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長橋長長,雁過掉毛”,民間流傳的一句俗語道出了“長橋”地名的來歷,也道出了長橋這村莊自古以來的名氣。長橋,地處國道324線福汕段357公里處,是長橋鎮的中心點,鎮政府所在地。東鄰潭陽村、西鄰長橋農場、南鄰春光村、北鄰東升村。長橋自古以來就是閩粵古驛道的要沖。試看:長橋舊街那兩排長長的民房,舊居,那就是古驛道上的商鋪、旅館,它們見證了歷史的變遷。
長橋,在宋代之前并不叫長橋,而被稱為“茭蓼潭”,只因村口有一口長滿茭筍和辣蓼的淺潭而得名。到了宋代,以“茭蓼”的諧音又被稱為“嘉禮社”。宋慶四年(公元1198年),漳州知州傅伯成撥公款建造自漳州至漳浦段的35座石梁橋,以跨越茭蓼潭的一座為最長,共17孔,每孔長5米、寬5米,總長80米左右,這座具有民族建筑特色又堅固美觀的大橋,成為本地最長的著名橋梁,附近的群眾就把位于橋邊的“嘉禮社”改稱為“長橋村”,此后,長橋逐漸成了附近一帶的總地名。后茭蓼潭淤淺,被墾為田,橋于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開建漳州至漳浦公路時湮沒,公路上只留下一個涵洞。
長橋與溪野(今東升村、友愛村)在清朝順治年間為橫保內,康熙三十九年與橫口保合并為橫內口保,民國前期實行里鄰制度,民國二十三年起實行保甲制,長橋為長橋保,屬于長橋聯保,民國29年起屬長橫鄉(民國33年起改稱為長橋鄉)所轄。新中國初期為漳浦縣第十一區(長橋區)所轄的長橋鄉,1958年9月屬長橋社的長橋大隊,1984年9月屬長橋鄉(1992年9月改為長橋鎮)所轄的長橋村,轄畓坑口、路尾、舊樓尾、新樓、石步園、舊街6個自然村,全村共有472戶,總人口為1747人,其中:畓坑口83戶,313人;路尾54戶,204人;舊樓尾110戶,398人;新樓111戶,391人;石步園45戶,176人;舊街60戶,221人。另:2002年8月安置三峽移民9戶,44人。
一.農業產業結構與經濟發展情況
全村共有耕地147畝,其中水田1214畝,農地213畝,山地15500畝,水資源豐富,農產品有稻谷、柑桔、桃李、荔枝、龍眼等亞熱帶作物、水果、蔬菜。因地理位置獨特,更兼淳樸、善良長橋人勤勞,他們除了開荒種果外,還大力發展花卉產業、畜牧業和林業,同時利用居于國道324線的獨特位置,努力發展商業貿易,積極招商引資,現如今村所轄范圍內共有30多家企業。
二.基礎設施建設
1.村委會辦公條件:辦公地點,目前在幸福園,建于2008年,建筑面積為600平方米,占地2畝。
2.老年人活動中心:設在長橋黃氏祠堂內,建筑面積為1200平方米,占地7000平方米,活動設施齊全,老年人也定期開展活動。
3.小學:舊校舍位于新樓自然村,登等級為中心校級,有學生542人,教師員工33人,建筑面積3600平方米,占地4400平方米,新校舍位于漳浦六中的東側,2009年立項開建。目前已建成教學樓兩座,建筑面積3200平方米,學生宿舍樓一座,建筑面積為1600平方米,新校舍共占地30畝。
4.中學:設在牛朝埔自然村,等級為完中,有學生600人,教師員工104人,其中有教學樓兩座,辦公樓一座,學生宿舍樓一座,學生食堂一座,教師宿舍樓三座,學校共占地近百畝。
5.衛生院:衛生部門批準認可的衛生院一個,衛技12人。
6.水:全村尚有古井十來口,主要用于洗衣、澆菜,食用水主要依賴居民自家打機井,部分村民也接小學、六中的機井水。
電:上世紀80年代通電,現入戶率為100%。
路:2006年-2010年,共建造水泥路5公里,實現3村村通。全村共有摩托車450輛,載貨營運車30輛,私家小轎車70輛。
程控電話:入戶率為95%,閉路電視入戶率為90%。
三.文物古跡
1.明萬歷年南京禮部尚書林士章葬祭坊葬祭及林士章暨夫人柳氏、鄭氏神道碑,在新樓社古驛道邊,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明陳纘妻程氏節烈坊,在林士章葬祭坊旁。
