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陸川縣隸屬廣西玉林市,縣境內因有九洲江、米馬河、沙湖河、榕江河、低陽河和清湖河六條河流而得名。位于東經110°4′,北緯21°53′—22°3′,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年平均無霜期359天,光熱充足,年平均溫度為21.7℃,年平均降雨量為1900mm。全縣總面積1551平方公里,轄4個鄉、12個鎮、155個行政村,總人口90萬人。是桂東南抗日武裝起義根據地。
行政區劃
陸川縣轄11個鎮、4個鄉:溫泉鎮、米場鎮、馬坡鎮、珊羅鎮、平樂鎮、沙坡鎮、大橋鎮、烏石鎮、良田鎮、清湖鎮、古城鎮、沙湖鄉、橫山鄉、月垌鄉、灘面鄉。
區位優勢
陸川縣地處桂東南端,是廣西的南大門,南與廣東廉江、化州市接壤,從縣城到湛江138公里;北靠玉州區,東接北流市,西南連博白縣。黎湛鐵路復線縱貫陸川南北,是廣西通往廣東的唯一鐵路通道。馬盤高等級公路南通往湛江、茂名、廣州、海南,北接賓玉二級路交324國道至南寧、柳州、桂林、北海,是廣西和大西南通往粵港澳最便捷的陸路通道。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交通優勢
黎湛復線鐵路、馬盤高等級公路貫穿全縣,縣內五條公路干線連通相鄰各縣市區。縣城到16個鄉 (鎮)村村通公路,85%行政村通硬化路、95%自然村通汽車。黎湛復線鐵路境內里程70公里,設6個火車站。馬盤高等級公路縱貫縣境南北10個鄉鎮,里程84公里,北接南梧二級公路,南接廣東化州、廉江,直達湛江、海南、廣州,從玉林經馬盤高等級公路(即經陸川)到達湛江、海南,比經博白到湛江縮短80多公里,是大西南通往粵港澳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我縣是全國有名的“汽車王國”,現有86個車隊,運輸汽車10000多輛,運輸業十分發達。交通優勢十分明顯。
電力優勢
電力資源充足。全縣基本完成農網改造,擁有11萬伏變電站3座,35千伏變電站4座。農網改造后工業用電價降到每度0.49 元,與廣東工業用電價每度1元多相比有電價優勢。今年經上級供電部門批準,在4月份投資300多萬元建成了向廣東方面送電的電力出售公司,目前投資3000多萬元建設的110千伏輸變電線路工程、投資4000多萬元建設的220千伏輸變電所兩個項目正在緊張施工,年內可投入使用。我縣電力基礎設施好,有電力方面的優勢。
資源優勢
陸川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平均無霜期359天,雨量充沛,陽光充足。陸川縣是廣西第一個綠化達標縣,全縣有46萬多畝低質、低效的濕地松需要更新改造,有26萬多立方米的木材儲蓄量,現正啟動建設30萬畝速生豐產林基地;是全國商品糧基地、全國瘦肉型豬生產基地。陸川豬是全國八大優良種豬之一,已建成國家種豬基因保護基地。礦產資源豐富,有金、銀、鉛、鋅、鈦鐵、硫鐵等18種金屬礦,有滑石礦、石灰石、花崗巖、陶泥等20多種非金屬礦,儲量豐富。陸川溫泉久負盛名,境內有自流溫泉三處:陸川溫泉、謝魯溫泉和米場溫泉。陸川溫泉是分布在縣城范圍的溫泉群,中心溫泉處在縣城中心的溫湯河與九洲江的交接處,控制面積超過10平方公里,每天可供5萬人 使用。陸川溫泉含有24種化學成份和多種有益于人體的放射性元素,出露溫度45℃—53℃,能治皮膚病、關節炎、風濕等20多種疾病,具有良好的醫療與保健作用。礦泉水資源豐富,聞名區內外的茶花山礦泉水,是第一個獲國家礦泉水天然綠色食品和全國首家通過醫療保健鑒定的產品。土特產資源主要有陸川豬、桂圓肉、丁香荔枝、木菠蘿、淮山、烏石醬油等。
旅游資源
陸川縣是廣西第一批對外開放旅游縣,轄區內名勝風景遍布,陸川溫泉、謝魯山莊和龍珠湖風景區為廣西風景名勝。龍珠湖風光素有“小桂林”美稱;謝魯山莊建于民國年間,是國內著名的保留最完整的四大私人山莊之一,山莊占地600多畝,依山而建,集園林、人文景觀于一體,被海內外游客稱為“嶺南第一莊”。人稱“溫泉之鄉”的陸川溫泉,是珍貴的旅游、療養資源,廣西區內外旅游觀光療養勝地。
