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寧德周寧縣泗橋鄉下西坑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925200 | 身份證前6位:350925 |
長途區號:0593 | 郵政編碼:352000 |
隸屬政區:泗橋鄉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J | |
下西坑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1947年設周墩鄉下轄林源村,1950年10月成立下西坑大隊,1986年7月成立下西坑村村委會。原轄11個自然村,現下轄下西坑、大山、禾池、王厝基、溪尾樓、茶場、坑口、上三望洋、下三望洋等9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362戶,1778人,常住人口883人,大學文化58人。耕地1905畝,林地8035畝。村民以從事農業和外出務工經商為主,主產水稻、生姜、茶葉、馬鈴薯、地瓜、板粟等。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03萬元。在外經商務工人員有895人,創辦企業36家,年產值1.9億元。有各種生產資料及日用品商店7間,年銷售額約25萬元。有村委樓1幢,教學樓1座,醫療站1所。
下西坑村 以山崗方位取名,為村委會駐地。位于泗橋鄉西北方向13公里鷲峰山脈烏蘭崗山腳。全村82戶,382人,以吳姓為主,于1730年由浙江慶元遷至。大學文化15人。該村依山而建,村落集中,有房屋36幢,其中新建2幢。耕地410畝,林地830畝。主要農產品有生姜、板粟等。在外經商務工有204人,創辦企業7家,年銷售額約3400萬元。公共設施有村委樓、會場、教學樓、吳氏宗祠等。通水、電、自來水、水泥路、有線電視。
大山村 由于所在地后山高大聳立,依山建村,故得名。1708年,由浙江慶元遷至。在下西坑村西北方向1.7公里,鷲峰山脈麓側,海拔940米。78戶,368人,常住160人,居民以吳姓為主,大學文化11人。房屋39幢。耕地356畝,林地860畝。農產以水稻、茶葉、生姜、板粟等為主。在外經商務工有208人,創辦企業6家,年產值 620萬元。有會場、吳氏宗祠、太福庵、通天圣母廟、天王廟等。通水、電、電話、水泥路、電視等。
禾池村 由于原村口水田處于低洼地,像魚池,村民在稻田里放養鯉魚,故得名。在下西坑村正南方向5公里烏蘭崗東南側山腳,海拔880米。全村有86戶,394人,常住203人,大學文化17人。村落集中,房屋36幢。耕地420畝,林地878畝。在外經商務工人員264人,創辦企業6家,銷售額3200萬元。有會場1座,小學教學樓1幢,通天圣母宮1座,村里有3株柳杉。通水、電、電話、電視、水泥路。
王厝基村 位于下西坑村西北方向1.7公里處。全村24戶,128人,常住98人,以吳姓為主。房屋15幢。耕地134畝,林地260畝。通水泥路、電、自來水、電話、電視。
溪尾樓村 位于下西坑村東南方向1公里處。全村19戶,112人,常住14人,以呂姓為主。房屋14幢。耕地130畝,林地190畝。通水泥路、電、自來水、電話、電視。
茶場村 位于下西坑村東南方向1.2公里處。全村6戶,28人,常住14人,以呂姓為主。耕地34畝,房屋4幢。林地54畝。通電、水、電視、電話、水泥路。
上三望洋村 位于下西坑村東南方3公里處。全村28戶,154人,常住89人,以張姓為主。房屋18幢。耕地173畝,林地290畝。通水、電、電視、電話、水泥路。
下三望洋村 位于下西坑村東南方向2公里處。全村18戶,108人,常住48人,以葉、謝、劉姓為主。房屋15幢。耕地156畝,林地185畝。通水、電、電視、電話、水泥路。
坑口村 位于下西坑村東南方向2公里處。全村3戶,17人,常住4人,以呂姓為主。房屋1幢。耕地18畝,林地298畝。
龍主崗村 位于下西坑村東南方2公里處。原16戶,78人,以楊姓為主。因交通不便陸續遷往它村。村廢。
溫樹林村 位于下西坑村西北方3公里處。原有2戶,9人,有許、吳兩姓。因生產生活不便已陸續遷居它地。村廢。
全國與下西坑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