米,海拔5500米以上的山脈分布著冰雪帶。巨大的烏斯騰格山脈有大小296條冰川,山脈間形成兩個較大的山間盆地:烏拉音盆地和烏魯克盆地,盆地中坐落著一些高山湖泊,湖泊群的西面就是終年白雪皚皚的崇山峻嶺,數以千計冰凌玉柱聳立其中,氣勢巍峨壯觀。這里便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集湖泊群、冰川群、火山群于一體并讓中外探險者心馳神往的絕佳 境地。
  行政區劃
    于田縣轄2個鎮、13個鄉:木尕拉鎮、先拜巴扎鎮、加依鄉、科克亞鄉、阿熱勒鄉、阿日希鄉、蘭干鄉、斯也克鄉、托格日尕孜鄉、喀爾克鄉、奧依托格拉克鄉、阿羌鄉、英巴格鄉、希吾勒鄉、達里亞博依鄉。
  歷史沿革
    于田縣歷史悠久,縣屬地早在1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人民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和聰明才智,創造著綠洲文明。根據考古發現,這里有三處石器時代人類活動遺址:
    [巴什康蘇拉克細石器遺址]這處遺址北距于田縣城約77公里,南距普魯要約10公里。位于克里雅河南岸第三臺地上。
    [阿什庫勒石器點遺址]阿什庫勒石器遺址點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構造盆地北端,屬高原寒漠地區。北距縣城的直線距離為115公里,地理坐標則為東經81°28′,北緯35°49′。這里的主要有藏羚羊、野牦牛等野生動物。
    [小普魯石器遺址]小普魯石器遺址在山前克里雅河上游地區,屬于河谷階地。北距縣城的直線距離為72公里,普魯村東北6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81°31′52″,北緯36°13′23″,海拔高度2,320米。
    于田縣西漢時即見于史冊,當時稱扜彌國。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建立了西域都護府,任命鄭吉為都護,治所在烏壘城。扜彌屬西域都護所領三十六國之一。從此,西域統一于漢朝的版圖,成為我們偉大祖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到了東漢時期,扜彌國開始衰落,而于闐國卻逐漸強大,到了三國時,扜彌國被于闐國吞并,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于闐與哈拉汗王朝毗鄰,哈拉汗王朝信奉伊斯蘭教后,常侵襲于闐,經過數十年的戰爭,于1001年(宋咸平四年)哈拉汗王朝攻占于闐國,于是于闐成了哈拉汗王朝的一部分,也逐漸信奉伊斯蘭教,于田人也由佛教、摩尼教改奉伊斯蘭教。
    從13世紀下半葉至17世紀,和田、于田一帶又歸屬蒙古察合臺系所統治。17世紀中葉時察合臺系在南疆各地各自為政,勢力已微弱,實際淪為和卓操縱下的傀儡,時常受到北面準噶爾人的掠劫和騷擾。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朝平定了準噶爾部,統一了新疆。當時和田地區下屬六城,即額里齊、哈喇哈什、玉隴哈什、克勒底雅、齊爾拉、塔克。其中克勒底雅當系克里雅的同音異譯,即今于田縣城。
    清統一新疆后,對南疆的社會制度幾乎沒有什么改變。只是禁止漢族人民去南疆與維吾爾族雜居,即使有漢族商人前去貿易,也只準住在漢城附近。由于人民處于殘酷的壓迫和剝削,全疆各地農民不斷掀起了反封建熱潮。1864年,一些封建領主篡奪了權力,形成了各地封建割據的政權。清光緒八年,即公元1882年始置于闐縣,開始建縣時縣址在哈拉哈什城(今墨玉),1885年將于闐縣址遷移到克里雅。
    從1912—1949年38年里,于田縣處于不斷地變遷中。清朝始置于田縣時,縣境介于古鄯善、于闐兩國之間,包括有現在的于田、且未、民豐、策勒四縣之地。從1913年開始,從于田縣析置三縣。1913年,從于田縣東部析置且未縣,1929年從于田縣境西部分置策勒縣,1944年,從于田縣境東部分置民豐縣。
    1949年9月26日,新疆和平解放,1950年元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于田縣城,4月經0和田地委批準,成立了中國0于田縣工作委員會,同時成立了于田縣人民政府,建立了7個區公所、26個鄉,1952年底調整為8個區公所、30個鄉。
    一區區公所:1950年4月成立,管理木尕拉,即現在的木尕拉鎮。
    二區區公所:1950年4月成立,管轄哈群,即現在的加依鄉。
    三區區公所:1950年4月成立,管轄地系現在的科克亞鄉、阿熱勒鄉、阿日希鄉。
    四區區公所:1950年4月成立,管轄地系現在的蘭干鄉、普魯村。
    五區區公所:1950年4月成立,管轄地是先拜巴扎鎮、斯也克鄉、托格日尕孜鄉。
    六區區公所:1950年4月成立,管轄地是如今的喀爾克鄉。
    七區區公所:1950年4月成立,管轄地是現在的奧依托格拉克鄉。
    八區區公所:1950年2月成立,系現在的阿羌鄉。
    達里雅博依鄉:1989年12月,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成立,轄5個村委會。
    于田縣縣名當時為“于闐縣”,后為減化漢字地名的書寫,再根據于田產玉改名為“玉田縣”,但因與河北省玉田縣相重,所以國務院決定將“于闐縣”改名為現在的“于田縣”。
  
全國與于田縣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Copyright © 2012-2025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物流行業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阳县| 会同县| 互助| 黔西县| 莱西市| 安溪县| 绵阳市| 许昌市| 涟水县| 偃师市| 常熟市| 洮南市| 叶城县| 科技| 平果县| 淮阳县| 安塞县| 西藏| 新乐市| 柳江县| 罗甸县| 阳高县| 芒康县| 琼结县| 循化| 剑阁县| 延川县| 保定市| 建宁县| 新乡市| 东丽区| 通化市| 资源县| 万山特区| 垫江县| 桂阳县| 兰溪市| 乐陵市| 射阳县| 城固县| 高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