陸川工業
陸川縣的工業主要以輕工業為主,具有四大支柱產業--輕工、化工、建材、冶金。主要產品有:日用陶瓷、民用鑄鐵鍋、機制糖、食用酒精、罐頭食品系列、飲料、酒、醬油、民族童裝、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化肥、農藥、鈦白粉、普通硅酸鹽水泥、鋁鋅、硫鐵、鈦鐵、滑石等。全縣有國有企業20家,鄉鎮企業1萬多家,有固定資產26.5億元,就業人員15萬多人。1999年工業總產值24.00061億元。
陸川農業
陸川縣是一個農業縣,全縣農業人口72.3萬人,占全縣人口的86.5%,耕地面積40.42萬畝,其中水田33.21萬畝,坡地7.21萬畝,糧食生產以種植水稻為主,是聞名區內外的水稻高產縣,是全國第一個糧食跨綱要縣,年產雜交水稻種子 120-150萬公斤,1997年被列入全國 商品糧基地縣。近幾年來,陸川縣大力發展"兩高一優"農業,大面積推廣良種和先進技術,雜交水稻種植面積占90%以上,其中優質稻占60%以上。全縣80%以上的水田采用了旱育稀植和拋秧等先進技術。1996年實現了畝產"噸糧田"縣,1997年實現了畝產"噸谷田"縣。近兩年來,努力實施農業結構調整,進行農業綜合開發,開發了科技農業,全縣用20%的耕地種植收益大、見效快的甜玉米、果蔗、淮山、桑蠶、法國豆、冬種、苦瓜、辣椒等經濟作物,積極搞好"三田"建設,1999年"萬元田"珊羅示范片平均畝產值13154元。1999年全縣農業總產值14.64億元。 陸川縣屬亞熱帶地區,盛產熱帶水果荔枝、龍眼、香蕉、芒果、柑、橙、菠蘿蜜等。果樹栽培面積13533.3公頃,其中龍眼5000公頃,荔枝5266.6公頃。1999年水果產量4.215萬噸,產值1.09億元。農民人均水果收入147.7元。
交通運輸
興旺發達的運輸業 陸川縣交通便利,洛(陽)湛(江)、黎(塘)湛(江)鐵路(復線),縱貫陸川85公里,境內設有6個火車站,每天有14對旅客列車在陸川停靠,黎湛線最大的貨站--玉林南站在陸川縣境內。玉(林)湛(江)二級公路208公里,陸川境內82公里。全縣每個鄉鎮都通混凝土公路或柏油路,陸川縣有"汽車王國"之稱,全縣有車隊83個,有營運貨車3360輛、14184個噸位;有營運客車171輛,總座位4632個,日均客流量11283人次。
科技教育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沒有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也就不可能有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陸川縣科技部門和廣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實施科技項目的引進開發,"十百千萬"星火工程、"科普工程"、"知識工程",指導高新技術開發研究,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新品種,搞好民營科技企業,搞活技術市場,提供科技情報等工作。 全縣有各類科技人員14572人,其中高級職稱553人,中級6243人,初級7776人。完成開發項目800多項。有自治區級的科技型龍頭企業、優秀科技型企業和市級科技示范企業共15家;培植高新技術企業7家,高新技術產品12種,涌現了一批國優、部優、省優產品,一些產品填補了廣西的空白,發展了民營科技企業25家。全縣應用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和農作物優良品種覆蓋率分別為88.51%和98.65%;專家、技術人員下廠、下鄉1萬多人次,行程189700多公里;舉辦各種技術培訓班900多期,參加培訓的69.6多萬人次;放播科技影像14000多場,觀眾427萬多人次,發放科技書籍資料116萬多份,建立科普基地9個;進行技術交流47次,技術轉讓、服務合同金額157萬元;簽訂投資項目25個,金額14億多元。據不完全統計,全縣科技人員獲縣級以上科技成果、科技進步獎的有2220多人次。其中獲國家級獎勵的23人次,獲自治區級以上獎勵240多人次,獲地(廳、市)級獎勵的550多人次,獲國家專利30多項。從1993年開始共評出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三批共58人次。1999年,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為45.08%。