3.清乾隆朝趙庠先之妻何氏貞節坊,在路尾古驛道邊,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4.深坑橋,在長橋村南,始建于宋朝,是漳州到漳浦三十六橋之一,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貢生黃恭己重修,并立碑紀念。
四.百年古樹
舊街、新樓、石步園、路尾社各有一株百年榕樹。
五.姓氏源流
長橋村與溪野(今東升村、友愛村)俱為黃姓聚居地,都以文通公為開基祖。文通公來自龍海東泗鄉,是浦西黃姓始祖天從公(南宋崖山敗亡時護從閩沖郡王趙若和逃到浦西的侍臣黃材之父)的第九代孫,其世系:一世天從公,即黃侍臣,名材,字國棟。傳到五世壽夫,元末移居莆田,明初任指揮使,鎮守佛曇,抗倭是犧牲。六世均壽,居佛曇。七世志山,居佛曇,八世善繼,開基龍海東泗鄉,生有五子:文史、文寬、文偉(守祖東泗)、文顯(開基東泗鄉清泉村)、文通。文通公于明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開基墨溪,即溪野,祖祠“墨溪堂”。文通公生有三子,梅軒、進章、進發,后裔分三房,長房傳溪野(今東升村、友愛村)及長橋的石步園社(祖祠石元堂)新樓社(祖祠文英堂),舊街社(祖祠南陽堂),分傳潭陽村的草坂村。
《石元堂黃氏族譜》(舊譜)記載:明崇禎末年,族人24人東渡臺灣,音訊不通,生死未仆。故鄉親人以為他們遇難,故于每年的七月十五設壇致祭,其時,那24人并未遇難,而在臺灣定居發展,并傳下了縱多后裔,在臺灣黃姓中,與湖西渡臺后裔合稱“湖西長橋浱”。
六.人物
1.古代:黃夢孔,畓坑口人,明天啟四年進士,任知縣。
2.寓臺人士
黃秉心(1912-2000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碩士,1937年“七七”抗日戰爭暴發后四國,任漳浦縣財務委員會委員長,后任華安縣長等職,抗戰勝利后赴臺灣,先后創辦產物保險人壽保險等公司及華僑商業銀行,任總經理、董事長。
黃其光:秉心長子,美國密西根大學碩士,任臺灣新光保險公司董事長。
黃其輝:秉心次子,美國加州大學碩士,任秉誠保險代理人公司總經理。
3.新中國成立以來人物
A:行政界
黃長茂:歷任0云霄縣委書記,龍溪地區行署副專員,漳州市副市長,漳州市政協主席
黃長春:漳浦縣工業局局長
黃榮川:漳浦縣副縣長
黃溪山:官潯鎮黨委宣委
黃銀金:長橋鎮副鎮長
巫宏毅:漳浦縣教育局局長
巫宏基:漳浦縣交警大隊副教導員
黃克明:長泰縣統計局副局長
王群勇:福建省委辦公廳綜合處副處長
王群謀:福建省糧食廳黨組書記
黃佳生:長泰縣副縣長
黃民生:漳州市房管局拆遷安置辦主任
陳秀珍:漳浦縣衛生局副局長
江少紅:漳浦縣安監局副局長
蔡燕斌:漳浦縣旅游局副局長
黃芙:漳浦縣婦幼書記
沈依平:漳浦縣地稅局副局長
黃育賢:漳州市農墾局副處干部
黃佳鳴:漳州市水產局正科級干部
黃衛世:廈門市民盟副主任委員
黃長煜:廈門市果樹觀光園副經理
B.-界
巫宏章:海軍大校
C.教育界
巫宏泰:漳浦縣六中校長 中學高級教師
巫燕華:漳州市直幼兒園園長 幼教高級教師
巫欽華:漳浦縣六中教師 中學高級教師
黃建偉:漳浦六中工會主席 中學一級教師
黃加祥:漳浦六中教師 中學一級教師
黃俊生:漳浦六中教務處副主任 中學一級教師
黃春生:漳浦六中 中學一級教師
黃麗君:長橋中心幼兒園園長 幼教高級教師
黃旺生:長橋中心校教師 小學高級教師
黃國防:長橋中心校教師 小學高級教師
黃麗云:長橋中心校教師 小學高級教師
黃金城:長橋中心校教師 小學高級教師
黃雪梅:長橋中心校教師 小學高級教師
黃裕成:長橋中心校教師 小學高級教師
黃品勇:長橋中心校教師 小學高級教師
黃志強:長橋中心校教師 小學高級教師
全國與長橋村同名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