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別行政區觀塘區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810000 | 身份證前6位:810000 |
長途區號:0852 | 郵政編碼: |
隸屬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 | 行政級別:市轄區 |
車牌號碼: | 轄區面積:11.27km2 |
人口數量:約58.7423萬人 | 人口密度:52123人/km2 |
觀塘區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觀塘區是香港九龍最東的一個分區。東面以魔鬼山及安達臣道與西貢區為界,西北以飛鵝山與黃大仙區為界。面積為1,130公頃,人口約587,000人,為全香港人口最密集的地區。
觀塘區包括觀塘市中心、牛頭角、九龍灣、秀茂坪、藍田、茶果嶺、油塘、鯉魚門、四順、佐敦谷等地方。
觀塘區傳統上以公共屋邨及工廠大廈為主,但隨著經濟轉型,各工廠大廈早已空置或改作其他用途,而公共屋邨亦多已重建,成為新式樓宇。
[編輯]歷史
另見:觀塘歷史
觀塘舊稱作官塘,但“官塘”之名其實最遠可以追尋至南宋。由于當時觀塘一帶都是官家的鹽田,即官富場。觀塘區東南的藍田,其實就是過去被稱作“咸田”的地方。1954年才改稱觀塘。
于1950年代,港英0開始發展衛星城市,觀塘區遂被規劃及發展起來。1954年,0于觀塘對出海面展開填海工程。此時大量中國廠商南下到香港設廠,這個填海區亦成為九龍最大的工廠區。1958年起,香港0于秀茂坪、藍田及油塘等地大規模興建公共房屋,其中最早落成的乃觀塘的翠屏邨。及后又有牛頭角下邨、秀茂坪邨、油塘邨、藍田邨等多個公共屋邨。
1970年代觀塘區大規模發展,于1979年,觀塘區人口由1947年的約1000人增至約720000人,乃當時香港各區人口之冠。由于工業區的人流和住宅區居民的增加,港府亦興建地下鐵路觀塘線,并于1979年10月1日通車。當時觀塘區有3個車站,乃香港最早擁有地鐵車站的四個區之一。同年11月,觀塘地區管理委員會成立,為香港首個同類組織。到了1982年1月,香港首個區議會于觀塘區正式成立。3月,0委任了二十五名非官守議員及十名官守議員。4月2日,首次區議會會議在秀茂坪曉光街梁式芝書院禮堂舉行。
隨著社區和人口老化,一些公共屋邨像翠屏邨、牛頭角下邨、秀茂坪邨、油塘邨、藍田邨皆相繼重建,到了2001年觀塘區的人口已回落至約565000人,但在全港各區仍然數一數二。同時由于制造業“日落西山”,觀塘區各工廠亦多相繼空置,地鐵沿線部分改為商業用途,但沿海一帶則仍見荒廢者,而被改作貨倉的亦比比皆是。
[編輯]工業
據說, 1950年代開發官塘時, 由于居民不喜歡"官"字, 所以0順從民意, 把"官塘"改成’觀塘" 觀塘工業區位于茶果嶺道、偉業街、九龍灣一帶。最早期乃偉業街一帶,1950年代便己有商人在此興建工廠,亦因而帶動了觀塘區的發展。后來工業區伸延至茶果嶺道和油塘一帶,在茶果嶺更加有油庫。九龍灣一帶是在1990年代才開始興建,但當時制造業已經開始“日落西山”,因此所發展出來的,只是一些商業大廈,而觀塘部分舊工廠,更加改建成商業大廈,至于油塘則早已經十室九空。
全國與觀塘區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