陸川縣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布局合理。目前全縣有中等師范1所、中等職業學校3所,獨立建制的初中30所,完全小學167所,獨立中心幼兒園17所,共545個教學點。全縣已形成了師資教育、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科普教育等完整的教育體系。 全縣有教師12142人,其中大學本科畢業263人,專科畢業2935人,中專畢業4338人,特級教師7人,高級職稱153人,中級職稱2842人,初級職稱9147人。獲全國先進23人,自治區級先進113人。在校學生共165201人,其中師范生666人,高中生5617人,職高生622人,初中生34135人,小學生111501人,入園幼兒12660人。
全縣教育經費逐年增加,99年比98年增加24%,教育教學環境不斷改善。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教育質量逐年提高。1992年自治區人民政府給陸川縣頒發了《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證書》,1996年國家教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通過了對陸川縣"兩基"達標的驗收。
學前教育
縣城和16個鄉鎮建成了17所鋼混結構、單門獨戶的縣示范幼兒園和鄉鎮中心幼兒園。同時,還購置了一大批電教設備、大型活動器械和各種教具、玩具,為幼兒創設了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保教質量穩步提高。2000年6月,馬坡鎮中心幼兒園步入自治區百所示范性鄉(鎮)中心幼兒園之列。
小學教育
經過多年的探討與改革,陸川縣的小學教育形成了堅持教學評價制度、教研組研究制度、骨干教師的"導師"制度、教師競爭激勵機制、嚴格教學流程制度和培養發展學生特長。形成"校校有特色,班班有特點,人人有特長"的新格局等特點。
中學教育
堅持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實施骨干教師培養的系統工程,堅持學科帶頭人的"導師"制度以及集體研究制度,課堂教學注重啟發式、"三為主",并實行分層教學、分類推進,"入格作文"、"全方位作文訓練"、"快捷作文"等教學實驗取得顯著效果,教育質量名列玉林市前茅。
職業教育
全縣有職業教育學校三間,其中1996年投資1200萬元興建了縣職教中心,占地17多公頃,建筑面積15800平方米,有各類實驗教室和實驗基地20多個。開設有家電、機電摩托車維修、計算機、幼師、果樹栽培、畜牧獸醫、特種動物養殖、廚師等專業。
高新技術
開發高新技術產品,以科技含量高、優質、名牌占領市場。全縣有"廣西福達機電制造有限公司"等7家高新技術企業,有"固定型閥控式鉛酸密封蓄電池"、"2%戊二醛強力滅菌劑"、"STC三相交流發電機"等14個高新技術產品;有"6105QC(汽車)飛輪總成"、"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425#、525#普通硅酸鹽水泥"、",有"JFW27型汽車發電機"、"462微型汽車曲軸"等八個產品填補廣西空白的產品。
全國與陸川縣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