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市金寨縣湯家匯鎮竹畈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41524108 | 身份證前6位:341524 |
長途區號:0564 | 郵政編碼:237000 |
隸屬政區:湯家匯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皖N | |
竹畈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一、自然狀況:
湯家匯鎮竹畈村位于本鎮東南部與本鎮街道、茅畈、斗林南溪鎮的花園、曾畈、葛山村相毗鄰,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其中:西南至西北一帶8組為山區,四周7組為半山區,中間盆地4個組為平畈區。
二、歷史由來
竹畈原名竹插畈,相傳古羅漢先生與徒路過此地,見山川靈秀,戲折竹子插入石縫中成活而得名,后來簡稱竹畈。
境內,張氏宗祠在大革命時期,是十二鄉蘇維埃政府,祠內設有蘇維埃學校,當時的青年師生、農民及仁人志士紛紛投身革命,為民族解放事業和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解放后,曾兩次設竹畈人民公社和竹畈鄉政府,是當時的竹畈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至1992年合并于湯家匯鎮。
三、基本情況
全村轄十九個村民組,1052戶,4149人,總面積15.4平方公里,山場面積15535.5畝,耕地面積2084.09畝,其中水田2047.69畝,旱地36.4畝,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與莊園的格局。
境內燕巖水庫下有灌溉渠道1300余米,國家黃淮海工程、麻河支流小流域治理工程在上實施,平整了400多畝土地,維修7口當家塘,有效澆灌面積400余畝,架設便民橋4座,方便村民的交通。
湯南公路由南往北橫跨全村,本鎮茅畈村、南溪鎮曾畈村的通村水泥路與竹畈街相通,另有竹畈至胡灣、九峰至吳鋪兩條水泥路全長4.62公里,交通十分方便,村內里有程控電話交通點一處,固定電話有1000余門。移動手機塔一座通訊便利。有竹畈、九峰兩所完小,辦學條件好,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有衛生室、站各一處,鄉村醫生8人,初級衛生防疫工作有保障。
四、經濟狀況:
竹畈街道為本鎮衛星小集鎮,是竹畈商貿網點和農副產品購銷集散地,有各行各業個體工商戶數十家,交通運輸業、建筑裝璜業是村里主要第三產業,蠶桑、板栗、中藥材生產是農戶的主導產業,雜交水稻、小麥、玉米為主產糧食,全年糧食總產量約1195噸左右,油菜籽、花生、芝麻為主產油料,年產量52噸左右,2010年人均純收入4810元。
五、村干部情況:
現有村值班干部7人,其中書記1人,主任1人,委員4人,分別介紹如下:
吳曦:自金寨縣民政局選派到村任-。男1972年3月13日生。專科文化,1992年參加工作。
張行炳:村委書記兼主任、支部委員。男1965年12月5日生,初中文化,1985年參加村工作,歷任村團支部書記,民兵營長,村委副主任,主任、支部委員、副書記。
張行志:支部委員,村委委員兼文書。男1953年9月6日生,中專學歷,農民會計師職稱,1976年參加村工作,歷任村會計、文書,村長、副主任、支部副書記。
汪承啟:支部委員,村委委員兼民兵營長、會計。男1965年10月8日生,初中文化,先在湯家匯派出所任交通管理員,2000年參加村工作,歷任村計生專干、營長、會計。
廖家華:支部委員,村委委員兼計生專干、婦聯主任。女1962年10月6日生,初中文化。1987年參加村工作,歷任村婦聯主任,計生專干。
蔡偉:村部干事,1969年10月1日生,高中文化。
張文星:村部干事。1987年7月生,高中文化。
六、竹畈村黨支部情況:
竹畈村黨支部現有黨員54人,其中:預備黨員2人,正式黨員52人,設黨小組6個,專業協會黨小組2個。支部委員5人,其中書記1人,委員4人與村委交叉任職。黨員中男44人,女5人,按文化程度分:小學17人,初中18人,高中10人,中專及以上4人,按年齡檔次分20—40歲17人,40—50歲7人,50—60歲12人,60歲以上13人。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